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馬航客機失聯至今尚無結論,但賠償問題一直是焦點。據《每日郵報》23日報道,雖然尚不知客機所蹤,保險公司已支付6700萬英鎊用於賠償,並已對受影響家屬支付損害賠償。
據新京報報道,23日,馬來西亞方面表示,法國衛星在馬航南印度洋搜索區域拍攝到了可能與MH370相關物件。鑒於好天氣在23日結束,以及黑匣子剩餘電量僅夠再維持兩個星期,多國緊急擴大在南印度洋搜索。另外,據英國媒體報道,機長起飛前與神秘女子通話,該女子被指用假身份登記電話卡。
【進展】 澳大利亞已進行「可視化」搜索
馬來西亞交通部23日發佈聲明稱,馬方當天早上收到來自法國方面新的衛星圖片,圖像顯示,在馬航MH370南印度洋主要搜索區有漂浮的物體。目前,搜救力量集中在澳大利亞珀斯西南2500公里外一處偏遠的南印度洋海域。
21日至22日,南印度洋上空能見度大約10公里,搜尋條件較好。然而,預計23日開始天氣將變壞,一直持續到本週末,再加上印度洋複雜的洋流運動,勢必給搜尋帶來麻煩。據《華盛頓郵報》報道,這片海域即將刮起的咆哮西風,在全球所有風帶之中居於前列。
除原有的澳大利亞3架海上巡邏機和新西蘭1架海上巡邏機外,又有兩架遠程商用飛機和兩艘商船加入搜救。兩架來自中國的運輸機已抵達澳大利亞珀斯,並將於24日清晨飛赴相關海域搜救。
另據《悉尼先驅晨報》報道,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救援中心協調主任巴頓23日表示,對馬航失聯航班MH370的搜索已進行一次「可視化」搜索,主要集中在探測衛星圖像捕捉到的漂浮物體,及搜尋者們看到的漂浮物體。
另外,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言人22日表示,美軍P-8「海神」巡邏機將於23日繼續赴由澳方和中方宣佈的疑似漂浮物海域,搜尋失聯客機。據悉,美國家航空航天局正計劃動用空基設施,鎖定此前衛星捕捉到的位於印度洋南部疑似失聯客機殘骸碎片的這一區域,希望在今後數日內獲取相關圖像。(綜新)
【疑點】 馬方否認機長起飛前與神秘女通話
據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23日報道,馬來西亞警方否認MH370航班機長扎哈里在起飛前曾接聽一神秘女性電話的報道。警方稱報道「只是猜測」,調查仍在進行中。
英國《每日郵報》此前稱,MH370機長扎哈里起飛前曾接到神秘女子電話,兩人通話2分鐘,該神秘女子的電話號碼是用假身份證註冊的。在9·11事件後,任何人在馬來西亞購買俗稱「太空卡」的即用SIM卡,都要填身份證或護照號。
《每日郵報》稱,警方通過該電話號碼追蹤至吉隆普一家出售電話卡的商店,警方發現,電話卡被一個提供了女人姓名的人買走,但這個人明顯用了假身份證,而用不可查詢的電話號碼是恐怖分子的慣用伎倆。據悉,任何在飛機起飛前與機長通話的人已經接受警方詢問。
另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2日報道,參與調查的高級別消息人士稱,他們仍認為失聯是由機上人員實施的蓄意行為,已基本排除機上火災可能性,而研究空管和副機長的對話後發現,乘客若要劫機只有2分鐘時間,也不大可能,最可信的解釋是正副機長或其中一人鎖上駕駛艙,劫持飛機。(天行)
釋疑
衛星圖為何數天才發?
衛星圖像不是一拍照,分析師就能收到,之後還要進行數據分析和研究
中國22日公佈了一幅拍攝於3月18日的衛星圖像,顯示在南印度洋海域漂浮著一個22米長、13米寬的物體,疑似與失聯的馬航客機有關。此外,澳大利亞方面3月20日公佈了一幅拍攝於3月16日的衛星圖像,顯示有一個長24米的物體疑似與失聯航班有關,並因此展開大規模搜索。
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為何衛星圖像要4天才得以公佈。記者22日就這一問題專門請教情報學方面的專家、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和國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約翰·布拉克斯蘭德博士。
布拉克斯蘭德說,衛星圖像確需一段時間才能提交,衛星圖像從來都不是實時的,不是這邊衛星剛把照片拍下來,那邊的分析師就能夠收到。在收到衛星圖像後,分析師需要一張一張照片加以分析鑒別,還要放大圖片,一寸一寸地分析,來決定圖片上真的有物體,並最終確定是什麼樣的物體。這需要技能和堅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此後,還需要對所看到的圖片進行回看,查看是否還有其他類似的碎片等。在公佈圖像之前,必須完成所有數據的分析和研究。以前曾有過將不完整的信息公佈之後不得不收回的先例。
布拉克斯蘭德說,如此多的步驟必然導致時間上有些滯後,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這種滯後更突顯了現場飛機偵察的重要性,因為從衛星圖像上不可能得到那種實時的畫面。必須能夠在現場看到物體,而只有飛機能夠確定殘骸的準確地理定位。之後,才能派出船隻進行打撈。據新華社電
發佈
馬方 部分信息僅給家屬
馬航在京開發佈會,每天10點與家屬溝通
新京報訊 昨日上午10時,北京麗都飯店家屬休息區內,馬來西亞駐華大使等人同失聯乘客家屬召開溝通會,溝通會上大使等人解釋了前日提前離開會場的原因,並否認失聯飛機做戰術規避動作。此次溝通會馬方明確表示,只向家屬提供信息,拒絕媒體參加。
馬駐華大使表示,一直以來對家屬通報的信息並沒有隱瞞,但在有媒體的情況下,像軍用雷達圖這樣的機密信息不便公開披露。
大使還介紹稱,本次馬來西亞政府派到北京的高等級團隊,是一個高等級的技術團隊,也是本次搜救行動中很重要的人員,因為家屬的要求,也為了表示誠意,截至昨日一直留在北京。從24日起每天上午10點的例行溝通會將由他本人(或大使館其他高層官員),以及馬航一位高級副總裁分別代表馬來西亞政府和馬航參加,以保證妥善回答家屬們提出的問題。
截至目前,共24名在京失聯乘客家屬赴吉隆坡,現已返回5名,同時105名在京失聯乘客家屬離京返鄉。
訪談
「馬絕沒隱瞞調查」
在馬航失聯事件中,馬來西亞政府因處理危機能力欠佳,而備受指責。對於這一問題,新京報記者採訪了正在參與州議員競選的執政聯盟政黨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公會)總會長廖中萊。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失聯航班問題上政府的作為?
廖中萊:這件事上,我認為政府已盡最大努力。政府在第一時間協助家屬,強化搜救工作,比如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第一時間打電話給中國總理李克強。
搜救一事非常龐大,必須很謹慎地來處理。所以政府不能今天找到資料今天就發表,它必須確認這個資料是否正確才能夠發表。這可能會給其他人一種感覺政府在拖慢,甚至猜測我們在隱瞞信息,但我相信我們的政府非常透明,絕對沒有隱瞞和拖慢調查工作。
新京報:是否會存在政府內部溝通協調不通暢導致這個情況?
廖中萊:政府機制是很有規劃的。我認為在這次大搜尋中,馬來西亞協調得不錯,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事情,當然我們可能存在一些問題,讓人們感到我們比較怠慢的是溝通環節。馬來西亞國際形象受到打擊可能是因為沒有很好有效地和家屬以及外國人溝通所造成的。畢竟現在的溝通方式是在電子時代,所有的事情都要第一時間在網上公開,這一方面有待改善。我認為馬政府現在必須做出改變。新京報記者 韓旭陽
賠償
保險公司被爆已賠6700萬英鎊
馬航客機失聯至今尚無結論,但賠償問題一直是焦點。據《每日郵報》23日報道,雖然尚不知客機所蹤,保險公司已支付6700萬英鎊用於賠償,並已對受影響家屬支付損害賠償。
失聯客機的投保機構是一家當地保險商,著名保險公司勞合社和其他來自倫敦的保險公司也會共同承擔此次事故的風險。
鑒於航空領域存在的較大風險,一般航空公司都會為自己的飛機購買保險,而承保的保險公司都會選擇再保的方式分散風險,否則一場災難來臨或許會使公司走向破產。
《每日郵報》認為,賠償金包括賠付飛機本身和支付受影響家屬的損失,例如,家屬因失聯客機造成的曠工等損失。
如果將來確認乘客死亡,將會追加賠償。按照國際慣例,最少為每位乘客支付105000英鎊,如由航空公司疏忽造成,將追加更多賠償。
本次馬航事故賠償將由20家保險公司共同承擔,勞合社密切關注馬航進展,如此次事故由恐怖主義襲擊造成,勞合社將承擔20%保險金。(天行)
解讀
黑匣子送上「雲」飛機不失聯?
馬航失聯第16天,救援工作正在與黑匣子電池賽跑,能正常運作30天的飛機黑匣子,其電池壽命只剩一半。若在這剩下期限內,仍沒有客機的消息,將打擊搜尋的機會,因為它不能再自動發出任何信號。一些航空專家提出,能否把黑匣子與無線寬帶、雲存儲等技術結合,實現飛行數據實時對「雲」傳輸,解決飛機失聯難題?
現狀 飛行事故調查流程已過時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前主席馬克·羅森克認為,從馬航客機失聯和2009年法國航空公司AF447航班失事的搜尋行動來看,當今國際航空界採用的飛行事故調查流程已經過時。
「這是5年內第二次出現我們必須等待找到黑匣子的事故,」羅森克說,「我們必須把事故調查的理念和技術提高到21世紀。」
羅森克提出,如果能把黑匣子記錄的飛行數據和艙聲錄音傳輸到雲數據庫,將有助於相關部門在飛機遇到緊急情況時盡早定位並啟動調查,特別是飛機在民航雷達覆蓋範圍之外飛行時。
「是時候把黑匣子送上『雲』了,」霍華德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奧利弗·麥吉說,「對於那些飛越印度洋或巴西亞馬孫(平原)等廣闊區域的航班來說,至少應把最基本的飛行數據送上『雲』。」
困難 送上云「成本太高」
一些航空專家和企業界人士提醒,技術層面上,實現飛行數據對地面或對雲數據庫的實時傳輸完全有可能,但這一變化面臨運營成本增加和帶寬分配限制等挑戰。
另外,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等西方情報機構大規模監聽項目的陰影下,傳輸艙聲錄音是否會導致個人隱私洩露,同樣令人擔憂。
現階段,全球大部分民航客機裝有通信尋址和報告系統(ACARS)。它通過甚高頻無線電或衛星信號,週期性地發送發動機等主要部件參數報告,能夠為事故調查提供部分依據。
一名航空企業高管承認,雖然他期待馬航事件促使航空業出現一些改革,但與實現飛行數據實時傳輸相比,航空企業更傾向於提高ACARS向地面發送報告的頻率。
「全世界每天飛行9.3萬架次航班,(實時傳輸數據)成本太高了,」這名高管說。自MH370航班失聯以來,他所在的公司一直禁止員工就相關內容接受媒體採訪。劉一楠(新華社特稿)
前景 送上雲還需10年?
面對資金和帶寬瓶頸,羅森克認為,可以嘗試把最重要的一部分飛行數據、而不是所有數據傳輸到雲數據庫,或者採用間歇性傳輸、而不是實時傳輸,以節省帶寬和成本。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前成員、空軍退役飛行員鮑勃·本宗提出,另外一種成本較低的改進方法是,加裝能夠在海上漂浮的定位設備。
路透社報道,現階段,包括C—5大型運輸機在內的一些美國空軍飛機已安裝能夠漂浮的黑匣子,原因是這些飛機經常跨越大面積海洋飛行。
一些航空專家透露,基於衛星通信的新型空中交通管理系統有望今後幾年應用於歐美和亞洲地區。與眼下使用的雷達管制系統相比,衛星系統在追蹤航跡、監控客機飛行系統方面的能力顯著提高。不過,業界預計,衛星系統在全球範圍普及至少需要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