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隨著內地高考錄取的進行,港校在內地招生也基本確定。據齊魯晚報報道,港校今年招生意外遇冷,浸會大學申請人數降了兩成,港中大沒有錄取到一個「狀元」。專家認為,除了語言障礙、內地高校增強競爭外,國際班的擴容,也讓港校這塊「香餑餑」少了點兒滋味。
港中大去年錄取19名內地狀元,今年無錄到
「不僅申請數量少了,招收的高分考生,尤其是有『狀元』噱頭的考生也少了很多。」21日,港澳高校在內地的招生基本塵埃落定,與往年的紅火相比,今年的港校招生有點冷。
據介紹,作為港校代表的香港中文大學今年在內地共錄取了306名考生。錄取的考生排名都位於各省市的前0 . 01%之內,其中位列省市前三名的有1 7人。
港大、港中大去年聯手攬走3 5名內地高考狀元,今年只有港大錄取了16名狀元,去年錄取19名內地省市狀元的港中大,今年卻沒有一個狀元進賬。「狀元減少不意外,從前期的報名申請中就能感覺出來。」根據陽光高考的統計,內地報讀港校的考生大幅減少,香港理工大學、嶺南大學、浸會大學收到的申請數目均下跌。
其中,浸會大學收到3885名內地生申請,較去年4873人申請下跌20 . 3%。香港理工大學今年收到約3500人報名,較去年下跌12 . 5%。
與此相對,我省文科前十名中有九人選擇了北大,包攬了前三名。往年風頭蓋過北大、清華的香港高校,今年卻遇冷。
考生擔心粵語,國際班提供新選擇
「本來想報考香港的高校,可想到英語、粵語要求太高,就考慮國內高校了。」在山東省實驗中學舉辦的報考咨詢會上,不少高分考生表示。
「我們對英語的要求非常高,分數要在120分以上。」高考前,香港中文大學在山師附中舉行了宣講,另外,在學習和生活中,粵語也是一門很重要的語言,內地學生擔心難以融入當地生活。
「港校招生降溫,還受到了國際班的衝擊。」省城某知名高中的負責人認為,通過高考進入港澳高校,解決了以前學生想留學而路徑窄的難題,但現在這一優勢縮小了。
我省經批准的具有中外合作項目資質的高中有26所,今年新審批了11所,總數已達37所。僅僅在濟南,目前已有四所高中開設了國際班。
「無論是考試的難度還是總體花費,國際班都給港校帶來了衝擊。」據悉,不少港校每年的學費都在12萬元左右,而國際班花費相當,升入國外高校的幾率卻比較高。以省實驗中學為例,63名學生收到300多份國外大學錄取通知書,其中86%的同學被美國排名前5 0 位大學錄取,30%的同學收到了美國排名前3 0位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港校增加獎助學金
不看排名看綜合素質
近幾年,隨著國內高校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北大、清華等內地高校與港校間的差距正在縮小。不少高校還有到國外交流的名額,有的覆蓋面能達到學生的三分之一,對考生的吸引力增加了不少。
另外,為了和港校爭生源,北大、清華等通過舉辦夏令營等各種形式,提前將各種尖子生收入囊中。
「我們原計劃招收19人,後來又追加了一個計劃。」2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山東招生負責人表示,從今年在山東的招生情況看,總體效果不錯,農村考生、少數民族考生、特長考生比例挺高。僅章丘四中,就有三四名考生報考了該校。
為了吸引考生報考,解決考生的生活和學習難題,該校對不少貧困考生有各種獎助學金,佔到招生人數的近半數。
「狀元我們當然看重,但更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一家港校的負責人表示,對港校來講,他們當然歡迎狀元報考,但在前期的報名和測試中,更在乎學生是否有潛力,適不適合前來學習。據介紹,雖然港校招收的狀元減少,但不意味著吸引力降低,中西文化合璧的環境仍然受到學生的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