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央視主持:普京擁抱我有政治目的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06-1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近日,央視知名記者、主持人水均益回顧自身央視20年生涯的新作《益往直前》出版,頗獲好評,甚至有讀者稱為此感動落淚。12日下午,記者通過出版社得到水均益對相關問題的書面答覆。水均益表示,該書回應了自己曾面臨的不少爭議性事件,它的出版也打開了自己的心結。水均益還回顧了近年來所做的高端人物採訪,並談到5次採訪普京的經歷。在他的印象中,普京是個「個子不高、目光銳利」的人,在索契冬奧會對自己的擁抱亦有政治目的,「以我這麼多年對普京的觀察,他不是一個隨隨便便表露情感的人。他對我的擁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新書《益往直前》打開多年心結

雖身為名主持人,水均益的採訪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03年伊戰報道逃兵」的說法曾讓他的心情一度陷入低谷。很多次他想把伊戰報道的真相訴諸筆端,均因無法克制內心情緒未能如願。直到2013年初,央視派報道組重返伊拉克,故地重遊的水均益下決心將當年的經歷記錄下來,回顧20年央視生涯,首次回應「伊戰逃兵」等爭議事件。於是2014年四月,水均益新作《益往直前》首發。

「從上本書《前沿故事》出版後的15年間,我經歷了很多,可寫的也太多。」拿慣話筒的水均益表示,寫《益往直前》的過程還算比較順暢,「往事歷歷如在眼前。我最擅長講故事。一提起筆,多年潛藏的情感噴湧而出,這部書也就一氣呵成了。」

《益往直前》的完成,讓水均益打開了多年的心結。他說:「那種情感特別複雜。有對十年前未能如願完成報道的耿耿於懷,也有當年蒙受不白之冤的糾結。」水均益坦承,今天自己已不希望多少人能明白真相,但一定要給當時的戰友一個交代,「還他們一個清白,給我自己內心一個交代。」

僅僅為了沽名釣譽寧可不出書

名人出書已不鮮見,央視名嘴水均益也是出版社青睞的對象。據水均益透露,曾有不少出版社來找他談過出書的事情,但均遭婉言謝絕。「忙」是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便是水均益認為出書是一件需要慎重考慮的事情,尤其是名人出書,「如果沒有一點真才實學,僅僅是為了沽名釣譽的話我寧可不出。」

水均益的處事認真也體現在對新書結構的把握上。因之前對國際問題的報道比較多,水均益的足跡遍佈全球,因此他在書中以採訪報道的地域來劃分篇章,除2003年伊拉克戰爭報道揭秘、2013年伊戰十年回訪外,還寫到了去俄羅斯、日本、朝鮮、台灣、從美國到歐洲等地的採訪報道故事。

「寫這些地方的採訪故事是因為我多年做《國際觀察》《環球視線》等節目,知道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是中國老百姓最關心的熱點問題,讀者會比較有共鳴。」水均益解釋道,「此外,在《新聞前沿》這一章裡,我表達了自己多年做記者、做國際新聞的思考以及新聞前沿的種種變化,世界格局的風雲變遷,我對此的所思所想,最後做了一下總結。」

「我在3天之內擬好了整本書的提綱,希望在書裡能給讀者一些有用的啟迪、傳遞正能量。」水均益表示,讀者若靜下心來讀一讀該書,一定會有收穫。

採訪普京:他對我的擁抱有政治目的

近年來,水均益的名字常和高端人物採訪聯繫在一起。迄今為止,他已採訪過多位國家政要,更曾5次面對面採訪普京。談到對這位領導人的印象,水均益以「個子不高、目光銳利」來概括。

「他給我的感覺很複雜。」水均益說,很少有人能夠長時間直視普京的眼睛,每次採訪自己都想通過普京的眼睛來解讀他的內心,但很難窺探出什麼信息。並且,普京一般會安排兩三家媒體聯合採訪,水均益對他的數次採訪均不是一對一獨家專訪。因此水均益猜測,這可能是普京日理萬機時間排不過來,乾脆就把中方的幾家媒體一勺燴,「普京是個非常冷靜的人,講話邏輯性很強。我們編導都說,普京的專訪往往最難剪輯:他的話剪掉任何一句,味道會變。」

「當我問起他關於他的野心時,他只給了非常模稜兩可的回答:『俄羅斯要做一個開放、革新、富裕的國家』。」水均益對普京的採訪還涉及中俄關係,據他回憶,每次採訪普京都會強調兩國非常友好,重視發展同偉大的中國的全面戰略關係,「但同時他又一直在說,俄羅斯更多的還是一個歐洲國家,俄羅斯的重點在歐洲。」

這讓水均益感覺普京令人捉摸不透。但他同時表示,普京這些年在內政外交上的一次次出手,讓全世界都不敢小看。

在索契冬奧會開幕前,普京給予水均益熱情的擁抱,並罕見地露出笑容,這曾在當時引起熱議。水均益認為,這並不是他和普京私人建立什麼感情,也不像有些網友解讀的那樣向日益強大的中國示好,「以我這麼多年對普京的觀察,他不是一個隨隨便便表露情感的人。他對我的擁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有政治目的。」

「普京對我的擁抱,以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我屢次『特別照顧』,公開對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高度評價,甚至開玩笑提到茅台,以及在接受我採訪時對中日關係上的表態,都是在感謝中國對他遇到西方打壓時的力挺。」水均益如是說。

評價安倍晉三:有狡猾的一面

水均益在新書中還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他採訪過哪位日本首相,短則三五個月,長則不過一年,該人都會辭職,因此他調侃道「日本眾首相,誰見我誰下台」。水均益稱,這當然只是句玩笑話,「我可沒有那個神通,見誰就把誰搗鼓下台。走馬燈般換首相,是日本政壇的一種獨特生態,也是源於日本社會的各種複雜問題。」

對於目前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水均益在書中的評價是「狡猾的」。2007年,水均益對安倍有過一次面對面的專訪。他介紹道,在說到中日關係時自己曾發問:日本政府包括他本人,到底對60年前那段歷史,持有一個什麼樣的看法?

「安倍小心翼翼地選擇了一個詞,說我們需要謙虛地對待歷史。現場我並沒有多想,認為可能是現場口語翻譯,『謙虛』這個詞未必準確。」水均益說,但後來節目播出專門請日語翻譯來校對時,好幾個翻譯都表示安倍的確有意使用該詞,「這個詞是他獨創的,是想表達:中日兩國都要謙虛地對待歷史,我會虛心地聽你們的意見,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要過分地強迫對方,也不要把問題放大,對於這段歷史問題,雙方都需要謙虛、低調的對待。」

在水均益看來,這是個很滑頭的說法,安倍故意使用一個獨闢蹊徑的詞語,對歷史問題既表了態,又留下一些迴旋的餘地,讓人抓不著他的把柄,「那是我第一次和安倍打交道,透過他『謙虛的』外表和話語,我認識到他狡猾的一面。後來他不惜在釣魚島問題上與中國翻臉,也證明了這一點。」

以下為採訪節選:

中新網:1998年您曾出版《前沿故事》,影響力相當大,銷量逾50萬冊,但此後多年您卻一直保持沉默。從《前沿故事》到《益往直前》,讀者等了15年,是什麼讓你保持了如此長久的沉默?又是什麼讓你有了「不得不說」的寫作衝動?

水均益:自從《前沿故事》出版後,這些年也有不少出版社來找我談過出書的事,但都被我婉言謝絕,一是因為忙,二是因為我覺得出書是一件需要慎重考慮的事。尤其是名人出書,如果沒有一點真才實學,僅僅是為了沽名釣譽的話我寧可不出。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如果要出書,希望書裡能給讀者一些有用的啟迪和收穫。

2003年伊拉克戰爭報道回國後,我也曾數次心潮澎湃地提起筆,想把伊戰報道的真相和那些驚心動魄的日子寫出來,但總是無法抑制內心的情緒,總是提起筆又放下。這樣一放就是十年,直到2013年初,央視派報道組重返伊拉克,回訪伊戰十年,故地重遊,我想表達的一種慾望開始越來越強烈。

十年後重返伊拉克的所見所聞,讓我回想起2003年經歷的那場血與火的洗禮。那種情感特別複雜,有對十年前未能如願完成報道的耿耿於懷,也有當年蒙受不白之冤的糾結,時至今日,我倒是不是希望多少人能明白真相,但是我要給我的戰友一個交代,還他們一個清白,也是給我自己內心的一個交代。

當寫完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字時,我多年的心結終於解開,在這本書裡,我真實地表達了自己的內心,好的壞的,該說的不該說的,當年經歷那場戰爭和那些非議的種種內心掙扎,都毫無保留地寫了出來。編輯對此的評價是「把心剖給你看的真誠」,而書出版後,很多讀者都反映,關於伊戰報道揭秘,他們是一口氣讀下來,欲罷不能,很多女讀者還說,她們讀的過程中多次落淚,特別能理解我當年的心情。

中新網:在《益往直前》新書首髮式上,崔永元調侃說,您寫這本書是想澄清「伊戰逃兵」之冤,寫完後發現不夠湊成一本書,又把他拉出來說了說,終於湊了一本書。是這樣嗎?

水均益:這當然是小崔的玩笑話。當我決定寫這本書後,首先考慮了這本書的結構,可以說是3天之內就擬好了整本書的提綱。

《前沿故事》出版後的15年間,我經歷了很多事,可以說職業生涯的高峰和備受爭議的一些事情,都發生在這15年裡,可以寫的事情太多。因為我最擅長講故事,首先就把這些年採訪經歷中,最傳奇最有趣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故事在腦子裡梳理了一遍。我報道國際問題比較多,這些年足跡遍佈全球,便以採訪報道的地域來劃分篇章,除了2003年伊拉克戰爭報道揭秘、2013年伊戰十年回訪,我還寫了俄羅斯、日本、朝鮮、台灣、從美國到歐洲等地的採訪報道故事,寫這些地方的採訪故事,也是因為我多年做《國際觀察》《環球視線》等節目,知道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是中國老百姓最關心的熱點問題,談起這些話題,讀者會比較有共鳴。此外,我還寫了自己在央視這些年的經歷,最後,在《新聞前沿》這一章裡,我表達了自己多年做記者、做國際新聞的思考,新聞前沿的種種變化,世界格局的風雲變遷,我對此的所思所想,最後做了一下總結。

可以說,整本書的內容非常厚實、非常厚重,我這些年來鮮為人知的經歷,做人、做事、做新聞、做記者的種種感悟,對國家和時代的種種觀察與思考,都濃縮在這本書裡。我自認為,讀者若靜下心來讀一讀,一定會有收穫,

中新網:曾經有年輕人因為讀過你的《前沿故事》,選擇新聞作為自己一輩子的職業和事業,《益往直前》的目標讀者還是當下的年輕人嗎?

水均益:說到《前沿故事》激勵了那麼多人,這是我當時始料未及的,我也沒想到那本主要講新聞採訪故事的書,會影響到那麼多人。寫這本《益往直前》時,我採用了《前沿故事》的筆法和寫作風格,這是我最拿手也最稱心如意的,也就是講故事。因為作為記者,主要的任務是報道,講你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故事,所以《益往直前》也是講故事。

至於是否以年輕人為目標讀者,這是我寫作之初未曾想過的問題,我的初衷只是真實地表達和毫無保留地分享,並沒有刻意想去取悅哪個目標群體。但這本書出版後,我欣慰地發現,它也受到了很多年輕讀者的歡迎。在簽售中,堅持幾個小時排隊來買書與我當面交流的,以大學生居多,在我的微博裡留言評論和我交流的,也有很多年輕讀者。他們說,我的書讓他們看到了以前沒看到的世界,開始思考以前沒思考過的問題。

這令我非常欣慰。如果這本書有更多年輕人願意看,那麼說明我還有一顆不老的心,還和廣大的年輕讀者有一種交流的能力,同時也可以跟他們有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感受。我也希望這本書傳遞的是一種正能量,是一種健康的事業觀,是對理想百折不撓的追求,是每個人在事業拚搏進程中酸甜苦辣的共鳴。

中新網:這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您遇到過哪些困難?寫作共用了多長時間?

水均益:寫作過程其實比較順暢的,因為這些年那些事,統統都在腦子裡。一提起筆,往事歷歷,就像放電影一樣,一幅幅畫面在眼前流動,多年潛藏的情感也噴湧而出,幾乎是一氣呵成地寫完了這本書。

我的寫作速度是比較快的,《前沿故事》當年用了兩個月時間寫成,當時是腿受傷在家修養,有大量時間,便閉門不出,一口氣寫完這本書。寫《益往直前》時因為工作相對比較繁忙,只能用晚上時間來寫,斷斷續續,花了3個多月的時間。寫完後交了初稿,出版社編輯很認真,找了十幾個讀者來試讀,各個年齡、各種職業的讀者都有,就根據他們的閱讀第一反應,對每篇文章打分提意見。然後編輯綜合這些意見,以及對圖書市場的分析,給我提出了非常詳細的修改意見。我再根據這份修改意見,逐字逐句,每章每節,對書稿進行了修改調整。寫初稿只用了3個月時間,但修改稿件卻用了近8個月時間。可以說,改稿子比較辛苦。

中新網:我曾看到一份報道,據說您在這本書稿的修改過程中,作了幅度很大的調整,甚至刪掉了一些對您非常重要的文章?一般來說,作者對自己的稿件都會比較堅持,您在修改時有沒有捨不得?

水均益:編輯對我說,一本好書,應該是作者想表達的,加上讀者想看到的,再加上市場所需求的。我比較認同這個意見。例如,編輯建議我刪除的文章《我的父親》,實際上是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因為寫這本書的初衷之一,也是想獻給父親,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但編輯建議把這篇文章放在即將修訂再版的《前沿故事》裡,因為那本書寫我的家庭、成長比較多,《益往直前》則寫國際採訪事件居多,出於對整本書文風協調的考慮,編輯建議作這樣的調整。

《益往直前》裡,我還寫了巴以衝突、阿拉法特等故事,但編輯建議,也把這些內容放在新版《前沿故事》裡,因為那本書裡也寫了阿拉法特以前的故事,正好一脈相承地讀到他的結局。

編輯也根據讀者的反饋意見,讓我增加了一些關於央視的內容,同時,我在修改書稿的過程中,不斷發生的新的採訪,也都及時地增加進書裡。例如2012年12月對英國首相卡梅倫的採訪,當時他帶著100多人的代表團來浩浩蕩蕩訪華,並高調聲稱「英國要做中國在西方的最強支持者」,在書裡,我分析了他說這番話背後的目的。同時,在2014年1月,我在俄羅斯索契冬奧會開幕前訪問普京,普京給了我「驚世一抱」,這擁抱背後的故事,我都寫進了書裡。

可以說,《益往直前》這本書經過了反覆修改增刪,從初稿的60萬字到出版後的30萬字,留下來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乾貨」。我曾在首髮式上開玩笑說,雖然我姓水,但這本書一點都不「水」,都是發自肺腑的誠意之作。

中新網:您曾5次面對面採訪普京,這位俄羅斯政治強人給您留下的印象是什麼樣的?

水均益:普京給我的感覺很複雜。他個子不高,給人的感覺卻很強硬。他的目光非常銳利,很少有人能長時間直視他的眼睛。每一次採訪,我都想從他的眼睛來解讀他的內心,但很難窺探出什麼信息。

普京是個非常冷靜的人,講話的邏輯性很強。我們的編導說,在節目後期剪輯時,普京的專訪往往是最難剪的。一般來說,做剪輯應該會使採訪更精彩,可是普京的話剪掉任何一句,味道就變了。

普京崇拜曾使俄羅斯成為世界強國的彼得大帝,他在辦公室裡掛著彼得大帝的畫像,當了總統之後,還在莫斯科河邊豎起了巨大的彼得大帝雕像。但當我問起他,關於他的野心時,他只給了非常模稜兩可的回答:「俄羅斯要做一個開放、革新、富裕的國家。」

關於中俄關係,每次採訪,普京都會強調我們兩國非常友好,俄羅斯很重視發展同偉大的中國的全面戰略關係。但是同時,他又一直在說,俄羅斯更多的還是一個歐洲國家,俄羅斯的重點在歐洲。

總之,普京令人捉摸不透,但他這些年在內政外交上的一次次出手,讓全世界都不敢小看。

中新網:在索契冬奧會開幕前,普京曾給您熱情的擁抱,並罕見地露出笑容。有人說,這是他在向中國示好;有人說,這是因為您這麼多年的採訪,和他建立了友誼;您卻在書裡說,普京的擁抱是一種政治表演。普京的這個表演,有什麼目的?

水均益:普京在索契冬奧會開幕前擁抱我,並不是我和他私人建立了什麼感情,也不像有些網友解讀的那樣,向日益強大的中國示好。以我這麼多年對普京的觀察,他不是一個隨隨便便表露情感的人,政治、國際關係這些高深的東西,在他手中早已達到翻雲覆雨的藝術水平,他對我的擁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有政治目的。

對於普京來說,索契冬奧會是俄羅斯重新向世界展示一流大國的機會,更是他本人兌現「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俄羅斯」諾言的重要一步,因此,俄羅斯從上到下高度重視。但隨著冬奧會開幕的臨近,在美國和歐洲一些西方國家,出現了針對索契冬奧會和俄羅斯政府的指責,西方各國政府和媒體甚至掀起了一股抵制冬奧會的浪潮。美國總統奧巴馬、法國總統奧朗德、德國的默克爾等主要西方國家領導人,紛紛表示不出席索契冬奧會。而在這種四面楚歌的情況下,我們中國對俄羅斯力挺,特別是習近平主席將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

普京對我的擁抱,以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我屢次「特別照顧」,在這樣一個國際媒體聯合採訪的場合,公開對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赤裸裸」地高度評價,一口一個「特殊關係」和「特殊感情」,甚至開玩笑提到茅台,以及在接受我採訪時對中日關係上的表態,都是在感謝中國對他遇到西方打壓時的力挺。

當然,那次擁抱並不意味著俄羅斯會毫無保留地站在中國一邊,從冬奧會開幕時普京牽著愛犬高調會見安倍晉三這事,就能看出普京高超的平衡能力。

中新網:在書中您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只要您採訪過哪位日本首相,短則三五個月,長則不過一年,都會辭職,因此您調侃道「日本眾首相,誰見我誰下台」。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日本這種頻繁換首相的現象,會不會給社會帶來動盪?

水均益: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我可沒有那個神通,見誰就把誰搗鼓下台。走馬燈般換首相,是日本政壇的一種獨特生態,也是源於日本社會的各種複雜問題。儘管日本換首相很頻繁,但是日本職能政府的運作,國家日常管理的政策體系,卻並未受到這種更迭起落的影響。因為,日本有一支非常穩定,而且完全按照規章制度辦事的公務員隊伍。上頭再怎麼換首相,政府各個部門的運作也不會受到衝擊,基層的核心運作團隊有章可循,有條不紊,中間力量非常穩固。所以,這些年日本雖然首相換來換去,但是對於整個國家而言,了不起就是某個黨派、某個人的政治主張,會在這一時期有所凸顯,國家、政府總體的運作一如既往。如果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日本早就不知道被折騰成什麼樣了。

中新網:書中您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評價是「狡猾的」,請問是什麼給您留下如此印象?

水均益:我在2007年對安倍有過一次面對面的專訪。在說到中日關係時,我問他,日本政府包括他本人,到底對60年前那段歷史,持有一個什麼樣的看法?安倍小心翼翼地選擇了一個詞,說:「我們需要謙虛地對待歷史。」現場我並沒有多想,認為可能是現場口語翻譯,「謙虛」這個詞未必準確。

後來,我們節目播出時,專門請了日語翻譯來校對,好幾個翻譯都說,安倍的確有意使用了這個詞,這個詞是他獨創的,是想表達:中日兩國都要謙虛地對待歷史,我會虛心地聽你們的意見,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要過分地強迫對方,也不要把問題放大,對於這段歷史問題,雙方都需要謙虛、低調的對待。

這是個很滑頭的說法,他故意用了這麼一個獨闢蹊徑的詞語,對歷史問題既表了態,又留下一些迴旋的餘地,讓你抓不著他的把柄。那是我第一次和安倍打交道,透過他「謙虛的」外表和話語,我認識到他狡猾的一面。後來他不惜在釣魚島問題上與中國翻臉,也證明了這一點。

      責任編輯:ShelleyPang
水均益談央視名嘴離職潮:應感恩      [2014-05-18]
央視主持:普京擁抱我有政治目的      [2014-06-13]
中方:香港事務屬內政 不容外國干涉      [2014-06-1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或遷到中國      [2014-06-12]
北京市法院首次公示減刑案      [2014-06-12]
成都公佈一批職務犯罪要案情況      [2014-06-12]
史大剛:新疆到處爆炸殺人是錯覺      [2014-06-12]
外交部:習近平近期將訪問韓國      [2014-06-12]
黃埔軍校建校9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2014-06-12]
李克強下周訪英國希臘送「驚喜」      [201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