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毅夫出席福建省福州市舉行的「中非產業經濟合作峰會」與閩商暢聊。 香港文匯報記者 傅龍金 攝 【文匯網訊】(記者 傅龍金 福州報道)4月28日,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林毅夫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辦的「鼓嶺論壇暨海上絲綢之路走進非洲-中非產業經濟合作峰會」上指出,唱衰中國經濟言論不可取,中國GDP增速的下降,乃是國際週期性下滑外部因素影響,料至2020年GDP仍保有7.3%的均速。
林毅夫指出,自2010年中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 增速從2010年的10.4%到2014年第一季度的7.4%,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下降最長週期。因此,許多國外媒體評論認為,中國經濟增速的持續走低,是由自身的體制、機製造成的,並預言中國經濟增速還會繼續下滑,甚至爆發更深層次的經濟矛盾,導致經濟崩潰。「然而我個人認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和正處在轉型期,造成經濟的下滑不是體制、機制問題,而是國際週期性下滑等外部原因。」林毅夫還列舉同為「金磚五國」中印度與巴西的增速情況,「下滑速度與我們相差不遠,這說明的確不是體制、機制的問題。」
「中國肯定會有反週期的措施,政府還會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林毅夫認為,儘管目前中國的鋼鐵、水泥等產業產能過剩,但是產業面臨轉型升級又提供了良好的投資機會,加上中國充足的外匯儲備,到2020年經濟增速保持在7.3%左右是沒有問題的。
非洲最適宜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
林毅夫坦言,在「調結構、促轉型」的形勢下,製造業轉移以東南亞為目的地,只是權宜之計。他提出,有十億人口的非洲應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最好的轉移地點。在擔任世界銀行副行長期間,林毅夫曾14次到訪非洲。他認為,非洲不僅是中國企業往外轉移的一個重要地點,同時也會是世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移最後一站,如果非洲工資水平上漲後,就再無轉移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