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東深供水是中央對香港的厚愛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2-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生物硝化工程站長陳澤遠向記者介紹情況。李薇 攝

【文匯網訊】(記者 李薇、彭謙、胡若璋 綜合報道)東深供水工程從1965年3月正式運行至今已整整50年。回頭審視這一運轉半世紀的工程,它的主管單位——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葉琴感慨:「東深工程是中央對香港的厚愛。即便深圳、東莞缺水,我們也要保證香港每年11億立方米的供水量分毫不少。」面對香港市民質疑,大量的花錢買的食水被政府排入大海一說,徐葉琴表示,從2006年起供港水就採取「彈性供應」方式,2011年起更是「按月通知用水量」,至今已有近10年未發生「供水過剩」現象,「倒錢入海」、「浪費資源」一說已是舊聞。

半世紀供水 港人感恩之情減弱

東深供水工程不僅連接了內地和香港的情感,主管單位也在50年間切實保障了東江水質的安全和香港市民的使用量。但回憶這一供水歷史,徐葉琴無奈感慨,半世紀以來,香港人對於內地犧牲自身發展保證香港用水的「感恩之心」已經減弱了。

徐葉琴回憶,在60年代,香港因缺水而面臨生存危機時,廣東省曾免費向香港提供淡水救急,但為了長遠解決香港同胞用水困難,又興建東深供水工程,從東江引水供給香港。「當年很多香港人是帶著感激之情專門來參觀深圳水庫。」

到了80年代,香港經濟逐漸起步並於90年代進入高速發展期,而彼時,對水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大。「基本上是一年要求廣東增加1000到3000萬立方米的供應量,為了滿足香港的需求,從70年代開始,東深供水工程進行4次大規模擴建、改造,累計耗資76億元。供水能力也提升到現在的24億多立方米,並答應優先保障香港每年最高11億立方米的水量。」

徐葉琴說,在香港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深圳也進入高速建設期,如果碰巧遇上東深工程機組檢修,停水1小時,深圳市政府就得承受很大壓力。「為了保證香港用水,當時深圳、東莞等地的用水是受到限制的,政府甚至因此被市民罵。保證對港供水量真的是對香港的厚愛。」

10年未發生排水入海

香港用水量的下降發生在1997年金融危機以後,此時,香港政府按照原計劃用量購買東江水,但因香港降雨充沛,山塘水壩儲水充足,甚至出現水塘滿溢、向海裡排水的情況,此舉被認為是「倒錢下海」,漫罵聲延續至今。

對此,徐葉琴肯定的說,香港已有近10年未發生「供水過剩」。據介紹,早在2006年,香港就和廣東省簽訂「彈性供水」供水協議,根據協議,香港每年向廣東支付一筆固定款額,從而獲得每年做多11億立方米的供水量,但具體供應量是根據香港的實際需要提供。而根據2011年簽訂的供水合同,更是「按月通知用水量」,目前該合同即將到期,雙方將商議新的供水合同。

水資源儲蓄須有計劃性

對於香港市民質疑,政府購買超過實際需求的11億立方米用水,徐葉琴解釋,水是稀缺資源,其儲蓄、供給是有計劃性的,這個數量是考慮到可能出現的百年一遇旱情。「歷史上香港用水的最高峰的確只有8.2億立方米,但水資源在枯水期和豐水期的水量差距非常大,我們必須提前計劃儲蓄、供給量,避免水荒。目前的供給方式不僅保證香港在水荒時有足夠的食水供應,在高集水量的年份,又可避免輸入過多東江水而浪費水資源,同時亦可減省輸水費用。」

徐葉琴舉例,東深供水工程在蓄水、供水等環節會消耗大量電資源,因此每個月粵海水務都會根據實際需求量向廣東省申請用電。「如果供應了大量的水不使用也是浪費電資源。」

資料:耗資28億建生物硝化站 保證供港水安全最後一道口

東深供水工程長達68公里,輸水管線由東莞橋頭鎮開始,經過6座泵站、2座電站、2套獨立電網、2座調節水庫和1座生物硝化站最終進入香港700萬居民家中。長期以來,為確保工程供水水質安全,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不僅加強沿線水質管理,還耗資2.8億元,興建全亞洲最大的,日處理規模為400萬噸的生物硝化工程保障供港水質。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工程位於深圳水庫庫尾,從東江抽取的水在進入深圳水庫前,會先經過生物硝化處理。其站長陳澤遠表示:「整個東深工程沿線,僅在深圳水庫有這樣大規模的生物硝化站。」

據瞭解, 1999年,為防止污染比較嚴重的石馬河將污染排入深圳水庫,廣東省決定在深圳水庫庫尾建立生物硝化站淨化水質。隨後,東深工程進行擴建,不僅調走了一條污染比較嚴重的石馬河,保證沒有污水流入深圳水庫,還將工程全線輸水管道改成箱涵、渡槽和隧洞等專用輸水管道進行封閉式供水,從根本上解決了輸水過程中的水質污染問題。

「在實現清污分流以後,生物硝化站的重要性就減弱了,但它也成為保障供港水質的最後一道口,如果有突發事故發生,這個生物硝化站也能保證水質萬無一失。」 陳澤遠表示。

每日定時定點抽檢水質

另外,在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水環境檢測中心,記者看到該中心配備有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儀器對水質進行檢測。據中心主任林青介紹,中心每天對硝化站、封閉管道出水口、供港口等取水點進行抽樣檢測,包括氨氮、溶解氧、水溫、ph值等在內的10項指標50年來均為出現任何問題。「目前各項指標的標準是符合國標的,但今年我們中心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標準檢測水質。」

據悉,該中心目前僅有11名員工,但博士後就有2人。為了更好保障供港水安全,中心專門與國內高等院校建立聯繫,開展科研項目,研究範圍包括如何改善水質、如何進行生態修復等。「我們也會定期和香港水務署進行技術交流比對,港方對於我們的檢測標準從未有過任何異議。」

據介紹,目前深圳水庫的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地面水II類標準以上,主要水質指標如氨氮、溶解氧接近國家地面水I類標準。

跨流域取水 水價不可比擬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李薇、彭謙 深圳報道)一直以來,有不少香港人認為內地供港水質量低、價格高,供水公司暴利斂財。對於這樣的說法,徐葉琴直言很委屈。「水是稀缺資源,並非純粹的商品,加上香港並不在東江流域,從未為保護東江流域環境而出過費用,水價怎麼可能按照同流域城市計算。」

徐葉琴指,給港供水,需要翻越高山,讓水倒流83公里後方能進入深圳水庫,這項工程的建設不僅耗資巨大,沿線人民的犧牲更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此外,中央、廣東省每年都會出巨資對東江水進行保護,而香港從未繳納過任何環保費用。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東江水不僅是廣東省的重要飲用水源,還擔負著保障供港水質安全的重任,被譽為「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因此,東江保護一直是國家戰略,而廣東省每年也為支持沿線城市保護環境而撥出巨款。

在2015年,東江流域就獲得中央江河湖泊治理與保護專項資金12億元的年度補助,其中廣東獲補助約7.4億元。這是廣東省單個流域綜合整治獲得的數額最大的中央支持資金。

粵擬西江取水 彌補深莞缺量

此外,徐葉琴亦透露,深圳、東莞等地用水受到限制,但經濟發展需要大量水資源供給,因此正在考慮從西江取水。「為了保障香港每年11億立方米的用水量,廣東省的犧牲、投入是不可想像的。」

資料顯示,早在2011年,廣東省就出台《關於加快我省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計劃投資約236億元,實施「西水東調」工程,從西江取水調往莞深,解珠三角東岸之渴。

根據《決定》該工程輸水管線總長約95km,初擬引水流量為每日690萬立方米,設計年調水量約20.7億立方米。取水口位於順德龍江的西江干流左岸甘竹灘——東海水道河段,從西向東分水給番禺、南沙後,經虎門分別分水至東莞和深圳。按規劃,施工期約3年半,將於「十二五」末期,也就是2015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50年「共飲一江水」苦了沿岸百姓

廣州政協港區委員、香港中國商會創會會長陳丹丹對於東深供水工程一直關注有加,她瞭解到,擔負著全香港幾百萬人口飲水任務的東江,是廣東省目前水質狀況最好的一條河。「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東江可以保持良好水質實屬不易!」

曾去過河源考察新豐江水庫的陳丹丹強調,河源興辦任何項目都必須以不污染東江水質為前提。她回憶,幾年前,有日本商人擬投資10億元,與河源合資興建年產量30萬噸的亞洲最大的紙漿廠,每年可使河源市增加30億元的產值和6億元的稅利。然而,這個工業總產值只有25億、全廣東最貧困的地級市為了保護東江水質,毅然放棄這個發財良機。「東深供水沿岸的人民是以貧窮為代價守住東江這條清水河的。香港與內地五十年『共飲一江水』真是苦了沿線百姓」。陳丹丹感慨。

對於近期香港波瀾又起,陳丹丹認為,雖然一小部分港人越來越敏感,但是大多數港人是愛國愛港的。「今日的香港不再是懸而未決之地,也不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不管怎樣香港都在那裡,香港是中國的,對於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大家要從容計議。」

港人需惜福 東深優質水不是有錢就能喝上

廣東政協港區委員張均華同樣認為,飲水當思源,供港水的價值是難以用金錢來計算的。對於有些人詆毀內地通過東江水賺錢,張均華表示:「東深供水的優質水資源各個城市都想要,香港要是不懂得珍惜,想要珍惜的城市多了去,誰都不差這個喝優質水的錢。」

張均華告訴記者,從家里長輩的口中,他得知1963年的香港大旱對香港的影響。因此要愛護水資源在自家得到很好的普及,家裡的幫工也會循環利用水。「如果沒有東江水,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根本不敢想像。」張均華說,「水對經濟發展很重要,如果不是內地支持,香港不會有今天。」

中山市政協港區委員林至穎則坦言,身邊很多香港人對於內地供水並沒有太大的感恩意識。尤其在青年人的圈子中,因從未感受過水荒,所以無法對生活中源源不斷的飲用水表示珍惜。「香港做為國際性的大都市,用水需求只會越來越多。如果對內地供水現狀很不滿,本港可以積極尋找其他的供水方案。例如,海水淡化、非食用水循環再生等不同的技術與實踐。」

      責任編輯:吳海容
東深供水是中央對香港的厚愛      [2015-02-28]
曾俊華:不排除傚法新加坡徵收富人稅      [2015-02-27]
李嘉誠大讚李澤鉅:100分的好男人      [2015-02-27]
李嘉誠首談退休去向      [2015-02-27]
李嘉誠:無個人遊 港股跌千點      [2015-02-27]
李嘉誠:政改不通過 大家都是輸家      [2015-02-26]
6000港客湖南崀山歡度春節      [2015-02-26]
台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下月訪港      [2015-02-26]
亞視欠薪案押後至下月中作審前覆核      [2015-02-26]
曾俊華:紓緩措施將助港經濟提振1%      [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