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趙勇 彭斌 綜合報道)記者獲悉,8月4日,昆山中榮金屬爆炸事件遇難人數已由前一天的71人增至75人。此前,參與救援的上海瑞金醫院燒傷科專家曾表示,這次爆炸事件的傷者很多都是90%以上的深度燒傷,後續死亡率會很高。事發發生兩天來,不斷有重傷者宣告不治,亦印證了這位專家的說法。
此外,8月4日,由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楊棟樑任組長的事故調查組已確定,昆山爆炸的事故原因是粉塵濃度超標,遇到火源發生爆炸,事故責任主體是中榮金屬,主要責任人是企業董事長吳基滔等,調查組更將此次事故定性為一次重大責任事故。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查通報的最後,調查組亦明確指出:昆山當地政府領導責任和監管責任落實不力。
對於調查組的通報,昆山官方目前沒有明確表態,昆山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的官方微博「昆山發佈」也沒有更新事故信息,微博最後更新,是8月3日17:43分的「死亡71人」。這種官方信息的發佈速度,被很多網友直指為「嚴重落後,觀念需要不斷刷新」。
輿論反思
昆山爆炸引發輿論多維度反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趙勇 彭斌 綜合報道)8月4日,昆山爆炸後的第二天,內地已有多家媒體發表調查文章和評論,對昆山台企管理等問題展開反思。
上海的《第一財經日報》則以「昆山台企之弊」為題反思了昆山部分台資企業漠視工人安全防護的問題。報道指,昆山一些台資企業引進的生產設備陳舊、勞動安全防護措施不配套、作業場所不符合國家標準,崗位缺乏保護措施。報道引述一名知情人士的話說,「昆山台企之弊」的原因一是因為台企太多,政府管不過來,另一個原因則是到台企打工的基本上是外地打工者,管理相對鬆散。
中央電視台的評論則指出,這起事故發生在江蘇昆山,尤為值得深思。評論稱,昆山是我國目前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縣級市。30年前,昆山人自費辦開發區,引進了大批外向型製造類企業,成為台資匯聚的中心,從一個傳統農業小縣迅速憑「昆山模式」,一躍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近年來,昆山也在積極主動地謀求「昆山模式」的再升級,做了很多有益的改革動作。但甭管經濟發展水平有多高,甭管做過多少領先全國的新探索,安全生產的底線仍然一視同仁地擺在所有人面前——守牢它,是最起碼的責任;放鬆它,必然付出慘痛代價。
評論同時指出,不能因為這一起慘痛事故的發生就全盤否定整個昆山的發展。但眼前這起事故確實深刻地提醒我們:「以人為本」的發展不那麼容易做到,是要主動對某些陳舊做法做調整的,是要經常在「安全」與「GDP」之間、與招商引資成果之間做出主次區分、甚至做出取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