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


http://www.wenweipo.com   [2014-01-03]
放大圖片

人民調解員與人民法官上門送法、服務群眾

——南昌市青雲譜區法院服務舊城改造、就地司法為民,讓「楓橋經驗」完美再現

【本網記者姜強 江西3日電】2013年10月,南昌市青雲譜區十字街舊城(棚戶區)改造工作拉開序幕,這是南昌市今年以來規模最大也是最為複雜的一次棚戶區改造項目。項目佔地約350畝,涉及被征房屋2862戶,面積25.2萬平方米,拆遷房屋結構複雜、磚混、磚木、簡易棚比比皆是;私房、農房、自搭房、騰退房及城鎮房交織其間。其人口之多、密度之大,困難之多,壓力之大,前所未有。江西省委書記強衛先後三次親臨現場,恤民生,察進展。青雲譜區調集30多個單位700餘名幹部攻堅克難、晝夜奮戰,投入力量之大,人員之多,創下青雲譜區全市及至全省之最。

服務大局:敢於肩挑重任

本著「為政府分憂,為群眾解難」的初衷,青雲譜區法院大局面前牢固樹立「執政為公,司法為民」的意識,特殊時期勇挑重擔,積極投身到舊城改造這一中心工作來,為拆遷各方提供耐心細緻的法律咨詢和優質高效的法律保障,全力推動十字街舊城改造的順利進行,為城市建設保駕護航。

工作中,青雲譜法院「以政治大局為前提,以司法便民為舉措,突出重點,有的放矢,維護穩定,確保實效」,除選派業務精、能力強、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城南法庭干警充實到拆遷實地提供各種法律服務外,院黨組書記、院長梁洪與黨組副書記熊文彪也親自出馬,為拆遷指揮部獻計獻策、當好法律高參。他們堅持能動司法,延伸司法職能,不畏苦不畏難,採取提前介入的方法,工作往前移,身子往下靠,設立「巡迴法庭」和「假日法庭」,不分白天黑夜、不管週六週日,經常是「白+ 黑」和「五+二」,走家竄戶,調查摸底,把送法上門作為常態工作來抓,建立和群眾之間雙向溝通機制,為群眾義務提供法律服務,瞭解搬遷戶的思想動態,做到底數清楚、心中有數,為服務大局、順利推進舊城改造營造良好環境、提供可靠法律保障。

司法為民:自願甘於奉獻

青雲譜區法院把司法為民付諸關注民生、服務拆遷的具體行動,他們深入拆遷現場,主動上門送法,既為群眾普及法律知識,又為督促搬遷部門依法辦事。工作中,他們堅持動態司法、能動司法,為拆遷群眾開設一條法律服務的「綠色通道」。拆遷進展到哪,綠色通道就搬到哪;民生訴求在哪,法律服務就跟到哪,切實為民排憂解難,做到個案咨詢隨問隨答、有問必答、答之有據。對房屋產權有爭議的、產權證人已經死亡的、可能會實施強制拆遷的,及時辦理財產證據保全,確保群眾利益不受一絲一毫損失。

為了配合法律服務「綠色通道」的正常展開,他們還及時設立「巡迴法庭」和「假日法庭」,將法庭搬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在群眾最方便的時候開庭,就地解決糾紛,及時化解矛盾,讓法律深入民心,讓群眾工作發揚光大。

為了防止拆遷過程中出現矛盾激化現象,做到防患於未然,法院干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一邊向被拆遷人耐心宣講征遷政策,一邊針對性地詳細解讀所涉法律規定,對不理解拆遷程序或提出不合理補償要求的拆遷戶,始終堅持思想疏導和說服教育為主,不厭其煩地細心引導、耐心解惑,並設身處地為其算經濟賬和社會帳,消除其思想顧慮,保護其正當權益。經過正面宣教,廣大涉遷戶一般都能認識到:此次改造名為「拆遷」實為「安居」,是一件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都能拆得放心,搬得舒心。整個拆遷過程,沒有發生一起意外事件,實現了「平安拆遷,和諧樂居」,演繹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2013年12月的一天,十字街老住戶郝某親送錦旗到法院,感激涕零:「法官啊,真不知道該如何感謝你們!若不是你們做工作,我家兄弟姐妹不簽字,不僅房子拆不成,我也得不到補償和安置」。原來,他家有一套80餘方的二居室,該房原是父母單位分配房,經過房改由父母取得產權。他是家中老三,還有一個大哥、一個二姐和一個妹妹。2000年的時候,父母將該房作價4萬元錢轉給老三,房產證交由老三持有,兄弟姐妹知情並認同。因是一家人,老三郝某一直沒有辦理過戶。至今父母先後身故,現在房子要拆遷,需父母名下的所有子女都簽字。聽說現在的補償安置房價值100餘萬元,兄弟姐妹便起了心念。

法官獲悉後,經詳細瞭解情況,發現問題的背後其實在於郝某兄弟姐妹的配偶,於是針對性地逐一開展工作。言談之中,法官又發現,老大在這些弟妹當中,既有威信,也較懇直,逐單獨找老大先談,一番真情告白之後,老大坐不住了:「法官,別說了,我不爭了。弟妹的事,我來做工作。」就這樣,一起看似要鬧得不可開交的家庭糾紛就這樣圓滿得到解決。其實,像這樣感人的事跡,又何止郝某一起。2013年12月,十字街的錢某、周某、樂某及京山街道的甘某等一個個拆遷戶爭先恐後來到法院,手捧錦旗,無不表達對法官的感激之情及戴德之恩!

訴調對接:力創便民新措

拆遷過程中,青雲譜區委、區政府充分調動全區力量,尤其是注重發揮街道、社區的職能,彈好「協奏曲」,利用街道、社區人員熟悉、瞭解民情、擅長做群眾工作的優勢,讓他們調解處理征遷過程中的各種糾紛。可現實工作中,人民調解員往往因為並不具備專業而系統的法律知識,常常會在對某些法律事務的理解和把握上拿捏不準,加上有的拆遷戶對人民調解的法律效率也存有一定疑惑,擔心事後一方反悔而無法執行。在此情況下,為了給人民調解員法律上的幫助,同時也給拆遷戶信賴上的保證,青雲譜法院依據人民調解法的精神實質,積極創新司法便民機制,率先在全省法院系統施行訴調對接制度,發揮司法職能與社會力量的合力,實現人民法院與社會調解良性互動、優勢互補,促使各種糾紛便捷、經濟、高效得到解決。

實行訴調對接,就是將人民調解程序前置,群眾糾紛經人民調解一旦成功,再申請法院審察確認,若無違反公序良俗等法律規定,法院則依法作出「民事確認決定書」,一經送達即具有與人民法院調解書或判決書同等法律效力,雙方均不能反悔,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申請強制執行。

青雲譜法院這一創造性的做法:一是增加了群眾對調解案件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提高了案件的調解率,利於問題的解決;二是方便了群眾的訴求,群眾無需支付任何費用,減輕了群眾的負擔,減少了不必要的訴訟,降低了法院的審理成本;三是提升了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案件的公信力,有助於街道、社區調解案件質量的提高,提升社會效應。

自施行訴調對接以來,青雲譜法院與改造區內徐家坊街道各個社區的人民調解委員會進行了廣泛聯繫與溝通,建立起人民法庭與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聯動機制,及時了解人民調解的進展,必要時並派專人進行指導。人民法庭收到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後,及時評閱審查,確保協議內容無失誤、無紕漏,做到程序簡、效率高、成本低、效果好。截至目前,青雲譜法院已調解處理各種紛爭120餘起,進行「民事調解確認」45件,收到群眾送來的感謝信和錦旗無數,深受老百姓發自內心的稱道,為實現「和諧改造、平安拆遷」做出了努力。

「楓橋經驗」:完美再度體現

在創新人民調解訴調對接機制的同時,青雲譜法院圍繞舊城改遷工作延伸設立「巡迴法庭」和「假日法庭」,對群眾糾紛開闢「綠色訴訟通道」,實行「一站式」服務,就地取證,現場解決,解決一案、教育一片,確保問題不上交,矛盾不激化,切實把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好。工作中,他們常懷一顆愛民之心,想群眾之所想,幫群眾之所需,體察、理解、關心每一位拆遷群眾,以勤誠的態度,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熱情,多一些真切,以心換心,以情動人,體現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拉近了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這種貼近群眾、關注群眾、依靠群眾並贏得群眾的做法,完善了群眾糾紛預防、化解和處理機制,掌握了群眾工作的主動權,有力地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使浙江楓橋50多年前創造的群眾工作的「楓橋經驗」在這裡發揚光大。

十字街舊城區這個南昌面積最大的棚戶區、困難群眾最多的聚集區,曾歷經一次拆遷過程,以啟而未動而告終,如今迅速取得突破,各項拆改工作進展順利,得到了江西省委書記強衛的高度評價,他把十字街舊城改造取得的成果概括為:決策好,圍繞百姓迫切需求,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科學決策;政策好,以人民利益為重,從維護百姓權益出發制定政策;工作好,運行機制行之有效,有一支能幹善做的奉獻隊伍。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