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受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急跌影響,去年12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第34個月下跌。不過,降溫影響到食品供給,去年1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略升1.5%,終結了自2014年5月以來增幅連續下滑的勢頭;去年11月這一增速為1.4%,創下5年低點。
據澎湃新聞報道,根據國家統計局1月9日公佈的數據,12月PPI同比(比上年同期)下滑3.3%,創下2009年9月以來最大降幅。其中,礦業價格跌13.2%,原材料價格跌6.4%。外界普遍認為,中國樓市低迷降低了對鐵礦石、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同時,全球供應增加之勢也推低了原材料價格。預計這種情況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
業內分析,去年12月份CPI的微弱回溫,歸功於季節性因素,並不具備可持續性,2015年潛在的通縮風險應當警惕。部分業內人士對短期內再度降息有所期許。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0%,創下了2010年以來的最低值,與2014年3.5%的政策目標上限相距甚遠。
食品和衣服價格回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食品價格和衣著價格對去年12月份CPI回溫的影響最大。
當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9%,影響CPI上漲約0.95個百分點。其中,蛋價上漲14.0%,鮮果價格上漲10.4%,鮮菜價格上漲7.2%。
衣著價格同比上漲2.6%。其中,衣著加工服務費上漲6.0%,服裝價格上漲2.7%。
春節臨近,一直被視作CPI風向標的豬肉價格當月卻同比下降了4.9%,未體現出往年的季節性效應。
2015年繼續面臨通縮壓力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2015年CPI有可能負增長,因此確實要高度警惕通縮壓力,但當下的通縮壓力與以往不同,更多是「三期疊加」(這一概念由習近平提出,即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結果,是過於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結果,是經濟結構不合理所累積矛盾的集中爆發。
姚景源認為中國潛力巨大,消費將發揮穩增長的基礎作用;此外,去年年底批復的大規模基建工程將保證經濟的平穩運行,因此不用過分擔心通貨緊縮風險。
春節前就有可能再次降息?
對於貨幣政策的預期,民生證券認為,貨幣還有寬鬆空間,但在強勢美元的大週期下,貨幣寬鬆的力度卻要警惕。「貨幣寬鬆主要是為了緩解通縮壓力之下的存量債務風險,一方面政府無意走老路,新常態下更注意調結構,財稅改革也約束了地方政府隨肆意舉債發展經濟的行為。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和庫存因素決定了房地產長期下行趨勢已定,貨幣寬鬆也刺激不了很大的房地產投資的增量。」
「物價數據目前並不是政策走向的關鍵影響因素,市場也不太關注該數據。雖然從通脹來看,貨幣政策寬鬆餘地較大,但具體能否落地還有很大不確定性,通脹本身是邊緣化的影響因素而已。」廣發銀行高級交易員顏巖說。
不過,不少分析師仍預計短期內就能看到降息。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稱,考慮國內經濟及美聯儲加息預期,2015年上半年尤其一季度是貨幣寬鬆的較好時間窗口。「整體感覺通縮趨勢比較明顯,我們認為政策反通縮動作會進一步加快,今年穩增長、反通縮政策出台的時點會相較往年更早,可能一季度開始就會有一系列穩增長反通縮政策出台,包括貨幣政策的放鬆,一季度可能還會降息,政府可能還會出台一些投資的項目。」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最新報告更是預計春節前就有可能再次降息。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副總裁、高級經濟學家章俊認為,央行或在年內降息2-3次,並適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同時容忍人民幣匯率適度貶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