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煙大海底隧道規劃圖 【文匯網訊】「世界最長海底隧道」、「煙台-大連半小時可達」、「2600億巨資打造」……隨著國務院一紙文件的出台,一個規劃了二十多年的方案再一次「熱」了起來。
據觀察者網報道,8月19日,國務院公佈的《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進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短短的一句表述,讓沉寂多時的渤海跨海通道項目再次成為各方熱議的焦點。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即煙大海底隧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向筆者透露,煙大海底隧道的方案將會在半個月內,以一個總報告和12個分報告的形式,以中國工程院的名義上報國務院。「我們將爭取讓這個項目進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並希望最早在"十三五"期間開工。」
但事實上,關於這一項目建設條件是否成熟的爭論仍然存在。
跨越渤海從6小時到40分鐘
據王夢恕介紹,煙大海底隧道方案總報告的精簡版本在2013年就已上報給國家發改委,也在發改委內部進行了初步討論,形成的最終方案原本打算8月上報,但由於中國工程院的十多個院士又給出了一些修改意見,所以稍有推遲,但肯定在半個月內完成上報。
由於渤海海峽的阻隔,目前往來於山東和東北之間的鐵路、公路只能繞行山海關,路程均在1600公里以上。即使2006年煙台和大連實現了鐵路輪渡,來往於兩地之間也需要至少6個小時。
按照即將上報的方案,渤海海峽將由一個深埋的跨海鐵路隧道連通,隧道先從大連旅順附近定一個入地點,蓬萊有一個登陸點,然後就到達了煙台。整條隧道全長123~126公里,隧道內將由動車執行運輸任務,設計時速為250公里,運行速度能達到220公里/小時,屆時從煙台到大連只需要40分鐘。
王夢恕表示,工程的總造價大約在2000億~2600億元之間,具體數據現在不好下結論,但預計不會超過3000億元。「以前項目遲遲沒有開工主要是需要嚴格的勘探和技術論證,現在看來,我們在技術上已經不存在問題,按照當前的條件,項目開工後10年內肯定能夠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遞交國務院的方案中,在經過實地考察和多次會議研究討論後,項目組正式否決了之前的「全橋樑」「南橋北隧」兩種方案,「深埋的全隧道」方案被最終敲定在紙面上。
支持者與反對者
建設渤海海底隧道的念頭始於1992年。最早提出該設想並一直努力將其變成現實的,是煙台市。當年,時任煙台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的柳新華(現為魯東大學副校長、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組負責人)和三位同事,提出了建設跨海通道的構想。這一構想,得到了煙台市、山東省的大力支持。
顯然,渤海跨海通道最主要的作用是連接打通東北—華東通道,受益最大的城市是大連和煙台,二者由過去的死角變成了樞紐。也正因如此,自2009年以來,遼寧、山東兩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連續6年在全國兩會上提交建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議案和提案。兩省也組建了一些半官方和民間學術團隊來為項目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
山東省煙台市一位長期致力於推動渤海跨海通道項目的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渤海跨海通道將使環渤海由原來的「C」形環繞運輸變為「I」形直達運輸,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發展山東半島城市群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反對者的聲音也是不容忽視的。國家地震台網官方微博8月22日曾就渤海跨海通道項目發佈信息:「郯廬地震帶,北起黑龍江,南到長江,呈北東走向,縱貫中國大陸東部,延伸達2400多公里,是東北亞巨型斷裂系中的一條主幹斷裂帶,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強烈地震。」
對於這一質疑,上述山東學者表示,大連和煙台的地震局多年前已經開始勘測地震數據、進行危險性分析等工作,且現在各方比較青睞的全隧道方案抗震能力是最強的。
在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術中心一位不願具名的副主任看來,任何一個宏大的改造自然條件的項目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海底隧道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中間不可能有太多的出口,帶動的只能是大連和煙台兩個點。「如果非要花大錢連接大連和煙台,我更傾向於建一條環渤海灣的陸地高鐵項目,不僅風險小、成本低,更能帶動沿線其他地區的發展。」
需求究竟有多大
需求是關係到這一耗資堪比京滬高鐵和長江三峽工程的大項目是否該建的關鍵。
面對這一問題,中鐵渤海鐵路輪渡有限責任公司黨群工作部的石經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頗為無奈:「這個事兒讓我們很無語,我如果說沒有必要建吧,好像是為了維護自己公司的利益,如果說有必要建吧,但實際上渤海灣的客貨運需求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渤海灣車運量達101萬輛/次、客運量654萬人/次,其中煙連航線車運量達89萬輛/次,客運量562萬人/次,佔到總運量的近九成。
據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組此前預測,到2020年,渤海海峽間潛在的客流量將達到3億人次左右。即使按照跨海通道承擔60%~80%的比例,客流量也將達到1.8億~2.4億人次。
但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趙堅對於上述預測數據提出了嚴重的質疑:「從增速來計算,2011年客流量僅為654萬人/次,要每年增長4倍多的人數才能在2020年達到3億人次,這對於任何一條交通線路來說幾乎都是不可能的;從對比數據來看,京滬高鐵開通三年客運量才突破2億人次,大連和煙台之間客流怎麼可能超過京滬線呢?」趙堅懷疑,上述預測可能是課題組為了推動項目盡快上馬而根據投資金額倒推出來的需求數據。
在趙堅看來,渤海跨海通道不是不能建,而是現在還不到時候。「50年以後或許能有比較大的需求,所以應該20年以後再來討論具體方案。」
上述山東學者表示,交通早已成為制約煙台和大連等城市發展的一大瓶頸,渤海跨海通道晚一天建成所造成的損失都是不可估量的。但他也承認,煙大海底隧道的構想從1992年提出至今已經有不少組織向上呈報方案和研究成果,雖然沒有被打回來,但項目一直未能在國務院正式立項。「工程何時立項、何時開工取決於我們研究的成熟程度和國家對這件事的認可度。」
外媒:中國正在籌劃又一項工程奇跡
自去年以來,有關「煙大海底隧道」的消息就獲得了媒體的高度關注。美國科技博客Quartz網站去年7月11日發表文章,題:中國的瘋狂計劃:打造世界上最長、最貴、最危險的隧道。
文章稱,在渤海的海底,中國工程師們計劃打造一項史無前例地工程——修建一條全長123千米的海底隧道。這條隧道將輕鬆超過世界上最長的兩條海底隧道——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和英法海底隧道。不過,工程師們必須穿過兩條活躍的地震斷裂帶,它們造成了上世紀的唐山大地震。而且這項工程耗資達424億美元,是波士頓Big Dig隧道工程耗資的3倍。
文章稱,這條隧道必須克服海底複雜的地理環境的考驗,但這還不是最困難的部分。這條隧道要跨越郯廬地震帶和張家口-蓬萊斷裂帶。1969年,渤海灣的海底曾發生了7.4級地震。為了克服地震的威脅,這條隧道必須能夠抵抗8級強震。
加拿大《國家郵報》2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大隧道? 中國正在籌劃又一項工程奇跡:世界最長隧道——在海底建設。規劃中的隧道長度為連接英法的海峽隧道的兩倍多,對這個最新宏偉工程北京絲毫不缺雄心。
文章稱,中國有著建設宏大工程的歷史。這個國家造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高鐵網絡、最長的橋樑和幾座最高的摩天大樓。
英法海峽隧道長50.4公里。該工程表明,可在海底高壓環境下鑽孔施工。此後,相關技術繼續提升,令更多雄心勃勃的項目如今成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