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在被普遍認為「融資觀念落後」的廣州,日前誕生了全國首家上市的書畫交易企業。6月25日,受益於國務院積極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政策,廣州市海珠區比玉堂藝術品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正式鳴鑼掛牌,並由此華麗轉身為國內資本市場中同類企業的先行者。記者見證了這一非常時刻,並與金融投資專業人士、藝術產業行家探討了廣州藝術品交易市場及其發展走向。
據中新網報道,前日上午11時許,比玉堂總經理、海珠區美協副主席林江山與其團隊在上海股交中心響鑼一刻,宣告比玉堂成功登上該中心中小企業股權報價系統(Q板),成為資本市場裡的一員。
作為資本運營專家,邦盟匯駿商務咨詢(上海)有限公司高級合夥人伯柱告訴記者,自2006年起,國務院積極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並致力推動中小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的三板市場,各地方政府由此也建立股權交易中心,但由於准入條件的限制及資本集中地域等原因,融資效果始終未如理想。直至2013年8月,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進行創新改革,上海股交中心終形成「一市兩板」的新格局,即在一個市場構建股權轉讓系統(E板)和中小企業股權報價系統(Q板)兩個板塊,為各類企業提供對接資本市場的機會及相適的資本市場服務。
「這次比玉堂掛牌的Q板,就是針對那些暫時不具備進入主板市場而錯失與資本市場對接機會的中小微企業的,簡單而言,比玉堂進入Q板資本市場後,將跟與藝術產業相關的專業資金對接,專業資金注入比玉堂後將成為其股東,而此後比玉堂的一切營銷行為都必須向該專業資金所有者公開,並向其負責」。
伯柱認為,雖然,公眾目前還不能直接購買「比玉堂的股票」,但比玉堂上市並非與公眾利益無關。「國內藝術品交易總糾結在真真假假的問題上,消費者如果在其他藝術品機構購買了假畫,大不了退貨讓機構賠錢,但如果在上市後的比玉堂買到假畫,比玉堂是要負上法律責任的。換言之,任何一張經比玉堂銷售出去的書畫,都受到法律約束,購買其書畫的消費者受到法律保護」。
它是行業「先行者」
觸動書畫企業
進入資本市場
據悉,自2013年8月7日,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Q板市場正式啟動後,首批掛牌企業為101家,截至11月19日,在該板塊掛牌的企業總數達到249家,其中三家企業順利轉板至E板,三個月內共計獲得融資近2億元。至2014年6月,在該板塊掛牌的企業已逾千家。
「其實,廣州也有股權交易中心,各個地方政府也有,但真正面向全國性的、證監會參與經營的就只有北京新三板和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兩個,而融資率最高的還是在上海。」一名金融行業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放眼世界,任一國家也只能有一個金融中心,不可能各個省市都成為金融中心,即使有也是形式上的,國企給點面子地方政府,掛個名字,可以。但對於中小微企業而言,必須要找真正能融資的地方,所以比玉堂選擇在上海掛牌並不難理解。」
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院長吳信訓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比玉堂成為國內首個上市的書畫經營企業,意義重大。這是民營資本通過金融系統,支持中國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典型例子。「國內很多藝術行業的原創公司都是微型企業,甚至是工作室形態,實力小,成長速度因而受到局限,民營企業上市的方式開拓了資本進入渠道,讓原創藝術作品有更多突破的可能,讓人才培養得以繼續,也讓企業規模能較快擴展,其能量得到更大的釋放。」他說,「同時,也給想進入藝術專業領域的社會資本提供一扇門窗。比玉堂是一個『先行者』,其上市,會觸動國內其他文化機構。因此,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同類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不過,吳信訓提醒,當藝術品交易機構的資本越來越多時,董事會要有更明晰和長遠的發展步驟。「目前,很多文化產業的問題還不完全是缺錢,而是缺選題缺創意。所以,拿了錢做什麼怎麼辦,作為公司老總一定要想明白。按照比玉堂的情況,我建議應利用聚集而來的資金實力,聚攏一幫高層次的創意人才和策劃人才,共同把事業做好,這才能使其上市公司盡快進入現代企業管理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