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近日,《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編劇之一黃亞洲受訪時表示,審片時,戴卓爾夫人與鄧小平會談後不慎跌倒的情節被刪節,主要是考慮到國際觀感。
據澎湃新聞網報道,央視熱播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以下簡稱《鄧小平》)的編劇之一黃亞洲目前在美國遊歷、寫作,即便身在異國,黃亞洲依然未能「逃離」鄧小平的輿論熱潮。
黃亞洲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開播首日,我接到的第一個電話就是當年上山下鄉的兵團戰友,我們一起回憶往事,感動到流淚。」這一周,黃亞洲只要打開微信,總能收穫許多笑臉和鮮花。
在美國,黃亞洲住在好友家,好友夫婦都是當年的清華高材生,去國多年,對祖國充滿感情。這些天,這對夫婦在身邊各種華人圈都不忘說一句:「央視正在播放的電視劇鄧小平的編劇之一就住我家。」最後,黃亞洲幾乎每天都能嘗到朋友夫婦帶回家的、各種朋友捎來的「私房菜」。「我知道,我嘗到的豈止是美味,是美國人民樸實的感情。」
1949年生的黃亞洲,作為文革、改革開放這段歷史的親歷者,他承認自己「淚點低」,儘管對《鄧小平》劇情再熟悉不過,還是會看得抽鼻子。
黃亞洲很爽直地說:「我這人有點俗,還曾擔心這部 主旋律作品 收視率不高。」
現在看來,這種擔心可以放下了。
8月8日,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在中央一套播出,首日收視率最高達2.88%,成為當日所有頻道電視劇收視冠軍。此後,各種好評聲接踵而至,人物「接地氣」的呈現方式,以及大量的歷史細節,使這部「主旋律作品」同時收穫了人氣和口碑。
「肯定的評價現在主要集中在該劇對鄧小平人格魅力的展現上,」黃亞洲告訴記者,「比如劇中鄧小平給癱瘓的兒子擦身, 四人幫 毀滅前鄧小平表現出焦慮、擔憂等鏡頭,大家看後都表示,呈現出的是一個作為 普通人 的鄧小平,他也會擔驚受怕,他也疼愛兒女,這就很貼近我們」。
同時,劇中一些情節也招致爭議。一份遺志、一句台詞、一件軼事、一場風雨,任何可能與歷史存在偏差的劇情,都被列出考證,成為爭論的對象。
為此,黃亞洲回應:「劇中最終體現的這些,一定有它的道理,電視劇只是一部文藝作品,不是《新聞聯播》,我們要從故事的角度去理解。」
談「老爺子」:領袖氣質和慈父形象並存
記者:你在接觸鄧小平家人和下屬等身邊人的過程中,你覺得他們對鄧小平懷著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他們眼中的鄧小平是什麼樣的?
黃亞洲:毛主席曾經送鄧小平一個「鋼鐵公司」的雅號,喻指他的堅毅性格,對這一點,大家都是敬仰的,談起來也是感慨的。當然,在他的家人眼裡,這位「老爺子」不僅是嚴父,更是慈父。他在跟外孫女兒玩耍時會伸手去「揪小辮子」,流露出童心。
所以我在寫鄧小平的時候,採取了一種「平視」的角度,是寫領袖,也是寫人,把他的精神狀態以及七情六慾都同時表現出來。
記者:在對鄧家人的採訪交流中,能回憶一些細節與我們共享嗎?鄧小平對他們的影響在你看來體現在哪兒?
黃亞洲:每一次的交談,都會讓我感到他們對父親的堅信與深情。鄧小平在壓力下的不屈不撓,我看在他們的性格中都有體現。在政治重壓下做最壞打算之時,全家「分家庭照片珍藏」的細節就最能體現一家人的團結與堅韌。「老爺子」過生日之時,年幼的鄧家第三代會送他禮物「三隻小豬」玩具,而他會給幾個子女都寫一幅字,說「爸爸沒有什麼別的可以送給你們的,就一人送一幅字吧」。
寫到這種親情時,我自己內心也會湧暖流,不僅為鄧家人的親情,也為我們所有中國人家庭的親情。其實我們中國人都特別珍視這種傳統的家庭感情,所以鄧小平晚年也感慨過:「家庭是個好東西。」
記者:劇本裡有沒有什麼情節是在這種交談過程中作了修改的?
黃亞洲:有,舉一個例子吧。在我寫的部分裡,曾經寫到鄧小平在思想解放大討論受到壓制的時期裡,夜不能寐,甚至半夜起身,取煙,走到院子裡思索。其實這些描述都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鄧家的幾個女兒告訴我們,「老爺子」的起居極有規律,心中再大的事,也是按時作息,一般說來躺下不久就能進入夢鄉。這種作息規律是「老爺子」在嚴酷的戰爭年代中練就的,所以我就不能按照原來那麼寫。
記者:鄧小平是出了名的少言寡語,是一個情緒不外露、非常內斂的人,在工作中是,在生活中也是,但影視劇畢竟是表演的藝術,我們感覺這部劇裡的鄧小平還是挺愛表達的,這會不會有點背離人物的真實情況?這兩者如何兼顧?
黃亞洲:鄧小平晚年時不愛多說話,以及他基本不與家人談工作上的事,也不與秘書談論各種煩心的工作問題,這確實是我們編寫故事以及生動塑造人物的一個難題。當然也有解決辦法,比如他與下屬就會講很多工作上的事,他的很多生活細節也能傳達出他的思想情緒。另外,讓他適當地在不同場合說一些話,也不至於證明他的多語。
記者:2004年上映的電影《鄧小平1928》,你也是編劇之一,同樣是表現鄧小平這個人物,從《鄧小平1928》到現在這部《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有什麼變化?
黃亞洲:在那部電影裡,我寫的是24歲的鄧小平,寫到了他的黨中央秘書長身份的地下生活,寫到了他的初次婚姻,那時候著重描寫的是他的已經確立的人生志向,他品格中的堅毅與智慧。再多的,恐怕也沒有了。而這一部,除了繼續表達主人公上述的品性之外,更多的,則是表現他的對國家命運與人民生活狀態的思考,以及這種思考中的果敢實踐。他的這種行為改變了中國,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這是他彪炳中華民族青史的最為濃重的一筆。參與這段歷史的描寫過程,我當然更加心潮澎湃。
記者:這部劇選取了鄧小平復出後的那8年作為背景,為什麼不再往後寫了?
黃亞洲:應該說,這8年,是鄧小平復出後撥亂反正的關鍵8年,國內政策、國際政策,他都作了極大的、極為有效地調整,國家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人們會在1984年的遊行隊伍中自發地打出「小平您好」的橫幅。我想,這橫幅,不是簡單的一幅學生宿舍的床單,而是重新找回了自信心的中國人民的心聲。所以,電視劇在這裡打上結尾,是合適的。當然,歷史還在延續,還在很活潑地前進,以後的中國當代史,也會有銀幕與熒屏來蜂擁表現的。路總要一步一步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