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楊衛澤情人 80後女部長餘敏燕 【文匯網訊】據廉政瞭望報道,南京落馬書記楊衛澤的情婦余敏燕是無錫下轄的縣級市宜興人,並非傳說中的「80後」,她本來是1977年出生,但後來檔案被改成了1983年,其父是從事工程建設的商人,與楊衛澤多有交集。余的家教較好,學藝術出身,平時開一輛奧迪車,「穿衣打扮都很有品味,要用奢侈品,但不會給人土豪的感覺」。
楊衛澤的政績飢渴病
在楊衛澤落馬後第4天,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接受羅群、陸冰辭去副市長職務的請求。據此前的公示,羅群擬任南京市委常委,陸冰則年滿60歲。
於是,南京市政府班子裡過去的7名副市長只剩下5個,市委常委中則缺市委書記和紀委書記,南京城裡一場更大的人事變更也即將到來。
「如果現在來回顧楊衛澤的仕途歷史,可以看到一個官員的政績飢渴病症從腠理到膏肓的過程。有的幹部是想做事,也能做事,但野心太大,為了陞遷不擇手段。」江蘇省委黨校一名教授感歎,「這些年在報紙電視上看到的他,感覺和當初在黨校聽我課的那個他幾乎不是一個人,我有點認不出來。」
「貴人緣」 過去,我們找銀行貸款困難,現在,銀行追著我們貸款」
出生於1962年的楊衛澤在南通長大,36歲成為省交通廳長,44歲晉陞省委常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視為「政治明星」。廉政瞭望記者在江蘇採訪時,聽到多地主戰線上的官員對他的評價較為一致——楊衛澤是個「能人」。
這個「能人」的起步,是在江蘇省交通廳。「楊衛澤的『機靈』和『能幹』,在江蘇官場上是出了名的。」前述教授向廉政瞭望表示,「同樣重要的是,他當初被大領導看上了,省委一名南通籍領導當時非常賞識這個楊衛澤,覺得他做事情的眼光、思路和魄力都很強,曾經多次帶著一起到市縣調研。最近幾年的公開報道中,他們還多次一同出席過南通在寧的一些老鄉活動。」
據江蘇省交通系統一名幹部透露,楊衛澤長期在廳裡的規劃處工作,積累了不少經驗,輔之多條高速公路和長江大橋的建設經驗,讓他也有點「小狂」。他在就任交通廳長期間有一句「名言」——「過去,我們找銀行貸款困難,現在,銀行追著我們貸款」。
「楊衛澤是個專科生,不過工作非常勤奮,領悟能力強,學東西也很快。以他的能力,當時出任廳長是沒有問題的,只是陞遷速度的確讓人有點意外。」接近江蘇省委的一名人士分析,「不過江蘇屬於沿海發達地區,出經驗也出典型,高級領導中甚至越級提拔的也有。」
有媒體報道,楊衛澤落馬或與當年在交通廳的高速公路工程有關,上述幹部對此回應:「江蘇後來一度摘下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和密度全國第一『桂冠』,客觀說楊是有功勞的,也打好了基礎,但這樣的大投入大建設,裡面的誘惑太大了,很難說楊有無問題,或者說具體是什麼問題。」
江蘇省政法系統的一名處長稱,當年蘇州副市長姜人傑落馬時,給楊衛澤震撼很大。此時的楊正在仕途上升期,一度在很多場合都更加低調了,當時曾有人以為楊要受到牽連,沒想到很快轉身去了無錫做市委書記,兩年後,更是開啟了無錫的書記由省委常委來長期兼任這個「慣例」。
「楊衛澤是普通家庭出身,本身沒有什麼人脈,早期是靠自己的能力脫穎而出,後來是主動進圈子還是被人拉近圈子,這個就很難講了。」上述處長表示。
廉政瞭望記者注意到,2009年,周永康無錫老家西前頭村所在的錫山區厚橋鎮變身為街道辦事處,並吸收了臨近安鎮所轄的南橋頭村等8個村,總面積33.7平方公里,28408人。南橋頭村的不少村民對此抱怨,「厚橋的區域調整苦了我們鄉下人,我們村本來上安鎮購物5公里,調整後,到厚橋辦事情要比原來多走10公里。」
當地有幹部感慨,在經過西前頭村的錫山大道建造以前,北側不遠就有寬闊的東安路和先鋒路,都是車少人稀。但在修建中,拆了村裡第一排十多戶人家,到周家大門後就戛然而止,一直被人詬病。「這條路在建設中叫新坊路,建成後忽然變成錫山大道了,要知道這個名字聽著應該是我們錫山區的主幹道,誰知卻在這麼『偏』的地方。」
「拆遷經」「要適度超前建設高速公路網絡」
2001年,楊衛澤由省交通廳長轉任蘇州市長,被外界視為是積累地方工作經驗,今後很可能會受到重用。
到了蘇州,楊衛澤開始把自己最擅長的搞交通那一套經驗嫁接到了地方上。當地一名處級幹部對廉政瞭望記者表示,「楊衛澤在蘇州當市長時,也是環城高架、蘇嘉杭高速、沿江高速和繞城高速的大修建時期。他提過一個概念——要適度超前建設高速公路網絡,當時這在蘇州政界具有不少爭議:有必要修這麼多高速公路嗎?大家一度覺得這個從交通廳過來的市長是不是只會修路,不會幹別的。後來再看覺得這個思路是對的,超前一點,可以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蘇州在長三角地級市中可謂走在了前面。」
這些路修得很快,很漂亮,不過隨之也埋下了一些隱患,如被人詬病的環城高架北段工程質量,當年的一些拆遷戶堅持舉報楊衛澤10餘年。消息人士向廉政瞭望記者透露,楊衛澤在主持蘇州道路改造,有的項目和他的妻子息息相關。「比如說花剛巖的路牙,從安徽進貨時每塊27.5元,最後結算每塊翻到了120元,賺的都是納稅人的錢啊。」
剛剛到無錫,楊衛澤也提出要修建環城高架和惠山隧道,把無錫過去「一體兩翼」的城市規劃拉扯成一座大城市的骨架。「無錫更像個現代化大城市,的確是楊衛澤來了之後的效應。」接近無錫市政府的一名人士表示。
2010年7月4日,無錫內環高架惠山隧道客車起火致24人死亡的特大車禍後,當地曾引發對隧道消防工程的質疑,以及到底該不該修隧道的爭論。不少人認為,「在無錫這樣的中等城市,不說工程成本,高架的安全性遠遠高於隧道,太湖大道廣南立交到金匱橋為什麼又要採用隧道?」
「公允地說,隧道和高架各有利弊,前者容易被水淹,高架則可以打造立體化多層交通,缺點是噪音污染,所以需要因地制宜,不過楊衛澤屬於那種能修隧道絕不修高架的人。像楊衛澤和季建業在南京城西把高架炸掉修隧道,當時人民怨聲載道,但現在通車了大家都說好。我有個同事說每天開車從這裡過都會在心裡讚一聲,過去40分鐘的路程縮短到了10多分鐘。」江蘇某省直機關的一名副處長王成表示。
修建無錫市行政中心,也是楊衛澤的一個大手筆。「當時的目的是為了開發太湖新城。」當地一名街道辦幹部稱,「不過的確有點奢華了,這裡北枕金匱公園土山,南依尚賢湖,位置非常好,總建築面積約29.8萬平方米。」
此外,2008年,高98米的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只存在了7年便被拆除,耗資一個多億的無錫周山濱汽車站使用才一年也被拆除。「現在看來,都是楊衛澤在無錫大拆大建的佐證,為什麼當時大家卻沒有覺得呢?」無錫一名媒體人對此唏噓。
「城市經」動輒就要建「傳世之作」
據前述那名蘇州處級幹部回憶,楊衛澤到蘇州沒多久,也開始「惡補」城市建設經驗,據說經常開會時都會提到經營城市的理念,要讓經濟增長方式由「農村推動型」向「城市輻射型」轉變。他曾拍著桌子說過,要把世人眼中的「小蘇州」觀念扭轉過來,不要讓人以為蘇州只是一個旅遊城市。
楊衛澤最得意的是,在他任上,蘇州獲得了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的稱號,蘇州所轄的5個縣級市也全都成為國家環境模範城市。由此,楊衛澤的主政理念開始從修公路向做文化、抓人才轉變,他後來在無錫、南京主政時,也把這種理念延續了下去。
「到了無錫,楊衛澤轉變更大。他開始還是像之前那樣發展交通,但很快覺得不對勁了。」王成分析,「一段時間後,他意識到無錫和蘇州不同,經濟和文化都要差一截,接受上海輻射也弱一點,天時地利都不具備,只有發展人才了,於是就有了那個浩浩蕩蕩的『530計劃』。」
這個計劃出台於2006年4月,目標是「5年內引進30名海外領軍型創業人才」,多次受到中央部委領導肯定,一度常年接待外省市兄弟單位造訪、取經達四五十次。
當時有老幹部批評楊衛澤「好高騖遠」、「浪費財政」,不過楊衛澤仍不以為然。
「那幾年,無錫引進這些人才的黑洞很大,尤其是剛開始對海外人才審核不嚴,無錫財政也被一些『克萊登大學』的人『騙得很慘』。」王成說,「直到後來進行規範後,才稍有好轉。」
除了人才,楊衛澤也樂於對城市進行文化包裝。2006年的第一屆吳文化節就是在楊衛澤手上搞起來的。廉政瞭望記者曾參與過當時的開幕式,無錫邀請了全國政協一名副主席和吳伯雄等政要出席,楊衛澤當天更是意氣風發,宴會上頻頻敬酒,親口承認舉辦吳文化節就是要提高無錫乃至吳地的核心競爭優勢,邀請大批專家論證吳文化的發源地在無錫梅村。
到南京,他更是斥資70億元,在夫子廟建設中國科舉博物館,據當時參加現場調研一名人士回憶,楊口口聲聲稱要將其建成傳承科舉文化的「傳世之作」,「這個提法是楊的口頭禪,在別的工程上也常常會這樣提」。中國科舉博物館的一部分原址是南京市中醫院,為了這個項目,新院址準備遷到南部新城醫療中心2號地塊。
有該醫院職工向廉政瞭望記者反映,原本是說2014年底搬遷,但為了讓博物館在青奧會前開展讓路,醫院在去年6月被搬遷到河西的建鄴醫院「過渡」,到時候還面臨著「二次搬遷」,「有點勞民傷財」。
「裙邊」「他自己可能也是個『裙邊』」
在楊衛澤落馬之前,他的多名「愛將」早已經成為被剪斷的「裙邊」。
其中較為典型的,便是無錫市濱湖區委原書記朱渭平。他的案件被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做為標本,對江蘇「能人腐敗」進行了剖析,而朱渭平正是楊衛澤當年的「愛將」。朱的落馬還引發了「華萊塢」項目負責人、無錫靈山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之弟吳敬平和無錫富安集團總經理楊北椿的外逃。而影視基地「華萊塢」和惠山古鎮、靈山梵宮、清明橋街區等宏大的旅遊構想,都是在楊衛澤手中,全部由規劃圖變成了實景。
此外,據廉政瞭望獨家獲知,楊衛澤曾經的「大秘書」,也是無錫市委常委的新區黨工委書記許剛近期少有露面。2012年底,無錫新區鴻山街道官員花38萬元赴廈門開會,成為中央紀委通報的首批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
無錫新區的「美女宣傳部長」余敏燕和楊衛澤的關係也已經眾人皆知,當地一名媒體人對廉政瞭望記者感慨:「余的真人比那些網上流傳的工作照好看多了,元旦前大家還一起吃過飯,真沒想到她也會進去。那天她還談到自己的女兒是送去學鋼琴好還是學畫畫好,舉棋不定。」
廉政瞭望獨家採訪獲悉,余敏燕是無錫下轄的縣級市宜興人,並非傳說中的「80後」,她本來是1977年出生,但後來檔案被改成了1983年,其父是從事工程建設的商人,與楊衛澤多有交集。余的家教較好,學藝術出身,平時開一輛奧迪車,「穿衣打扮都很有品味,要用奢侈品,但不會給人土豪的感覺」。
楊衛澤迷信領導力的作用,廉政瞭望記者曾在一個場合聽到他闡述自己關於領導力的理論:重管控,更重願景;重指標,更重信念;重個人,更重團隊;重命令,更重授權;重權威,更重平等。
「話雖漂亮,但基本上更看重這套理論的前幾個字。他是屬於仕途一帆風順的人,作風也比較霸道的。」南京市一名副廳級幹部解析,「像季建業那麼『彪悍』的人,在楊面前都是沒有二話的。自縊身亡的南京市六合區委原書記婁學全,以及此前落馬的原南京建鄴區委原書記馮亞軍、溧水區委原書記姜明,更是楊衛澤的『鐵桿小弟』。」
「楊衛澤在南京這幾年,政績飢渴的情緒很明顯。」江蘇省一名老幹部觀察,「一會是要超過無錫的GDP啊,一會要讓南京接盤亞運會啊,大規模發展江北新區並親自出任管委會主任,都是很想做點什麼大事來展現能力,從而迅速升上去。去年還一度傳過,青奧會後,他要到鄰省當省長呢。」
不過,真到了青奧會時候,作為組委執行主席,楊衛澤在賽事期間露臉很少,讓人感到奇怪;去年國家公祭日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調研,楊衛澤也沒有參加陪同,只是在座談的會場上一閃而過,更是讓大家加深了楊衛澤要落馬的感覺。
「與其說之前查的那些幹部是楊衛澤的『裙邊』,不如接下來看看楊會是誰的『裙邊』。」一名接近江蘇省委的人士對廉政瞭望回憶:「去年11月就耳聞楊衛澤在蘇州的兩處房子被北京來的人查了,當時官場上下都在就傳楊馬上要出事了,果然沒幾個月,靴子就落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