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於2014中歐文化高峰論壇上發言。朱燁攝。 【文匯網訊】(記者 朱燁 27日北京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昨日於2014中歐文化高峰論壇上表示,受供給方因素影響,中國潛在增長率十三五期間若無重大變化將降至6.2%,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人口紅利瀕臨消失,中國現急需從人口紅利向改革紅利轉變。
經濟放緩源於供給方因素
蔡昉認為,經濟增速放緩並非如外國經濟學家推測的那樣,源自需求不足,而是供給方因素。「調查顯示,中國的資本報酬在近幾年迅速下降,這意味著我們依賴於支撐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了」,他說,「資本報酬遞減導致了人們不願再以原來的規模進行投資。」他續指,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較優勢也因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生產率進步速度減慢而下降,而這些供給方因素才是中國經濟放緩的真正原因。
他同時指出,如符合外國經濟學家的推測,則唯一可做的即是政府推動大規模投資,但根據調查,在政府刺激的主要產業領域,產能已經出現過剩現象。因此,他認為,中國決不能像日本的80、90年代那樣不斷的去刺激需求,而是應該通過改善生產要素的供給進而增長勞動力的供給,比如提高勞動參與率、受教育水平,同時改善資本的配製效率,以提高生產率水平等。他說,「還要通過改革清除制約經濟增長的制度性障礙,推動中國向改革紅利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