放大圖片
薄熙來案庭審現場 【文匯網訊】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齊奇表示,在我們刑庭,對此類官員犯罪的開庭,幾乎個個都是這個樣子,但是外面確實有很多誤解,總以為你們中國都是先定後審,都是走形式,都是不講程序的。像薄熙來這種案子,如果當時沒有如此公開的審理,謠言不知道會有多少,你再解釋也講不清楚。
據人民網報道,在今日做客人民議事廳時,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齊奇表示,推進司法公開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而現實中深化司法公開的最大阻力,說到底還是觀念轉變不易。
齊奇說,有的法官對公開可能還是有一些消極情緒,怕添麻煩,另一些法官因為自身的能力、素質也不願公開,不敢公開。因為實踐表明,在公開的眾目睽睽之下,法官必須讓自己的言談舉止比較嚴謹,比較符合法律的要求。他回憶,過去有的法官會因為情緒衝動說粗話,會急躁,現在就很少了,因為都會被光盤記錄在案。公開形成了一個倒逼機制,推動人民法院加強隊伍建設,也促使法官不斷改進自身的業務能力、作風、素養。
12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對外發佈了全國首部陽光司法指數測評報告。該研究系受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委託,基於獨立、客觀的身份,針對浙江省3級103家法院開展的陽光司法指數測評。測評包括審務公開、立案庭審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公開和保障機制5個板塊,歷時5個月。這是浙江司法系統在推進司法公開上的一次重要動作。
齊奇回憶說,薄熙來案件在國外得到的評論多是「原來你們這麼講法治,你們程序上這麼嚴謹」,讓他們法院系統內的人聽了「有點憋氣」。「其實,在我們刑庭,對此類官員犯罪的開庭,幾乎個個都是這個樣子,但是外面確實有很多誤解,總以為你們中國都是先定後審,都是走形式,都是不講程序的。像薄熙來這種案子,如果當時沒有如此公開的審理,謠言不知道會有多少,你再解釋也講不清楚。所以瞭解我們刑事庭審的程序,我覺得薄熙來案件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例子也說明,越是社會關注重大複雜的案件,越要公開審理,才能讓人民群眾更加瞭解司法,親近司法,信賴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