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限制個人游 到底行不行?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2-26]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署名文章,指水貨客影響香港民眾生活,執法部門理應嚴厲打擊,又認為大量訪客湧入,市民最直接的感受是生活不便和成本增加,有牢騷和抱怨實屬正常。不過,令人擔憂的是,這些磨合過程中的陣痛,卻被一些香港激進政治團體利用,挑起兩地的矛盾,推銷「港獨」。

文章說,個人游是要向前行,人數「封頂」或許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應通過加強配套設施、建立邊境購物城等方式緩解香港的壓力。同時,港府應思考如何大力推動經濟多元發展,減少對旅遊業的倚賴。

全文如下:

2月24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向媒體表示,將在全國兩會期間,與中央有關部門商討能否收緊個人游政策。

而在前一天,民建聯舉行記者會,介紹兩會期間提出的議題,也涉及個人游。民建聯表示,將建議優化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政策,將「一簽多行」改為「一簽若干行」,具體數字由內地與香港按實際情況確定,希望能紓緩香港接待旅客的壓力。

限制個人游到底行不行?再次成為香港輿論熱議的話題。

「打醬油」的越來越多

梁振英表示要與中央有關部門商討能否收緊個人游時指出,內地遊客的不斷增加已給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壓力。民建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葉國謙表示,近年「一簽多行」旅客的升幅對香港社會造成一定壓力,2009年4月推出「一簽多行」時,當年以此來港的旅客人次是147萬,到去年已上升至1485萬,「這裡面有八成人是每個月來港超過十幾次。」

「一簽多行」始於深圳。從2009年4月1日起,深圳220多萬戶籍居民,只需付100元簽證費用就可以享受一年內無限次訪港。此後,個人游遊客中,廣東人的身影越來越多,而且,更大的變化是,他們的大包小包裡,不再是昔日的名牌手錶、珠寶金器,而是尋常日用品。廣東甚至出現了這樣的問候語,「今天你到香港打醬油了嗎?」

上水是離深圳最近的商圈,不少內地客都是直奔超市,特別是逢周末,採購場面更是壯觀。香港媒體調查發現,內地人採購的生活用品五花八門,洗滌用品、調料、面巾紙一應俱全。客似雲來,香港商家倒是樂在其中,有的還派出中巴免費到口岸接送內地客。

內地客熱衷到香港採買日用品,理由大致有兩個:一是價錢便宜。有深圳主婦一周到香港超市採購一次,三四千元的東西,大概比深圳便宜六七百元,就是算上路費也合適。香港稅率低,加上人民幣對港幣的匯率變化,自然有了購物的吸引力。

二是不少內地人認為港貨的質量比內地好。上周末剛去香港掃貨的任女士說:「到香港買,心理上覺得更安全可靠。」香港的陳先生說,現在香港一家店面倒閉後,重新開起來的一定是藥房。「香港人真的需要那麼多藥房嗎?肯定不是,內地遊客才是香港藥房的消費主力。到香港掃藥近年成為一種現象,也是因為覺得品質更有保障。」

是否緊縮成為博弈

打醬油的多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兩地融合的加深。當然也出現摩擦和融合之痛。在有關是否限制個人游的討論中,正反兩方面的聲音都有各自的考量。

個人游對香港經濟起到了很大的拉動作用。據統計,從個人游放開以來至2014年6月,香港的零售額翻了一番。個人游帶來的經濟紅利有目共睹,因此,「擬縮減內地遊客個人游人數」這一議題在香港相關部門展開討論,卻最終未有成型政策出台。

內地遊客快速增長,使得每逢旺季大節,香港就會出現酒店爆滿一房難求、通關口岸大排人龍、景點和商場人滿為患的情況。要求檢討個人游政策、限制內地訪港遊客的呼聲漸起。突然增加的人潮考驗香港相關行業的承受力,內地遊客被迫夜宿大巴等事件以及零團費購物團的出現,損害了香港游的美譽。而且,突然增加的人潮在各方面沒有完全調適好之前,也的確給香港市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不便。

過去數周,香港多個地區出現反水貨客乃至反個人游的示威活動,特區政府數度表示目前是檢討自由行政策的時機。不過,梁振英表示,雖然特區政府理解市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影響,但不能接受有部分人、可能是有種種政治用心的人,利用市民的一些困擾和不滿等,做出一些違法行為。

個人游穩步行

香港2014年零售業總銷售額為4933億港元,較前年下滑0.2%,這也是個人游開放以來的首次下滑。零售業的一個變化是珠寶名品的銷量下滑,而日常用品成為「新寵」。

農曆羊年前夕,香港街頭「如期」湧現大批來港置辦年貨的內地遊客特別是廣東人。路程近、貨品全,口岸附近的大型商場成了內地客購物的首選,但偏偏此處區域「水客」猖獗。數百名新界屯門區市民上街遊行,矛頭卻指向所有內地遊客。示威者的騷亂最終導致警方出動並拘捕十餘人。

「水客」影響民眾生活,執法部門理應嚴厲打擊。最新統計顯示,2014年,共有6084萬人次赴港出行,其中78%的旅客來自內地。對於只有780萬人口香港來說,大量湧入的訪客帶來最直觀的感受是生活不便和成本增加,有些牢騷和抱怨的聲音實屬正常。不過,令人擔憂的是,這些磨合過程中的陣痛卻被一些香港激進政治團體利用,挑起兩地的矛盾,推銷「港獨」。

限制赴港個人游最終何去何從,還有待觀察。不過,已有業者做了更長遠的考量。有業者表示,香港與旅遊業相關的人員可能達100萬人。拉動經濟與影響市民生活之間產生了矛盾,如何權衡兼顧是關鍵。個人游還是要向前行。「封頂」人數或許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而應通過加強配套設施、建立邊境購物城等方式緩解香港的壓力。同時,港府應思考如何大力推動經濟多元發展,減少對旅遊業的依賴。

2015兩會
      責任編輯:ShelleyPang
王曉玉:個人游不應受限 但需調整      [2015-03-05]
莊紹綏:限制「個人游」對港不利      [2015-03-04]
蘇樹輝:澳門沒理由限制個人游      [2015-03-04]
李惠森:看到個人遊帶來的經濟增長      [2015-03-04]
李惠森:香港不應拒絕引客消費      [2015-03-03]
港區人代:個人游重要 少數人挑撥兩地關係      [2015-03-02]
梁振英:將與內地部門商討是否收緊個人游政策      [2015-02-24]
深中通道開工仍無時間表      [2015-03-07]
胡毅峰:「呼格案」追責正在取證      [2015-03-07]
無錫否認電視台收娃哈哈「保護費」      [201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