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經過十三天密集磋商,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在加時32個小時後,於14日凌晨在秘魯首都利馬閉幕。
與此前的劍拔弩張不同,凌晨一點半重啟的閉幕大會在「一團和氣」中順利結束。在休會一個多小時供各方討論最新修改版的文本草案後,大會主席以出人意料的快節奏,在幾分鐘內一錘定音,形成「利馬氣候行動倡議」。
參加氣候談判的190多個國家計劃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簽署一份新的全球協議。該協議將勾勒2020年以後全球氣候治理框架。利馬會議是通往巴黎的關鍵一站。
細化2015年協議的要素、明確各方2020年後自主貢獻涉及的信息及相關安排、加速實施2020年前政策行動等是利馬大會的核心議題。大會主席、秘魯環境部長比達爾說,最終通過的案文是一個平衡的案文,盡可能照顧到了各方的關切。
12月1日開幕時,利馬大會會場充滿著樂觀的情緒。最大兩個排放國——中國和美國不久前公佈了一份聯合聲明,提出各自2020年以後的減排目標。歐盟也宣佈了自己2030年前的減排計劃。與此同時,部分發達國家開始陸續承諾向綠色氣候基金注資以幫助窮國應對氣候變化。這些好消息為利馬談判注入動力。
樂觀情緒隨著談判深入而逐漸消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如何分擔應對氣候變化責任等問題上交鋒激烈。
發展中國家堅持,2015年在巴黎簽署的協議應當充分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應當是一個包涵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的平衡的解決方案。而發達國家則試圖淡化「區別」,要求發展中國家「做得更多」。
各方在最後階段亮出底牌,會議一度陷入僵局。最後一天的談判持續進行了四十多個小時,會議文本經歷數度修改。
在大會主席的積極斡旋下,最終各方都做出妥協。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會議達成了相對平衡的結果,基本滿足了發展中國家的訴求,中國並不十分滿意,但是可以接受。
在閉幕大會發言中,歐盟、美國、非洲集團等各方,也對大會主席在最後關頭「強有力的領導」表示讚賞,終於在14日日出之前結束了這場馬拉松似的年度談判。
不過環保觀察人士認為,與此前較高的預期相較,利馬氣候大會最後的成果缺乏「雄心和力度」,可能無法實現在本世紀末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內的目標。
要將一份力度較弱的「利馬氣候行動倡議」變成有法律約束力和較強行動力的巴黎協議,未來一年,各方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解振華透露,明年各方將舉行多場多雙邊談判。由於涉及更多「實質性問題」,談判估計會更艱難,需要各方展現更大的雄心、決心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