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司長馬燕今天在科技部召開的霧霾治理科技工作情況新聞通氣會上表示,國外經驗表明霧霾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我國不需要這麼長的時間。
人民網3月3日報道,馬燕引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發佈的《洛杉磯、倫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霧霾與大氣污染的措施與啟示》專題報告研究成果認為,洛杉磯、倫敦、巴黎等城市霧霾治理經驗表明,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經歷了我國當前類似的污染階段,目前他們已經基本完成了相關治理工作。「國外經驗表明,霧霾可治,但是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
他認為,在更加嚴格有效的環境管理要求及現代科技支撐下,我國治理霧霾不需要這麼長的時間,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不斷加強污染源頭的控制、強化監測預警、嚴格管理和執法,同時要持續不斷地推送技術創新,調整產業結構。
近十年來,973計劃支持取得了一系列研究結果,使科技界對霧霾的主要成因有了基本定論。同時,通過近兩個五年計劃,科技部支持研製了一批在線與現場大氣環境監測設備,應用於對霧霾的實際監測。排放控制技術方面,針對燃煤、機動車、揚塵、餐廚等排放源及分散源控制,除塵、脫硫、脫硝等關鍵技術實現突破和產業化應用,科技部組織開展了城市群大氣污染防治技術研究和健康與霧霾關係研究等。2012年科技部還聯合環境保護部發佈《藍天科技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啟動「藍天科技工程」國家科技重點專項。2013年再次聯合環境保護部以及北京市政府啟動「首都藍天行動」。
馬燕透露,今後科技部將強化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先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會同環境保護部發佈《大氣污染防治先進技術彙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出台《2014-2015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方案》,加強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