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央行日前發佈的《中國人民銀行年報2013》披露稱,進一步擴大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主體資格,增加投資額度。條件成熟時,取消資格和額度審批,將相關投資便利擴大到境內外所有合法機構。
據中新網報道,作為一種人民幣資本項目尚未可兌換背景下的一項過渡性制度安排,QDII制度設立的直接目的是為了「進一步開放資本賬戶,以創造更多外匯需求,使人民幣匯率更加平衡、更加市場化,並鼓勵國內更多企業走出國門,從而減少貿易順差和資本項目盈餘」,直接表現為讓國內投資者直接參與國外的市場,並獲取全球市場收益。而QFII制度是在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的國家和地區,實現有序、穩妥開放證券市場的特殊通道。包括韓國、台灣地區、印度和巴西等市場的經驗表明,在貨幣未自由兌換時,QFII不失為一種通過資本市場穩健引進外資的方式。
資料顯示,我國QDII總額度已經達到767.93億美元,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100餘家。QFII制度試點自2002年實施以來,目前額度已增加至1500億美元,機構總數達到229家。
「QDII和QFII都是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中的一項制度安排,央行提出要增加投資額度,以及取消資格和額度審批,顯示出對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決心,未來人民幣可自由兌換的進程將明顯加快。」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相比以往的「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提法,市場預期人民幣自由兌換開始進入加快推進的新階段。
央行在報告中也表示,加快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面臨相對良好的國內外條件。從國內看:中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宏觀經濟環境較為平衡;金融業改革成效顯著,金融部門整體穩健,抵禦風險能力大幅提升;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已經取得積極進展,為最終實現可兌換打下了良好基礎。從國外看:發達經濟體經濟復甦趨好,整體上有利於中國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此次金融危機以來,國際上普遍認為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一個有彈性和調整空間的制度安排,實現可兌換後也可對資本流動進行必要的管理,顯然有助中國妥善應對資本項目開放後的潛在風險。」報告指出。
不過專家也指出,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往往充滿波折,如果處理不好,容易帶來資本的大進大出,影響經濟的穩定性,對此有關部門須做好制度安排,未雨綢繆,提前防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