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體育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蔣效愚追憶何振梁:嚴謹而溫情的體育外交家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1-04]
放大圖片

何振梁用這樣一個詞來形容自己走上體育之路的原因——「陰差陽錯」。中新網

【文匯網訊】「工作十分認真,待人很細緻,在與國際奧委會的溝通、協調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曾任北京奧申委副主席的蔣效愚追憶起與何振梁共事的8年時光,滿滿的是對「奧運老人」和「體育外交家」的讚賞。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1月4日,何振梁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他與體育結緣50年,是新中國體育先行者、新中國體育歷史的見證者和體育外交家,更是北京申奧由失敗到成功的標誌性人物。

「何老為圓中華民族百年奧運夢想,在申辦和舉辦北京奧運會期間做出了重要貢獻」,蔣效愚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何振梁嚴謹工作、細緻待人的處事原則,在與國際奧委會的溝通、協調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也深深印刻在他的腦海中。

2000年,蔣效愚與何振梁相識。在蔣效愚的眼裡,那時的何振梁特別希望奧運會能在北京舉辦,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奧運夢想,也是幾代體育人的夢想,因此「何老工作十分認真,工作要求很高。」

2001年初,何振梁作為北京申奧團陳述人之一,參加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這是何振梁第二次為北京、中國而努力。「何老為法、英文本的定稿付出了極大心血,特別是法文,他親自把關,進行定稿。」

蔣效愚提到,當時新的申辦規則規定,不允許國際奧委會委員訪問申辦城市,也不允許申辦城市「走出去」拜訪委員。為了讓國際奧委會委員們能更多瞭解中國、瞭解北京,何振梁想了許多辦法,「不讓見面,他就郵寄相關材料,還設計和製作了許多視頻,包括北京文化、風光、人文歷史等,尤其是把這些資料翻譯成英語、法文時,他必定親自上陣,給予很多建議。」

除了詳實的「硬貨」,何振梁還有「溫柔鑭」。蔣效愚告訴記者,每到聖誕節、新年元旦,何振梁都會給委員們郵寄「中國造」賀卡,從設計到版式,他的要求是「要有中國特色,要溫馨。」,甚至委員們生日也會寄去祝福的賀卡。

「這些小事兒上做得很細緻,更能打動委員的心。」在蔣效愚看來,何振梁的真情和付出得到了回應。

2003年3月28日讓蔣效愚印象深刻。在瑞士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大樓內的會議室裡,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按照慣例要在會徽樣本上簽名確認。

「出乎意料的是,羅格表示『我要以你們中國特有的方式來確認會徽!』」。蔣效愚表示,羅格從印盒裡取出印章,飽蘸紅色的印泥,在會徽樣本左下方蓋上印章,「羅格之印」四個漢字躍入眼簾。隨後,羅格又在會徽樣本上簽名。

據蔣效愚瞭解,羅格的這枚中國印是何振梁委託中國篆刻家用壽山石專門篆刻的。

蔣效愚透露,如今,那個會徽樣本上已成為珍品,存放在奧運博物館中,「除了獨一無二的『羅格之印』外,還有羅格的親筆簽名,其他國家的會徽設計不會有雙重確認。」

談到何振梁老人的逝世,蔣效愚認為是一種損失。他稱,何振梁與奧運結下了一輩子的情緣。在申辦奧運會的那些年裡,他奔走、協調;奧運會後,雖然身體不佳,卻不忘弘揚奧運精神、傳承奧運遺產。

蔣效愚稱,何振梁一直是國際奧委會文化和奧林匹克教育委員會主席,而自己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參與成立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並擔任副會長,與何老一起在中國推廣奧林匹克教育。

「也是因此,在顧拜旦誕辰141週年之際,我和何老曾一起到北京四中,與青少年一起紀念顧拜旦誕辰,並向中學生們贈送《中學生奧林匹克知識讀本》。」蔣效愚表示,何振梁一直參與並支持奧林匹克教育,尤其注重對青少年的教育。

如今,北京正積極申辦2022年冬奧會。蔣效愚說,何振梁一直很關注北京此次的申辦,希望體育界人士繼續努力工作,「爭取把冬奧拿下,這也是何老的願望。」

      責任編輯:魏紫
CCTV體壇風雲頒獎現場緬懷何振梁      [2015-02-02]
送別申奧功勳何振梁 習近平等敬獻花圈      [2015-01-10]
奧運冠軍談何振梁:他一生光明磊落      [2015-01-10]
楊瀾評何振梁:他一生獻給奧林匹克      [2015-01-10]
何振梁遺體告別儀式上千名群眾送行      [2015-01-10]
何振梁第2次申奧前曾留家書:若有不測可打開      [2015-01-10]
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逝世      [2015-01-04]
乒乓球世界冠軍大師賽常熟開拍      [2015-04-20]
沙排名將薛晨傷癒復出 奧運季軍期再征里約      [2015-04-19]
田聯主席:北京有能力辦好田徑世錦賽      [201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