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報道,近期,一些日本官員又犯了中日關係的大忌,給剛有些許柳暗花明之象的兩國關係蒙上些陰影。
中日關係的大忌主要包括兩方面問題,第一是日本對待歷史問題的態度,第二是日方對領土爭議的立場。安倍政府上台後,不斷試圖否認日本侵略歷史,擺脫戰後國際秩序;在釣魚島問題上,矢口否認存在爭議。這兩大問題已經嚴重干擾中日關係正常發展。
通過努力,兩國在縮小分歧方面取得積極進展。11月7日,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會見來訪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雙方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達成了四點原則共識。這四點共識中,提到了雙方要本著「正視歷史」的精神克服影響兩國關係政治障礙,也指出雙方在釣魚島等問題上「存在不同主張」。
3天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應約會見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一時間,對中日關係破冰的期待油然而生。
然而,隨之而來的不是日本為促進兩國關係發展的誠意,相反,日本官員開始拿四點共識做起了文章。
日方首先否認的是釣魚島爭議。安倍在參加日本電視台節目時稱,四點共識不代表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態度有變,言外之意是,日本依然不承認爭議。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除了在記者會上兩次強調日政府並未在釣魚島問題上改變立場,更玩起文字遊戲,日本與中國是在引發東海緊張局勢的問題上「主張不同」。岸田別有用心地列舉中國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在東海進行海底資源開發作為「引發緊張」的問題,明顯是要將雙邊關係惡化的責任推給中方。
日本官方風聲一出,日媒即推波助瀾,炒作中日圍繞四點共識解釋出現了對立,甚至拿四點共識的效力說三道四。
這不禁讓人懷疑,日方並沒有把四點共識作為推動中日關係走向改善的重要條件,而只是將其作為實現首腦會見的「踏腳石」。
領導人不能「為了見面而見面」。見面不會自然而然地成為兩國關係轉好的開端,相反,沒有任何成效的領導人會晤反而會對兩國關係產生副作用。近幾個月來,雙方通過外交渠道就克服中日關係政治障礙進行了多輪磋商,付出了巨大努力。日本需要想清楚,是否能隨意揮霍來之不易的成果以及承受中日關係惡化的嚴重後果。
日本還要考慮耍手段的成本。當前,日本已經不滿足經濟大國的身份,正極力謀求成為政治大國。政治大國不能僅靠實力和盟友支持,更需要國際信譽和影響力。此次中日之間達成四點共識的是雙方高級別官員。日方的谷內正太郎更是安倍重要的智囊。即使是岸田文雄在日參院外交防衛委員會接受質詢時,也承認共識是兩國經過磋商發表的內容,應該受到兩國尊重。隨意否認共識,將失信於國際社會。
日本需謹記:聰明反被聰明誤,因小失大不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