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吳敬璉縱論深化改革的三大障礙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2-2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2014年2月10日,初雪後的北京風和日麗,釣魚台國賓館5號廳內「大腕雲集」,「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4年會」召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等齊聚一堂。

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本屆年會的主題是「突破難點,推動改革」。針對要改革就必須犧牲發展速度、必須付出代價的觀點,與會的許多專家認為,改革和經濟增長之間不存在必然的替代關係,改革將突破前進道路上的諸多難點問題,將帶來收益、帶來紅利、帶來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在會場上,吳敬璉幾乎是被記者們團團包圍。記者們期望他能回答諸如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改革的關鍵點和難點,如何防範宏觀層面的系統性風險,養老體制改革,房價調控等大家關心的問題。

而論壇前一天,吳敬璉剛結束一個多月的行程從美國回到中國。論壇主辦方擔心84歲高齡的他會被時差所累,但吳敬璉不僅聽完了全部的演講和討論,還身體力行地接受了若干採訪並作了大會發言,一直堅持到近晚上7點才離去。

記者在會議間隙專訪了吳敬璉,吳敬璉告訴記者,他在美國的時候去聽了一節高中的經濟學課,感觸很深,人家講的是最基本的概念,因為經濟學就是要研究一些最基本的問題。「經濟學家要做的事情,就是通過我們的研究來幫助政府選定最有效、最迫切需要、最容易見效的措施。」吳敬璉說。

推進改革,防範系統性風險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涉及社會經濟、文化各領域體制機制創新的新思路、新舉措。在明確提出改革對像和目的之後,如何設計改革的路徑,成為當下最受矚目的問題。對此吳敬璉表示,我們正站在歷史的入口,對於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設計,大家期盼已久,要用「思想的力量激活經濟社會制度創新」。

記者: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您認為這其中的關鍵點和難點在哪裡?

吳敬璉: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通過以後,大家都感到振奮。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怎麼來執行。有三個方面的障礙需要解決。

第一方面的障礙是意識形態的障礙。中國畢竟實行了幾十年蘇聯模式,蘇聯體制在這幾代人中間影響非常深遠,雖然我們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說不是蘇聯的社會主義而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但是現在一講起社會主義等等,往往又是蘇聯式的那套東西。當然,改革以來,這方面的障礙在逐步減弱。

第二方面的障礙是特殊既得利益群體的障礙。我沒有用既得利益這個詞,因為我們大家都是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但是有一種既得利益會阻礙進一步改革,就是利用權力謀取利益。因為原來的體制存在缺點,所以尋租的力量就很大。特別是這些年這些力量還壯大了。那麼進一步市場化和法治化都會觸及他們的利益。像股市IPO的這套制度,就會觸及一些能夠通過審批得到好處的人。

第三方面的障礙就是舊體制所造成的實際困難可能會阻礙改革。比如銀行過去靠低存款、高貸款利率來維持,如果存款利率提高,銀行就會受到衝擊,還有對於那些能夠很容易拿到銀行貸款的國有企業也會受到衝擊。當然,這些衝擊不一定是當下所造成的,但這是一種實際的困難,會使得我們不敢快速地推進銀行業改革。此外,過去我們還積累了很多其他問題,要推進改革,會不會引發經濟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如何防範這種風險,都很現實。

記者:您曾說「中國股市還不如賭場」,您認為應如何推進股市的改革?

吳敬璉:股市紅利沒有惠及全民,小投資者虧損嚴重,證券市場有太多的尋租腐敗空間。我們的股市不正常,要推進改革。大家都沒有信心了,解決的方法就是要市場規範化。證券市場有些部門權力實在太大了。股市要正常化,監管部門、證券公司以及媒體,都需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記者:您認為2014年最容易見效的改革措施是什麼?

吳敬璉: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把現代市場體系盡快完善起來。著重是要堅持黨的十五大的方向不要變。(編者註:1997年,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一中全會提出,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力爭到20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比如對國企改革有三條,第一條還是要回到十五大決定的方針。其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就是重申了十五大的方針。第二條是要解決「殭屍企業」的問題。有相當一批負債率相當高的企業就是靠補貼活著。賺錢的國企數量不多,很多國企還是靠補貼生存。第三條是所謂競爭政策,對反壟斷立法的執法,要平等對待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不能讓國企更「優越」,要靠平等競爭讓市場來決定。

記者:您認為2014年的宏觀經濟會如何?會出現通縮嗎?

吳敬璉:現在處於兩難的狀態,目前貨幣發行量太大了,時間錯配、部門錯配,甚至出現錢荒。於是有兩種決策可能性,一種是繼續印票子,那麼就會加劇房地產泡沫等等,可能會在超過臨界點後出現泡沫破裂;另一種是採取收縮政策,那麼經濟可能會出現衰退。所以要把短期措施和長期措施結合起來做。

今年我想中國整個經濟運行形勢還是有很大壓力的。多年來中國經濟積累了很多問題。其實就和污染是一樣的,開始的時候不覺得,還有人覺得是杞人憂天,但是污染積累到一定程度就非常難辦。

十八屆三中全會給我們一個希望,就是這些問題非解決不可,而且要下決心解決。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時間,要在這時期內保證不出現系統性風險。應該說中央、央行、財政部還是很有能力的,像東亞的其他國家到了我們這種程度的話大多出事兒了,但是我們沒有出事兒。而且如果我們的改革推進得好的話,我們就能釜底抽薪,通過提高經濟效率把問題消解掉。

記者:您覺得防範系統性風險應該注意哪一項?

吳敬璉:很難說哪一項,去年50人論壇我們就討論過這個問題。對資產負債表裡負債率太高的問題,就要處理。對於如何處理?中央銀行和李克強總理都提出要盤活存量。我國目前恐怕有上千個「曬太陽」的開發區,那些存量怎麼辦,還有殭屍企業,還有存在國企大量的債務,他們的要求是國家埋單、納稅人埋單,這個辦法是不行的。所以我們看到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即使是一些戰略性經濟領域,也應該吸收民營企業家投資。還有就是對銀行的可疑性資產、貸款,哪些有可能變成壞賬的,可以用證券化的方法或別的方法來處理,現在處理的規模不是很大,比如賣給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幫他們去盤活。

國有資產劃撥可解決養老金缺口

2013年12月23日,由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發佈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估算和預測了2010—2050年歷年的養老保險收支情況。結果顯示,如果繼續執行現行養老體系,到2023年,全國範圍內職工養老保險將收不抵支,出現資金缺口。養老保障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對此吳敬璉認為,即便存在養老金缺口,也可以通過多劃撥國有資產到社保基金來解決。

記者:對城市養老體制改革,「雙軌制」甚至「三軌制」等現象,您認為解決的關鍵是什麼?

吳敬璉:我想主要有兩個解決方案:第一個是劃撥國有資產。因為社保基金錢不夠,劃撥的膽子要大一點兒,以前劃撥的太少了。這麼多的國有資產本來就是老職工創造的。另外一個就是提高社會保障層次,逐步做到全國統籌。

養老保險到底有沒有缺口,即使是政府部門,意見也不完全一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為沒有缺口,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認為缺口很大。這裡面的問題就是老職工的空賬戶(編者註: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退休的「老人」並沒有繳納過個人賬戶的養老保險資金,但是國家仍舊給他們足額發放了養老金,個人賬戶並未形成積累,空賬戶由此產生)。

如果看現有的職工,還是有資金儲備的,但老職工是空賬戶,所以就挪用了現有職工的個人賬戶的錢,現有職工還沒到用錢的時候,當然看起來不會有問題,當現有職工要用錢的時候,也就是社保基金理事會說的缺口越來越大的時候,那麼有一個辦法,就是劃撥國有資產和部分國有企業的利潤來充實個人賬戶。

大概是2001年、2002年的時候,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曾請了美國經濟學教授劉遵義設計方案,算賬,準備劃撥。當時的世界銀行測算了需要劃撥資產1.8萬億元,那時候國有淨資產有3萬億,但是那次劃撥最終被叫停了。現在重新提出劃撥國有資產充實養老金賬戶意見的人很多。我也認為這件事必須做,一箭數雕,好處很大。

政府應增加土地供應

回顧中國樓市的10年,百姓戲言「邊漲邊調,越調越漲」。2013年3月1日,國務院再次公佈樓市調控細則,進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個人售房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徵稅。不過,這一次調控中的亮點政策「二手房」出售征20%所得稅的政策只在北京等地落實,全國大部分城市並沒有嚴格落實。市場一怔之後,從2013年5月起,房價再次走勢堅挺,樓市依舊沒有走出一邊調控、一邊上漲的怪圈。

記者:經過多年調控,多地房價依然上漲,您認為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如何調節?

吳敬璉: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貨幣超發,並不是囤積房產,投資買房如果沒有錢怎麼投機呢?房價的漲和跌都由供求關係決定。買房者現在有兩種,一種是投資者,想通過投資房產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另一種是消費者,想擁有或改善住房。

從長期來看,房價最終還是由消費需求決定。所以政府應該盡量讓市場起作用,不宜過多干預房價,免得顧此失彼,從而抬高其他商品的物價。政府要增加土地供應,並大量建設廉租房,讓廉租房成為主流,而非保障性住房、經濟適用房,但在法制不健全的中國,保障性住房很可能還會被有權力的人佔據,或者建在很遠的地方,低收入者很難受惠。

解決唯GDP論,不能只從上而下選幹部

在2014年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再也不能簡單以GDP論英雄了」;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明確提出:「要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但是到底什麼是可以替代GDP的指標?

記者:「唯GDP論」雖然近年來廣受批評,但是歸根結底其還是考察政府官員政績的主要手段,您認為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看,什麼是可以替代GDP的指標?

吳敬璉:如果自上而下考核(幹部),GDP是一個最簡單和直接的指標,只有在官員的任免升職上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發言權,讓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擁有更大的權力。老百姓的評價標準是和自身有關的,如果空氣污染太嚴重,GDP再高對他沒有更多好處,幹部考核不能完全從上到下考核,還要從下到上考核。

      責任編輯:高峰
央視評論員鈕文新再批餘額寶      [2014-02-24]
海信發佈智能空調傳統白電受挑戰      [2014-02-24]
2013年中國手機上網人數達5億      [2014-02-24]
國家統計局:2013年GDP增長7.7%      [2014-02-24]
康泰將重啟疫苗生產 曾涉疫苗疑似致死      [2014-02-24]
李克強:對市場而言「法無禁止即可為」      [2014-02-24]
長安保險副董被通緝 涉詐騙1.78億      [2014-02-23]
周小川談中國經濟放緩原因      [2014-02-23]
人民幣匯率連跌引國際猜測      [2014-02-23]
長安保險副董劉智涉詐騙被通緝      [201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