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近期,我國「首部航母MV」《為夢想領跑》及其姊妹篇《飛鯊》經環球網等媒體推出後,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在社會上引起了空前強烈的反響,贏來一片點「贊」之聲。該片在中國海軍成立65週年紀念日前夕推出,被視為向中國海軍獻禮。
據環球網報道,該MV帶來的反響,讓很多人聯想到上世紀80年代美國電影《壯志凌雲》所掀起的美國青年從軍熱,認為它在當下激發了我國國人對海軍的熱愛。而艦載航空對優秀人才的渴求,顯然太需要有這樣的「廣告」了。因為與陸地航空相比,艦載航空對於中國來講完全是個新鮮事物,亟需這方面人才投身其中。
對於這部片子的衝擊波,用日本《外交學者》文章的話來說,「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有外媒稱讚這部片子本身的藝術表現達到了「好萊塢水準」,並認為中方在不久前邀請哈格爾登上遼寧艦之後,再次向外界展示了中國軍事透明度的提高。
更出人意料的是,美國軍方竟也以「藝術方式」進行了回應。在這部MV推出後,美國公佈的一段航母宣傳片《即刻出擊》(Shoot 'Em If You Got 'Em),正是美海軍第7艦隊做出的回應。一些人認為,美國儘管長期以來有著類似的宣傳慣例,但這次表現顯得頗「不淡定」。
這兩部片子表現的是我國海軍官兵在遼寧艦上的訓練,及艦載機殲-15在航母甲板上起落等場景。網絡上有些人擔心這部MV會「洩密」,但作為一部藝術類片子,相信從中看到的東西,不會比哈格爾在航母上親眼看到的更多。
一部MV引發如此大的轟動效應,贏得高達99%的點「贊」,為什麼?
長期以來,中國儘管沒有航母和艦載機,但民間卻存在一股濃濃的「航母情結」。「五大常任理事國唯獨中國沒有航母」這一想法多年來不斷被強調,不停地困擾著人們。
當前,中國正處於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國內外環境異常複雜,國人對祖國的強大寄予了強烈期待,我國第一艘航母和艦載機就水到渠成地成了人們這一期待的實際著力點。在很多人心目中,航母就是「強國」的一個典型代表。
在現代戰爭中,航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和平年代,尤其在當下中國,或許「有了航母」的象徵意義超過了實際意義。中國航母目前雖然尚未真正形成戰鬥力,但正如一個網友所說的,看了片子之後,走在國外的街道上都「感覺高了一大截」。
在遼寧艦和「飛鯊」艦載機圓了大家「航母夢」的當下,這部片子從感性角度,替廣大國民道出了集體的心聲,它成了國民集體對於航母和艦載機暢想的情感的一個突破口。對航母和艦載機的暢想,背後是強國的信念。航母夢牽動著強國夢,說到底,強國夢最終又是中國夢的一個重要方面。
這部片子所引起的正面效應,還被許多專業人士視為我國在「政治宣傳」方面取得了成功突破。長期以來,我國「板著臉孔」的主旋律宣傳不盡如人意,後來「手撕鬼子」的「創新」同樣備受詬病。
航母艦載機MV則表現出了一種新的宣傳方式,它帶有「中國特色」的唯美視角、藝術手法所展現出的軍事力量,不是宣示武力,更多的是表達國家精神與民族信仰相融合的力量。它潛移默化地將愛國主義、中國夢、「24字核心價值觀」內涵傳達給了觀眾。最終,它在國民中引起的巨大反響證明了這種傳播的有效性。
在哈格爾訪華之後這一特殊時段,這部MV的出現還意外地起到了另一個作用。據說,哈格爾等美軍軍官們登上遼寧艦之後,他們普遍表示遼寧艦這艘航母「沒啥意思」——速度沒美國航母快,搭載的飛機數量也沒美艦多。他們的這一「普遍感覺」通過外媒傳揚出來,配合之前的「靶子論」,形成一種略帶酸味的「唱衰中國航母」的調調。
美軍們的「感覺」無疑帶有真實性,正常人大概都能對比出中美海軍軍力的差距,但這在當前顯然不是重點。重點是中國「有了」自己的航母和艦載機,而眼下,這部MV又將中國民眾對這艘航母和艦載機所寄托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它使「唱衰中國航母」的調調淹沒在了《為夢想領跑》的悠揚曲調中。
通過藝術片的形式來塑造軍隊形象,這在不少國家都已形成慣例,據瞭解,美國去年某一個型號就推出了數十部類似的片子。這部航母艦載機MV的成功證明,中國也可以做出這樣的作品,並取得成功。在不涉及洩密的情況下,我們期待更多這樣的優秀作品出現。(作者是北京媒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