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殲-20戰機。 【文匯網訊】據多家知名軍事論壇的消息,國產隱形戰鬥機殲-20的2015號原型機於4月14日中午從成都轉場至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這是繼2014年10月2012號殲-20戰鬥機之後,又一架殲-20開始參與執行定型試飛任務。
據環球時報報道,從2001號殲-20戰機於2011年初首飛至今,已經過去了四年多,在這期間,殲-20一直承載著國人對於我國航空工業的熱情和希望,同時作為我國航空工業和武器裝備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殲-20研發過程中的「一舉一動」都會引來大量的關注乃至爭議。在2015號殲-20原型機轉場至試飛院前,有評論認為僅靠2011、2012兩架原型機無法展開全面的定型試飛工作,即使現有的4架原型機全部投入定型試飛,對於開展定型試飛中的高難度科目(如武器投射)以基本凍結型號技術狀態,完成設計定型鑒定來說,依然遠遠不夠,因此該評論認為殲-20將於2017年服役的說法並不科學。而幾乎與此同時,有軍事專家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殲-20尚未進行武器系統打靶試驗,未來該機型將具備什麼能力仍是個問號,但殲-20可能於2017年服役的判斷基本靠譜。因此,國產隱形戰機殲-20到底能否於2017年服役一時間成為了爭議激烈的話題。
對此,特約軍事評論員李小健認為,相比於以往的戰鬥機,殲-20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隱身設計的氣動佈局,高度綜合化的航空電子系統,未來還將採用更高性能的動力裝置,由於採用了大量的新技術,殲-20具有寬闊的性能包線,優良的飛行品質,突出的機動性,多功能通訊、導航、武器火控和電子戰的能力。這些特點肯定會給殲-20的飛行試驗帶來許多不同於以往飛機的飛行試驗要求、內容、規模和技術。現代戰鬥機的試飛架次約1,500 ~ 4,000 次,試飛時間約2,000 ~ 5,000小時,而F-22、F-35等第四代戰機試飛架次和時間小時數則明顯增加甚至加倍,按照現在的生產和試飛進度,殲-20要想在2017年進入部隊服役確實比較困難。但李小健同時認為,對於關注中國航空武器研製和裝備進展的人們來說,今年兩會期間的一則官方報道顯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那就是中國空軍已經在全軍率先組建了第一支作戰試驗部隊,這支作戰試驗部隊組建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縮短從裝備試制到裝備試驗,再到裝備交付的過程,促進裝備列裝過程的規範化、科學化,讓裝備交付部隊就能使用,加快我空軍實戰化建設的步伐。李小健稱,這則報道說明,類似殲-20這樣複雜的武器裝備,儘管需要較長的試驗過程,但相關過程可以交由空軍作戰試驗部隊來參與完成,按照國產殲-10戰鬥機當年未完成全部試飛即小批進入部隊試裝的經驗來看,殲-20在完成設計定型前完全有可能在於2017年交付空軍評估試用。
軍事觀察員劉樂認為,現代戰鬥機的飛行試驗包括飛行試驗的架次和週期,、機載測試和地面實時監控、地面支持設施、它機試飛和組織管理等多方面內容,殲-20何時正式服役需要按照試飛的科學規律來,由於目前殲-20的公開資料比較片面和有限,因此現階段大家不必人為設置一個時間節點來衡量殲-20的試飛進度,也不必糾結於2017年殲-20是試裝還是小批量服役。
殲-20是由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生產的單座、雙發重型隱身戰鬥機,首架工程驗證機於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成功首飛,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至少已經有6架用於飛行測試的殲-20露面,其中5架均已轉場至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文:鷹眼防務圖:凰天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