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在長達兩個多月的「佔中」運動中,主要參與者為香港青少年,為此,有內地學者建議,內地應開放更多機會,讓香港青年參與國家建設,包括擔任公務員及自願服兵役,培育他們的國家意識。
據香港商業電台8日報道,全國港澳研究會當天在北京召開香港青年問題研討會,多名學者參加。對於為何香港青年熱衷參與「佔中」,前香港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稱,回歸後內地經濟發展快,令兩地地位改變,很多抱「大香港」心態的人感到「不是味兒」,出現適應困難,產生一種「要干一點事」的心態。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端洪在會上表示,「佔中」參與者不認同《基本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香港政改的有關決定,本質上是不認同中國國體和政體,「也有少數人無視一國,不接受回歸」。陳端洪認為,這些人是政治上的「無家可歸者」,民族整體應對他們這一代人負責,要對他們特別關愛。他建議,內地應創造更多機會,吸納香港青年參與國家建設,包括擔任公務員及自願服兵役,培育他們對國家休戚與共的意識。陳端洪表示,不要把香港青年作為政治對手和敵人來看,而是以家長心態,以人生經驗、「更高級的國家倫理」為標準,為他們的前途焦慮。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8日表示,香港特區成立以來,有相當一部分青年的國家公民意識存在很大缺失,說明香港教育領域,包括教育局和辦學團體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他認為,根據《基本法》,香港教育局長要隨時接受中央政府及香港社會的監督。陳佐洱還說,「佔中」期間各股力量在教育工作的積累,出現「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展現,「哪些是甜瓜,哪些是毒豆,不用細品已經瞭然」。青少年一旦被洗腦後如何「補腦」,香港社會要思考。
香港教育局發言人8日回應稱,回歸後,香港教育局通過教育改革,致力與教育界和家長一起栽培學生成為有見識、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世界視野。港府會繼續優化有關工作,加深學生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