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馬光遠表示,為促進經濟增長,國家送給西部地區最好的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香港文匯報記者 肖剛 攝 【文匯網訊】(記者 肖剛 平涼報道)「下一個30年屬於西部,只有西部可以挽救中國經濟的增速下滑。對西部地區的投資遠遠不夠,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新常態』下,西部經濟將迎來高速增長。」在9日舉行的中國(平涼)絲綢之路農產品物流業發展大講堂上,經濟學家馬光遠發表了上述觀點。
馬光遠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是未來10年的國家級戰略,加之新一輪改革確定的立體式、全方位總體思路,都意味著西部地區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絲綢之路上點綴產業鏈,依托區位優勢與國家經濟轉型的契機,將產業鏈變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未來,西部地區要多建大項目、多引投資,保持GDP的高增長,方不辜負大好機遇。
對於業已到來的2015年,國家會全力保增長,放鬆貨幣政策,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這都在無形中向西部傾斜。2015年,西部地區面臨三大機遇,一是中國經濟正在尋找新的增長極,二是在新一輪改革中主動爭取政策,三是中國志在重建絲綢之路以打通歐亞大陸,地緣政治決定了中國未來的能源生命線必經過西部,西部地區未來的發展優勢得天獨厚。馬光遠形象地將中國經濟發展比喻為「雁陣模式」,改革開放首先促發東部經濟的起飛,之後中部起飛,「30多年後,雁陣的尾巴——西部應該飛起來了。」
馬光遠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戰略層面將「新常態」上升為未來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方針。東西部都面臨著如何把握「新常態」、尋求戰略空間的問題。互聯互通、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投資機會將會大量湧現,未來企業組織形式將趨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西部發展物流與電商,和東部處於同樣水平。
「2014年中國經濟的增速估計在7.4至7.3之間,這在改革開放30年中是很低的增速。之所以低是因為製造業產能過剩,同時『中國經濟的晴雨表』——房地產業下滑。」馬光遠說,但不必為數字下滑而焦慮,這正說明中國經濟從以房地產為本的增長形式開始轉型,尋求新的增長點。數字下滑的背後有很多機遇,很多產業亦迎來了新機會。
「電商、智慧產業對中國產業的塑造、改變剛剛開始。」馬光遠說,「西部地區農特產品發展迅速,如果沒有專業市場,沒有產業集聚效應,沒有好的物流,沒有電商,再好的產品要走出去非常困難。因此,發展中國經濟最好的思路就是尋找短缺的東西,缺什麼就發展什麼。西部地區正在進行有益的探索。」
馬光遠表示,中國經濟正在發生翻天覆地、前所未見的變化,這種巨變就是「新常態」,認識、適應變化,在變化中尋找新的機遇是現在應該做的。「新常態」是迄今為止對中國經濟下一個30年最精準、最有指導意義的三個字。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週期並未結束,只要道路正確、改革有力、執行到位,未來30年仍然屬於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