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長期以來,質疑、唱空中國的聲音從未停止。而中國經濟去年7.4%的增速創了新世紀以來最低,外界很多分析唱衰中國經濟。昨天(23日),人民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學習大國」發表文章《四張A在手,如何打好中國經濟牌》,重申中國經濟光明論。這四張A是: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增量依然可觀;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
全文如下:
落後挨打,發展挨罵。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與之相伴,各種質疑、唱衰、做空,從未消歇。
近來,這種聲音又沉渣泛起。「論據」就是,中國經濟去年7.4%的增速創了新世紀以來最低,再加上今年的增長預期是7%左右,因此外界很多分析唱衰中國經濟,中國經濟奇跡已結束啦,可能出現斷崖式下跌啦。
這樣的聒噪,本是大國崛起的必修課,不必理會,但一味放任,對人心預期、市場研判也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學習大國認為有必要再嘮嘮,重申中國經濟光明論。
當然,這事兒得先看習大大咋表態的。去年5月,他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總結起來,就是你說你的,我干我的,保持戰略定力。具體來說,就是手握一把好牌,穩住出牌節奏,別忘持續抓牌。
四張A在手,風浪再大也不愁
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不是「熄火」,而是「換擋」。在這個階段,對經濟的基本面要保持信心,看到我們手裡的好牌——4個A。
黑桃A: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增量依然可觀。2013年一年中國經濟增量就相當於1994年全年的經濟總量。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和我們自身10%左右的歷史增速相比不低,較之世界主要經濟體也是醒目而強勁的。
所以,縱觀全球,雖不能說「風景這邊獨好」,但起碼也是「寥若晨星猶可數」。正如習大大在 2014年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說的:「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範風險的最有力支撐。我們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確定的戰略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
梅花A: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從歷史上看,高速經濟增長國家在到達一定階段之後終究要減速。中國經濟換檔變速不可避免,不值得大驚小怪。我們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經濟更多依賴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這有利於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
紅桃A: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今年前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1%,略高於去年同期,就業形勢穩定,服務業增長快於工業,高技術產業增長快於全部工業,民間投資增長快於其他投資,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增長44.6%。
方塊A: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新一屆政府已經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再加上我國發展仍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區域發展迴旋餘地大,今後一個時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有基礎也有條件。
有好牌也得好好打,別自亂陣腳
國際國內形勢複雜多變,經濟發展進程很容易受到干擾。有兩種可能造成應對偏差:
一是定力不夠,慌了,重新出台強力刺激政策——意味著要超越生產要素供給和生產率的提高能力,勢必會加劇產能過剩,加大通脹風險,加重經濟泡沫,保護落後產能和無效率的企業,造就「殭屍經濟」。
二是預判失誤,微刺激的政策著力點不足以保持經濟底線,或者受地緣政治衝突影響,能源供應受挫,導致經濟增長滑出底線。
所以,面對經濟新常態下的風險、挑戰,習大大反覆強調要增強戰略定力。
一是要有戰略清醒,各種阻力和挑戰是繞不開、躲不過的,尤為需要「每臨大事有靜氣」的沉穩,尤為需要「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堅毅,尤為需要「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氣度。
二是增強戰略思維,要看大局、謀大勢,分清主流、支流,抓住經濟發展中的問題要害和主要矛盾,科學決策、定向施策。要善於運用全局思維,跳出局部看全局,以大局為重;善於前瞻思維,洞察發展趨勢,擺脫一時一事的束縛,主動謀局布勢,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三是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各級領導幹部從制定宏觀政策、措施到出台解決具體問題的工作方案,都需要準確地找出短板,據此劃定不可逾越的底線,即包括穩增長、促就業「下限」和防通脹「上限」的經濟底線。要守住經濟風險底線,守住環境保護的底線,守住民生底線。
另外,留出提前量,在增強戰略定力的同時,把困難和挑戰估計得充分一些,把防範措施做得周密一些,使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征途上「不跌跤、不熄火」,實現增速平緩換擋。
抓新牌補短板,避免「小驢拉車沒長勁兒」
改革開放這些年,外界預言中國經濟崩潰已經好幾次了,為啥一次次落空?就是因為我們找到了可持續發展的門路。這就是習大大說的:「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首先,向深化改革要動力。2013年9月,習大大在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要加快推進改革,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補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市場體系不完善、企業改革不徹底等體制機制的「短板」。
其次,向創新調控要助力。在宏觀調控上,要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鬆緊適度,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
不搞強刺激,不踩「大油門」。堅持定向調控,抓住經濟結構中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定向發力,不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最後,向改善民生要潛力。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也是推進新常態發展的巨大潛力。有測算表明,到2020年,我國城鄉居民名義消費總量規模有望達到45萬億元;加上相關的投資需求,2020年內需規模有可能接近百萬億元。
因此,要統籌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等方面,切實做好改善民生各項工作。道理很簡單:老百姓有錢了,敢消費了,內需何愁不振?經濟何愁停頓?發展何愁不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