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胡紫微:我是蛇 遇大險才咬人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10-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胡紫微,這個名字總讓人聯想到瓊瑤阿姨劇本裡那個柔弱的角色,雖然她認為自己「其實並不敢愛敢恨」。

據南都周刊報道,前幾日阿里上市,觀察者網曾關注過主持人胡紫微的微博言論,引發網友激烈爭論。今日,南都週刊記者於麗麗採訪了胡紫微,她這樣形容自己:「我是一條尊重遊戲規則的蛇,如果決定咬人,肯定是覺得遇到極大危險,迫在眉睫。」

在採訪中,胡紫微說自己被冠以「公知」時,她覺得「臊得慌」。因為「我所做的,不過是看到一起搭乘的公車開倒車,或者要掉進溝裡,大聲叫喚兩聲。」

她還談到了丈夫張斌「出軌」、自己大鬧央視等,談到為什麼還跟被自己斥為「道貌岸然」的丈夫張斌一起生活時,她說自己的軟肋就是男人的才情,她喜歡被那種才情所籠罩,至於財富與長相都不構成障礙。

她對自己的鑒定是「傳統、尊重禮俗,最大理想是相夫教子,其實並不敢愛敢恨」。作家韓松落在給胡紫薇的書評中寫,她對內心悲涼之境的碰觸和她對女性外貌的計較(「沒有腰線的女人是沒有前途的女人」)也奇異地並存著。而胡紫微自己也認為:「當你把內心問題解決,外界必有呼應。這在我自己身上的確發生了真實不虛的改變,甚至包括容貌……」

以下是南都週刊記者於麗麗的文章:

和大多數人一樣,編輯徐曉在看到胡紫微的文字前,對她的印象也止於「一個鬧事的女人」。 2007年年底,她衝到中央電視台奧運頻道發佈會現場,不顧阻攔,怒斥老公張斌「出軌」一事是大多數人瞭解她的入口。

這場「事故」就像嘴角的一個飯粒兒,顯眼而不得體。以至於很多年後,胡紫微都要自嘲:「對於自毀長城授人以柄迅速成為街坊笑料,我倒是一直挺在行的。」

「資深閨密」杜欣說她的人生本就充滿著各種「不一定。」而她則認為外界真正明白她的人,微乎其微。七年間,她寫博客,寫情色電影專欄,剖析兩性關係的不同面向,出新書。在微博關心公共話題,不明就裡地被冠之「女公知」。更讓人意外的是,她仍然和被她斥為「道貌岸然」的丈夫張斌一起生活,並生養了孩子。

她這樣寫自我鑒定:傳統、尊重禮俗,最大理想是相夫教子,其實並不敢愛敢恨。」

「對於婚姻,我就能守得住」

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胡紫微,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初入北京電視台時,設想的美滿生活是:及早轉正、結婚、分房、生孩子。然後過日子:早上八點騎車到崇文門趕班車,下午三點半去澡堂洗澡,回辦公室路上拐進食堂,買一斤烙餅半斤素丸子,之後一路噴香地接孩子,籠火做飯。中間把老公時刻拴褲腰帶上,做一個渾身散發豬蹄和蜂花洗髮水混合香型的上班族。

不料結婚對像落跑。於是,在很長時間,她成了一個憂傷的工作狂——每天睡在地下室宿舍裡,天亮提鞋進機房,幾天幾夜不出西三環蘇州街那座只有高高避雷針的白色建築。最多時,一周主持八期節目,後又擔綱製片人。從未穿過裙子,一度被人誤認為腿有毛病。焦慮起來,甚至把男編導逼到去廁所躲著,但她仍不依不饒地追趕過去。

日後,她這樣形容鄧文迪的來勢洶洶,總是「駕著一片烏雲,黑壓壓掩殺而來」。「她們設定目標,搭建模型,勢如破竹地推進,推土機般碾軋過別人的生活和自己的心靈。」「她們分秒必爭,分毫必爭,寸土必爭。」這分明是工作狀態時的自己。

閨密杜欣也幾乎是她全部職業生涯的直接上司。在杜看來,外界熟知的胡紫微,是《北京特快》《證券無限週刊》《身邊》等欄目的主持人,但其實主持人僅在她職業生涯佔百分之二三十的比重,她更是一個重要的製片人。當時,她也是北京電視台為數不多能給台裡賺錢的製片人之一。

在感情上,她同樣是志在必得的氣勢。在2007年底那場大鬧央視的「事故」之前,在一檔夫妻節目中,她把自己和張斌的感情說得不留餘地。主持人提醒說:婚姻是一輩子的事,你不要以為攻佔了這個山頭。她不假思索地說:我就能守得住。

但轉眼就是「事故」。先是事業, 2007年8月份,她擔任製片人的欄目先是轉評了當年的「紙包子」事件,後因為報道了某國產品牌售後維修過程出現問題,又被解決的過程,被認為是抹黑民族品牌,被要求寫檢查。儘管這兩件事兒發生的時候,她均出差在外。但製片人的職務最終還是被撤銷。傷心之餘,她把保留的主持人的職位,也一併回絕了。

就在回歸家庭,準備全心全意要一個孩子時,又遇上丈夫張斌「出軌」事件。

她的生活頃刻失速脫軌。回頭總結,她有意避開了談及「出軌」一事兒:知道很多人感興趣。我會在有生之年不加粉飾地寫出來, 但前提是不傷害活著的人。她更願意從內心線索去解釋那些「事故」:在她看來,它們不過是把自己內心的破碎可視化了。作為一個不太體制化的人,那段職業生涯累積了對自己的大量失望,一度覺得自己面目可憎,不招人待見。

往往事兒做成了,人卻都跑了。她說70後一代到底是「喝狼奶長大的一代人」,「頭上長角,身上長刺」,因為被收視率異化,她把人生全部變成了數字,而且要追到小數點後很多位。包括為了刷自己的存在感,傷害了很多心靈。

公知?臊得慌!

2007年之後,她被迫停了下來。「上弦的時候,聽到內心崩崩作響,豪氣干雲。一朝弦斷,你向隅而泣,自怨自艾,連死的勇氣都沒有。弦斷有誰聽?」

在最糟糕的階段,她說宗薩仁波切的《正見》某種程度上解救了她。她把這本書連同《百年孤獨》和米蘭•昆德拉的《不朽》列為影響自己最大的三本書。而對這本書的最好概括,她認為就是封面上那句「如果沒有遇到他,我至今還是一個漂泊的人」。之後,她也看很多經書,佛教成了她的最大成功學,「終極問題解決了,一切都是小事」。

也開始寫作。她說「這些年,一直活在崩潰的邊緣。寫東西在我,全為了能活得通順一點。」「寫作,有點像走夜路,大聲說出來,不過是為了給自己壯膽。」

胡紫微說自己的寫作不會故作高深,而是去講這個東西和自己的關係在哪裡。

在杜欣看來,非主持科班出身的胡紫微,在北京電視台從最開始的燈光助理轉成主持人的一大直接因素,是她反應快,靈敏,總能把事件中最關鍵的點拎出來,寫到極致。

有一年,他們設置了很多場景去拍攝一對盲人夫婦。當一大幫人拎著機器上門,沒有預測到的是,盲人夫婦來開門的瞬間,她把已經亮著的燈關了,說:我來給你們把燈打開。

胡紫微在稿子裡寫:那一刻,所有人鴉雀無聲。也只有那一刻,我們記住了盲人的世界。杜認為在當時,她就發現胡紫微有一種撥動別人最軟神經的能力。

包括日後胡那篇流傳甚廣,甚至直接拉動《古拉格:一部歷史》銷量的書評。在胡紫微看來,也只不過是從一本大部頭裡拎出了那個容易與大家心靈相連接的部分。

也因此,當自己被冠之「公知」時,她覺得「臊得慌」。公共寫作和私人寫作,在她看來不過是同一種情感的延伸。「我所做的,不過是看到一起搭乘的公車開倒車,或者要掉進溝裡,大聲叫喚兩聲。」「不過是出於恐懼,不想自己下半輩子和孩子活在陰影裡。」「我並不是那種總在車上領銜高歌的人,你想,我是晚上看《浮生六記》的人啊。」

2013年,是她寫作的高產年。她寫公共議題,寫文化評論,也評論情色電影,並迅速聚集了大量人氣。這一年年底,編輯徐曉在微博上看到她寫的關於話劇《青蛇》的評論,為之一驚。隨之又搜羅到她其他的文章,包括一些情色電影的評論。在徐看來,書寫當代女性心理處境的寫作者很多,但很多都是心靈雞湯式的,空洞無物,胡紫微的,卻能見溫度與血肉。「她的文字不是出自觀念,而是出自體驗。」

才情男是她軟肋

在新書自序的最後,她提及了張斌,喚作「勞工」。提及兩個細節。一是她寫作焦慮時,張斌會不經意點評一句:你知道你的問題在哪裡嗎?名利思想太重。不要想著把每篇稿子弄成原子彈,要允許自己生產一批常規武器。二是,當有人發短信給張斌,托他轉達對胡紫微那篇《古拉格:對於罪惡我們無法一分為二》的敬意時,她問:你喜歡麼?他想了想:我覺得我寫的文章全是見識,你寫的文章全是心思。

她說:看來也不見得完全不聞不問啊。於是覺得可以坐那兒微笑一會兒,再出發。

在這段感情中她所處的弱勢位置有目共睹,甚至有人會解讀為她是委曲求全,但是她卻自見歡喜。

2007年「事故」之前,他倆曾一同出席一檔電視節目,講述兩人之間的交往。那完全是一個女追男的故事。她說自己的軟肋就是男人的才情,她喜歡被那種才情所籠罩,至於財富與長相都不構成障礙。初見張斌主持節目,會總結很多哲理性的話,譬如中國足球吸引人的地方不在於精彩,而是複雜。她就覺得睿智。

她說自己的這種審美和時代有關係,生於七十年代初的她,偏愛那種外表逗、貧,內心又正統、保守的男人。「就方言那種!」,她是王朔粉。她說,那個時代的審美是男女之間,要把四個字的成語全用乾淨之後,再上床。但現實是「男人在意的是褲腰帶下面的那點事兒」。

「所以要躲進電影裡,電影是彩色的,人生是黑白的。」

在文章中,寫及女性,她會讚賞她們現代性的一面,在流傳甚廣的一篇《章子怡的氣象》中,她讚許章子怡飾演的「玉嬌龍」:玉嬌龍一轉身,顛覆了兩千年。她要的不是男人。她要自由。她也讚許「宮二」,要的不是男人,要的是尊嚴。

她總結:如果一個女人的悲劇或者喜劇,不再是男人,我們說,這個女人就活出了氣象。針對章子怡和汪峰的八分鐘,她甚至提醒章子怡:如果愛,避免轟轟烈烈,因為一切轟轟烈烈是不祥之兆。如果一定要轟轟烈烈,至少不要輕易臣服於一個人,急於加冕你的王。但在末尾,她還是違和地給章小姐安排了幾個合適的男人供之選擇:陳丹青、周濂、汪暉、劉小楓。這是她的矛盾。

作家韓松落在書評中寫:她對女性情感和生活的主張,和對現實生活的計較(例如什麼樣的婆婆最可怕)奇特地糾纏在一起。她對內心悲涼之境的碰觸和她對女性外貌的計較(「沒有腰線的女人是沒有前途的女人」)也奇異地並存著,「既有出世之想,又貪求現世安穩。」 她說,儘管自己從很早就開始涉獵一些女權主義的著作和作品,認同她們的理念,覺得她們的存在使得女性大放光芒,但她究竟僅僅是嚮往那樣一種姿態,是「葉公好龍」,自己有機會還是想回歸倫常,過相夫教子的生活。

有女作家點評她其實意識形態落後,她將之引為知音。在她看來,真正踐行女權主義的,需要文化、文明的土壤。她掂量了下自己的出身,作為「老師」與「大夫」的女兒,兩個「會計」的孫女,她覺得自己遠遠沒有那麼強大。自己沒有隻身上路的能力,不能忍受孤獨,不能沒有牽絆。

文中那些感歎,更像是一種未及實現的補償。

另一種抵抗

九月中旬,胡紫微和學者劉瑜在單向空間做過一場關於女性話題的交流。在談及女性如何從痛苦、迷惘中脫離時,劉瑜說,有一類人不是遭遇痛苦,而是沉迷痛苦。這種沉迷本質是逃避責任感與自己。只要不是沉迷這種造型,痛苦總會有辦法改變的。一副大學女生打扮的胡紫微由衷感歎:如果二十年前就認識劉瑜,獲得這樣的點撥就好了。

1970年清明,胡紫微生於北京一個平常人家。母親是老師,父親是大夫。因為母親並不怎麼會持家,家庭一度拮据,所以她要時常要穿著媽媽和表姐剩下的衣服去讀書,「像五十年代的人闖進了八十年代」,父親倒是叫好:穿成這樣,成績可以一鳴驚人。於是,她特肯學,一度拿到北京中學最好的一個獎學金。

當時,她外在扮演著一個外表平靜、行為規矩的乖學生,內心卻想著三毛、瓊瑤、撒哈拉沙漠、波西米亞長裙以及電影夢。對於那個時代的青年,自由更多是一種想像。甚至當它真來了,她第一反應是恐慌。

高考填報志願,在究竟選擇北大德語系還是選擇提前錄取的北京電影學院時,她陷入混沌。「自由絕對帶來壓力。」「做父母最黑的一點,是讓孩子自個兒做決定。如果父母明確說不行,孩子就很好站位,可以直接站到對立面。」她的父母選擇棄權,她因此陷入壓力之中,並期望著讓結果來選擇她,而非她去做選擇。後來,在惡補一陣心靈雞湯、並在床上輾轉「烙餅」之後,她選用了假設法:如果此生沒有電影,行不行。最終,她進入了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

在《章子怡的氣象》中,她寫到自由的另一面:玉嬌龍拒絕被塑造……她不受教化,一生不羈愛自由,但是不幸的是,自由是一種介質,不是標的。沒有目標的玉嬌龍,任意流淌,如一片浮萍,失去了可著力之處。

就在單向空間的交流會上,她說自己的父親曾經點評過家中三位女性成員:母親是母性特別強,需要兒女膝下承歡,胡紫微的妹妹是女兒性特別強,需要一直被父母照看,所以至今仍同他們一起生活。而她是妻性特別強,她必須和一個男人一起過日子。

她自我剖析,為什麼自己不能接受情感的空窗期,她找到的答案是其實自己並不願意或者不能夠接受長時間自己跟自己在一起。無論男人還是工作都可以讓她被填滿,可以和物質、現實連接起來。

嚮往自由卻又不能負擔它,在徐曉看來,胡處於一種成長中的狀態。她的矛盾與反差也是當下女性心理處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狀況。當下,她剛升級為母親,自稱家庭婦女,甘願相夫教子也是最優選擇。儘管自稱「落後」,但她行為上的並不「落後」,她在寫作,在輸出,而且在未來,她也可能有其他的職業角色。

韓松落則在書評中寫:這是我們時代的矛盾,既給女人一點自由,又給得不夠充分,處處剋扣。他尤其談及胡紫微所涉足的公共事務領域,說:這一向是男人的地盤,女性進入這個地盤,必然要遭受一番磨練。而消解她們重要性、削弱她們存在感的最好方式,不是粗暴的語言,而是將她們娛樂化,談論她們的著裝、情史,似乎那才是她們的真正作用。他甚至將之打比柴靜,因為她們的生活中果然有所謂漏洞。

而在另一個場合,學者劉瑜說,人們經常把女權主義放在一個女人和男人的關係維度來講,但她覺得更重要的是女人和自己的關係:真正的女權主義者,不是去反抗男人,而是去反抗作為女人身上的那種惰性。

採訪中,胡紫微也「佛裡佛氣」地說:你知道吸引力法則嗎?當你把內心問題解決,外界必有呼應。這在我自己身上的確發生了真實不虛的改變,甚至包括容貌……

      責任編輯:賀頓
重慶客車3箱眼鏡蛇嚇壞40餘乘客      [2014-08-29]
台灣民居馬桶中驚現1米長眼鏡蛇      [2014-06-09]
政解東莞掃黃:空降兵VS地頭蛇      [2014-02-11]
人民日報:誰在阻礙普選特首的實現      [2014-10-01]
胡紫微:我是蛇 遇大險才咬人      [2014-10-01]
從競拍到抓鬮 誰租了嵩山少林      [2014-10-01]
重慶9旬飛虎隊隊員龍啟明病逝      [2014-10-01]
山東青島展24米「菊花版」《清明上河圖》      [2014-10-01]
晉新進5常委:3人為中央「空降」      [2014-10-01]
30年前的今天 「小平您好」誕生      [201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