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10日成功向國際空間站發射了「龍」飛船,後者正為該公司執行向國際空間站第五次運貨任務。但此行的另一個任務——「獵鷹9」火箭第一級海上回收嘗試以失敗告終,火箭在海面浮動平台硬著陸並損毀。
美國航天局的電視直播顯示,美國東部時間4時47分(北京時間17時47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運載「龍」飛船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龍」飛船上裝載著約2.5噸貨物,其中包括供256項科學實驗使用的物品。
此次發射中最令人關注的是「獵鷹9」火箭的第一級能否首次在沒有錨定的海面浮動平台上「精準著陸」。這項試驗有兩大難點:一是讓火箭第一級在分離後垂直下降,其難度就像「在暴風雨中讓一根掃帚平穩地直立在手掌上」。二是「精準降落」在沒有錨定且只有足球場大小的浮動平台上極其困難,其著陸精度要在10米以內。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發射前謹慎承認,該試驗的成功率最多只有50%。
在發射半個小時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社交網站推特上寫道:火箭第一級確實降落到了平台上,但卻是「硬著陸」。
「很接近,但沒有成功,希望未來會更好,」馬斯克說,「平台自身良好,只是甲板上的一些支持設備需要更換。」
他說,由於著陸現場漆黑一片,加上多霧,測控人員未能獲得清晰的著陸和撞擊視頻,他們將根據相關遙測數據和火箭碎片還原整個過程。
去年,「獵鷹9」火箭第一級曾兩次成功在海面垂直平穩落水,為此次試驗打下一定的基礎。
目前,全世界絕大多數運載火箭都是一次性航天工具,其第一級火箭在完成分離後會墜落到陸上無人區或空曠海域,不可重複使用。讓運載火箭在海面平台上著陸的概念已提出了幾十年,但此前從未有過這種嘗試。
與此同時,「龍」飛船的運貨任務未受此次著陸試驗影響。按計劃,它將於本月12日抵達國際空間站,它與國際空間站持續對接飛行的時間為一個月左右。
此次發射原計劃在去年12月實施,但由於火箭在靜態點火測試中出現問題被推遲到今年1月6日。1月6日的發射在倒計時進入1分鐘時,又因火箭第二級出現問題被迫叫停。
過去幾年,美國政府一直大力支持美私營企業發展向近地太空軌道運送物資的能力,並選擇了兩傢俬企進行合作,其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與美國航天局簽署了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將向國際空間站總共發射12次貨運飛船。
另一家企業——軌道科學公司簽署了價值19億美元的合同,原計劃向國際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8次,但在去年10月底的第三次發射時發生火箭爆炸,有關發射被迫暫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