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第一財經報道,過去一年,山西官場地震頻頻,其省會太原的經濟也萎靡不振。
1月12日召開的太原市經濟工作會議披露的數據顯示,2014年太原市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5%……
「這是一份令人慚愧的成績單,省會城市不能也不應該有這樣的成績單。」在上述會議上,太原市長耿彥波在談到2014年的經濟數據時,停頓了一下,這樣說道。
這個數據到底有多讓人「心塞」?可以從兩個維度來看。一方面,太原跟全國同類型城市比較。由於目前大部分城市尚未公佈全年數據,以2014年前三季度各城市的數據來看,在除拉薩之外的26個省會中,太原的增速也是各省會城市中最靠後的,與倒數第二的石家莊也有不小的距離。
另一方面,太原跟山西省內其他地市比較。2014年,隨著能源價格走低,能源重化工業省份的經濟也紛紛下行,煤炭大省山西前三季度的GDP增長僅為5.6%,在各省份中位居倒數第二。縱然如此,省會太原也落後全省2.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太原在山西省內也跑輸了其他地市。這或許才是耿市長說的「省會城市不能也不應該有這樣的成績單」。
省會城市跑輸普通地市,這確實是近年來少有的現象。此中的一大背景是,無論沿海還是內陸,近年來,省會城市經濟占所在省份的比重均有逐漸提高的趨勢。比如去年前三季度,貴陽實現GDP1741.98億元,同比增長13.9%,增速比全國、全省分別高6.5、3.2個百分點,佔全省比重達28.2%,比2013年提高2.2個百分點。
再比如,2010年,長沙占湖南全省的比重是28.5%,2014年前三季度已經提高到30.72%;合肥在2010年時佔全省的比重為22.4%,2014年已經提高到23.44%。
占比提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產業向內陸地區轉移不斷加快,而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省會城市成為很多大型企業的首選。因為在中西部省份中,一般只有省會才有大型的國際機場,其他地方機場都很小。所以像富士康就選擇在武漢、貴陽、鄭州、太原等地落戶,而不會選擇在內地普通地級市。
另一方面,在出口增速下滑的情況下,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更加依賴加大投資和擴大內需的作用,在2008年以後的4萬億投資大潮中,基建投資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而省會城市在這方面具備明顯的優勢。
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教授就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在近幾年的基建大潮中,直轄市、省會城市具有天然的優勢,比如高鐵,一般都是以省會城市為中心展開的,很多重大投資項目也會選擇在省會投資。此外,在本輪城鎮化大潮中,省會城市作為全省資源最好的中心,也是城鎮化的主戰場。
此外,作為省會城市,太原市的產業結構與山西全省「一煤獨大」的狀況不同,第三產業占比較高。在煤炭「黃金十年」中,太原市經濟沒有比其他煤炭占比大的城市發展快,按理說,在2014年煤炭價格下行過程中,太原受衝擊本應較小才對,但沒想到太原市經濟卻比全省其他市降得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