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佔中」搞手「假自首」圖謀癱瘓警方司法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11-0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記者 齊正之)非法「佔中」至今已踏入第三十七天,面對「佔領者」日漸減少、「佔領」行動無以為繼的狀況,據本報獲悉,包括「佔中三丑」在內的一批組織策劃者正考慮另闢「戰場」,聲言「會在適當時間自首」,以進行貌似合法的「自首運動」。據「佔中」內部知情者向本報透露,所謂「自首」其實和正在謀劃的「辭職公投」一樣,只是「不合作運動十招」之一,希望能煽動到數以萬計的人到警署「自首」。戴耀廷更揚言「要打破同一時間最多人自首的世界紀錄」。可以說,「自首運動」其實又是一場「佔領行動」,包藏了更大的險惡用心。

早在政府與學聯對話前的10月19日,「佔中三丑」之一的戴耀廷就在金鐘「佔領區」的集會上,重申會在適當時機去自首,並希望所有參與者與他共同「承擔罪責」,呼籲其他參與者也一起去自首,更聲稱要「製造」最多人自首的世界紀錄。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副秘書長岑敖暉等人亦表示,參與「公民抗命」是擾亂了部分社會秩序,但他們「尊重法治」,所以運動結束後會自動向警方投案,承擔法律後果。

先行吹風 召集支持者追隨

據記者從「佔中」內部知情者等不同渠道瞭解,組織者所謂「自首」的如意算盤是:在自首之前,他們會不斷地製造輿論,並非是「無法佔領下去」,而是「抗爭進入一個新階段」云云。隨後,多個「佔中」組織者和策劃者以及立法會反對派議員們,會分別到警署「自首」,以「彰顯法治精神」,他們並會以「減輕刑責」為名,呼籲更多支持者加入「主動投案」行列。

對於屆時會有多少人參與「自首運動」,據瞭解,「佔中」組織者希望至少能「感召」到1萬人以上參與行動,「如果能有幾萬人的話,可以想像,全港18區的警署外都出『自首者』的人龍,那是一個多麼令人震撼的景象!相信全世界的抗爭運動都不曾有的。」有「佔中」核心人士稱,如果真的有數以萬計的人去「自首」,在「法不治眾」的情況下,相信警方日後在考慮是否起訴時,也會面對很大的社會壓力。

一人落口供 隨時三四粒鐘

有熟悉警方「落口供」程序的人表示,一般來說,警察在錄取證供時,會盡量紀錄「口供者」的原話,「就算對1宗沒有死傷的簡單車禍案件,警察落口供的紀錄也要1,000字,分分鐘還要手繪示意圖,整個落口供的時間會長達兩三小時。如果突然有幾萬人去警署『自首』,就算分別到18區警署,那落口供的時間更是難以計算了。」

據悉,如一旦發動「自首運動」,其組織者會向參與者介紹《自首需知》,「這種自首,不同於一般人到差館被動落口供。你可以天南海北的講,跟做筆錄的警察磨時間,譬如,講一些香港的歷史呀,講自己為何會參與呀,等警察寫完筆錄,你還再慢慢看看內容,再挑其中的錯白字。總之,如果真的有心做,至少可能拖三四個鐘。」

對於警方屆時可能「見招拆招」,並不會安排較多警察負責落「自首者」的口供,有「佔中」知情人士明言,他們此舉並非是「整蠱」警察,也不是要警方窮於應付,「而是要製造出一個效果,讓全世界都知道,『佔領者』是遵從法治的,因此主動承擔用他們違法手段進行『公民抗命』的責任。」

不能集體審理 也可不認罪

對於一旦警察真的起訴「自首者」問題,該知情人士認為,由於每個「自首個案」都有不同的內容,法官也不可能用一個模子去審理及宣判。如「自首者」覺得被控的罪名過重,也可以選擇不認罪。「一旦這樣,積壓的案件會更多,甚至極可能癱瘓法庭運作。」

不過,雖然「佔中三丑」、學聯及「學民」頭目聲言「會去自首」,但反對派內部仍是眾說紛紜,他們既想搞事又怕擔刑責,而且也擔心「自首者」不多,恐怕「白白犧牲了自己」。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就一語道破天機:「若很多人同時投案,或癱瘓警署或司法運作,才值得考慮。」原來,「佔中」搞手和策劃者所謂「自首」的目的,絕非出於什麼正義,而是盡一切方法進行「不合作運動」,目的還是要不斷破壞特區政府的正常運作。

      責任編輯:鄭毅
「佔領」區域街道侮辱字眼隨處可見      [2014-11-03]
逾千警露天新演練 部署隨時清場      [2014-11-03]
「佔中」偽民意持續糾纏主流民意      [2014-11-03]
環球評馬英九「佔中」言論:望自重      [2014-11-03]
記者觀察:「佔中」語言暴力充斥街頭      [2014-11-02]
港警:「佔中」組織者有責結束佔領      [2014-11-02]
圖解「佔中」給香港造成的損失      [2014-11-02]
香港警方就佔中事件已拘捕319人      [2014-11-01]
大帽山「我要真普選」橫額已拆除      [2014-11-01]
秦光榮任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      [201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