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2013年12月5日早晨,在雲南省昭通市綏江縣委、縣政府綜合辦公樓,記者看到一個背著背簍的男人和一個戴著花頭巾的婦女,走進辦公樓一樓,直接進了電梯,沒人盤問或讓他們出示證件。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在綏江縣,全縣所有黨政機關都沒有圍牆,人們到機關辦事不會被詢問,也不需要登記就可以走進包括縣委書記在內的任何一名幹部的辦公室。
綏江縣因中國第三大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的建設而成為雲南省第一移民大縣,該縣在一年時間裡創造了「三大奇跡」:完成了300萬平方米的房屋建設,兩個月完成近6萬移民搬遷,一個月完成庫底清理。
這「三大奇跡」的實現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拆掉機關的圍牆容易,拆掉干群間這堵『心牆』卻困難重重。」綏江縣委書記楊淞說,「過去閉門造『策』,執行起來很難。現在敞開大門,走群眾路線,群眾對政策的信任度明顯提高了,落實下去就順利得多。」
2011年3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2012年9月向家壩水電站下閘蓄水,庫區移民搬遷任務必須在2012年6月30日之前全面完成。要在10個月內基本創造搬遷條件,「壓力巨大,心裡陣陣寒意」,包括現任縣委書記楊淞在內的所有幹部心都懸了起來。
2011年3月25日,因對安置補償標準不滿等問題,綏江縣發生了「3·25」群體性事件,當地數千移民集體上訪阻斷交通。事件導致綏江縣城主幹道全部阻斷,與外界交通通道全部中斷長達5天4夜,造成生產生活物資無法進出,部分商舖無法正常營業,農副產品供應不足。
這一事件給綏江縣委、縣政府敲響了警鐘,如何拆掉干群間的「心牆」成為一道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綏江縣決定首先從幹部進村入戶、結對認親開始拆「心牆」。
縣四套班子主要領導掛鉤鄉鎮、其他處級領導掛鉤村(社區)、科級幹部掛鉤村民小組(街道)、一般幹部掛鉤移民戶,處級、科級幹部每月輪換走訪20戶群眾,其他幹部職工每週輪換走訪群眾不少於1次。全縣3000多名幹部職工與1.6萬多戶移民群眾結成了對子,每一家的門前都掛著「移民掛鉤幫戶公示牌」、「機關幹部結對幫扶牌」,上面寫著結對人員的名字、單位以及電話,讓移民戶有疑問時隨時可以找到掛鉤幫扶的幹部。同時,幹部堅持對移民的紅白喜事必訪、生病住院必訪、逢年過節必訪、生活困難必訪、預約相邀必訪,2011年中秋節期間,綏江縣各級幹部就走訪慰問了1.2萬多戶移民。
「讓群眾信任固然很難,但結對幫扶落實了就不難。」綏江縣委組織部部長蘇世攀說。
由於移民搬遷安置涉及千家萬戶,新老問題交織,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大規模上訪和群體性事件。因此,綏江縣委、縣政府把移民工作確定為「親情化移民」,群眾呼聲是第一信號,政府回應訴求是第一責任,不讓一個地方出現強拆。
縣裡每天安排兩至三名處級領導、鄉鎮安排一名科級領導敞開大門接訪,並根據情況及時帶案下訪。
2011年以來,對群眾反映強烈、政策沒有界定的100多個問題全部給予了明確答覆。
此外,該縣還在12個村民小組設立了片區服務場所和150個臨時服務點,辦理民情事項5萬多件。同時,還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移民代表組成移民權益維護工作組,專門回應移民訴求。組建搬遷安置工作組,在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啟動前,抽調由64名科級幹部和施工方、監理方共同組成的16個現場工作小組,進駐移民小區協調解決房屋質量瑕疵和供水、供電等問題,還設立專項救助資金,對特困學生和特困群眾進行救助。
特困戶鍾明清曾一直對移民抱有牴觸情緒,縣扶貧辦副主任熊劍為打開老人的心結,專門幫他兩個患病的兒媳辦了殘疾證,鍾明清老人的三兒子鍾啟強交不起購房款,熊劍在自己家庭經濟都不是很寬裕的情況下,主動借給了他兩萬元。2012年,鍾明清老人突發腦溢血,熊劍幫助爭取資金6000元解決醫療困難。熊劍的行為感動了鍾明清一家,老人執意要拿出2000元感謝熊劍,被熊劍謝絕。老人對子女說:「幹部們也不容易,我們一家不能再為難他們。」
針對移民政策不配套的實際,綏江縣決定改變單一的行政決策模式,採取「未聽取群眾意見的事項不決策、未經群眾討論的事項不決策、群眾不同意的事項不決策」的工作方法,公開信息,消除群眾誤解。
縣裡通過群眾推選的方式選出300餘名移民代表、64名社會監督員,參與到規劃設計、工程建設、政策研究、房屋分配,甚至潔具、燈具、門窗採購等全過程中。35項移民安置配套政策的出台,召開了各類討論會4000多場次。其中,在安置房和門面房的分配上,前後經過了110次和80多次的修改,才確保了全縣1.6萬多套安置房和2100多間門面房的成功分配。
為方便群眾更好地反映訴求,更容易找到政府辦事,綏江縣設立了25個移民接待點。一些老人反映捨不得丟下早已備好的棺木,綏江縣就設置了4個棺木安置點,並放在架空層上防止其潮濕受損。
也有一些建議遭到了嚴厲的否定。在徵求建房意見的初期,有人提議建政法小區、公務員小區、教師小區等,這些建議立即遭到縣委領導的制止,「不能分出三六九等,要一視同仁,全縣領導幹部群眾一起分。」
經過反覆討論,綏江縣出台了移民安置房電腦搖號分配辦法,在電腦搖號分配現場,縣紀檢監察機關、檢察院、公證處的工作人員和由群眾推薦、移民自薦等方式徵集的68名移民社會監督員全程參與監督。
分房過程,縣電視台一共進行了46場次的現場直播。在第一場的搖號現場,湊巧接連出現兩個3號,有人質疑「球的截面有問題」、「電腦操作也會造假的」。直到一場又一場的搖號分房結果公示,大家紛紛查找縣領導、鄉鎮幹部、村幹部的分配結果,一看很多幹部都沒有自己分配的好,心才徹底放下。
「3·25」事件中上訪移民楊仕軍現在已住進了126平方米的房子,他的想法也發生了改變。「鬧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有問題要理性地表達。」他說。
「工程建設告一段落,但移民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縣委書記楊淞的手機號碼自公開以來,至今還留著一些移民的短信。最近一次的短信是移民向他反映,家裡停電次數頻繁的事情,現在這一問題已經解決。
如今,綏江縣的黨政機關不僅全都沒有圍牆,縣委書記、縣長每週還帶領全縣幹部職工輪流上街參與城市衛生大掃除,倡導剛入新城的市民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群眾看得見的物質利益。政策是利益關係的調節器、干群關係的晴雨表,要盡最大努力打消群眾疑慮、維護群眾利益,這是綏江移民實踐中得出的基本經驗。」楊淞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