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23日凌晨去世,享年91歲。新加坡《聯合早報》23日刊發社論指出,新加坡正式進入沒有李光耀的時代,但他留下的政治遺產難以悉數。李光耀是當之無愧的建國之父,其功績將為後人銘記並久遠傳誦。
社論說,時勢造英雄或是英雄造時勢,自古以來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美國外交家基辛格評價,如果是以李光耀的例子來看,那顯然是英雄造時勢。
李光耀在1959年新加坡自治時擔任總理,前後長達31年。隨後,他擔任內閣資政,直到2011年大選後,才從內閣引退。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李光耀在國內及海外,成為了新加坡的代名詞。他留下的政治遺產,難以悉數。
社論認為,在眾多政治遺產之中,領導層的自我更新是李光耀突出的貢獻之一。李光耀及領導同僚積極培育接班人,讓政治領導層在有序的情況下更新,並確保政策的連續性。因此,李光耀的離去,不會讓新加坡的政治領導層出現斷層的現象,也不會如美國已故政治學者亨廷頓所說的「人亡政息」。
社論指出,李光耀的治國理念,並沒有遵循任何教條,而是通過實踐而來。新加坡是在新馬「合併後又分家」的特殊情況下,取得獨立。在艱難的大環境下,李光耀推行務實的政策,以確保脆弱的國家能夠生存與發展。在李光耀的領導下,新加坡轉為全球經濟腹地,積極吸引外資,解決就業問題。另一方面,李光耀也謹慎處理種族、宗教與語言的敏感問題,以維護政治的穩定。
社論稱,在制度設計方面,李光耀採納了西方的法律制度及法治觀念,但擯棄西方放任式的民主及個人權利至上的思想。在社會價值觀方面,他傾向於社會大於個人的儒家傳統。與此同時,他也通過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將國人與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政治安定及良好的社會秩序,成為新加坡的品牌。
社論還說,李光耀也通過社會運動,提高國人的素質,這包括清潔運動及禮貌運動等等。外國通訊員冷嘲熱諷他推行的社會運動,並語帶雙關形容新加坡為「罰款之邦」。但李光耀自信地說:「他們可以嘲笑我們,可我深信最後開懷大笑的會是我們。」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及多元文化的國家,同時又必須以全球為經濟腹地,因此李光耀在建國初期,便決定以英語為共同的工作語言。此外,他也堅信,每個族群必須學習他們的母語及文化。這個政策,讓新加坡在經濟需要與文化穩定力量之間,找到平衡點。
社論還提出,在國際舞台上,李光耀運籌帷幄,否定了小國無外交的說法。在近半個世紀的政治生涯中,李光耀在大國之間穿梭自如,與它們建立不卑不亢的特殊關係,並贏得國際的尊重。他經常從戰略的高度,為大國分析時局,闡述各自的利害關係,從而為新加坡這個小國拓寬外交空間。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社論稱,今年是新加坡獨立50週年,新加坡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從第三世界晉陞為第一世界,李光耀居功至偉。對李光耀個人而言,他走完了一個充實又意義非凡的人生。對新加坡而言,他留下的政治遺產,彌足珍貴。新的一代將在他奠定的基礎上,承先啟後,再創輝煌。
社論最後強調,李光耀是當之無愧的建國之父,其功績將為後人銘記並久遠傳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