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於永傑 實習記者劉名秀、趙銳山東報道)日前第51屆金馬獎在台北揭曉後,一部小成本製作的電影 《殯棺》(現更名為《心迷宮》)入圍最佳新導演、最佳原著劇本,並勇奪特別設立的伯爵年度優秀獎最佳劇本。據悉,該劇編劇馮元良是濟南某企業一名普通職員,他在過去的三年裡利用業餘時間創作了這部作品,而他這麼做完全是出於個人興趣。
據當地媒體報道,馮元良是個地道濟南人,19歲那年,他到西安一所電影學校上了一個培訓班,用1年時間看了幾百部膠片電影。後來他又考取了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大學期間曾寫過一些欄目劇和舞台劇。大學畢業後,在父母的施壓下,他進入一家知名企業,過著相對穩定的生活。在8小時之外,馮元良卻一直堅持看電影,寫劇本,享受著寫作的快樂。此間,他創作了《殯棺》這部作品。
《殯棺》的故事主線並不複雜:村長兒子錯手殺了一個人,嚇得落荒而逃,當他想通想要回村自首的時候,這具屍體已經先後被三家認領。影片利用多角度敘事,像織一張大網,慢慢呈現出整個村子的面貌,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小算盤裡面打轉,卻不知不覺中陷入了整個小社會的複雜關係中。
三年創作 易稿十餘遍
據悉,馮元良從2010年開始創作《殯棺》,改了十幾稿,去年底才完成。他和導演一共寫了10多萬字,最終僅留下3萬多。「劇本要收著寫,一個好的劇本需要反覆打磨。」馮元良說,他將每場戲寫在一種顏色的便箋上,之後全部打亂重新排列組合,於是拼出了不同的敘事結構造和不同的風格。最後呈現出的作品就像九連環一樣,環環相扣,精密緊湊,有股「燒腦片」的氣質。
獲獎歸來後,有人把馮元良稱作「圈內人」,他自己卻不這麼認為:「我可能還是會和娛樂圈保持一定距離,比較喜歡靜下來,沉下去觀察和思考,這是一個編劇必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