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巴國老人為中國烈士守陵37年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4-20]
放大圖片

3月25日,在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吉爾吉特東郊丹沃爾村,阿里·艾哈邁德在打掃中國烈士陵園。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在群山環繞的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吉爾吉特有一座中國烈士陵園,88位為修築喀喇崑崙公路而犧牲的中國建設者長眠於此。阿里·艾哈邁德,這位普通的巴基斯坦老人自1978年起自願在這裡守護陵墓,迄今已陪伴這些英靈度過了37個年頭。「我會用一生守護這座陵園,」他對記者如是說。

「我願為中國英雄守墓」

1966年至1978年,中國援助巴基斯坦建設巴北部地區唯一的對外經濟生命線——喀喇崑崙公路。公路穿越喀喇崑崙、喜馬拉雅、興都庫什三大山脈和帕米爾高原,修築難度極大,是名副其實的「天路」。12年間,數百名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為此獻出了生命,他們中的88人永遠留在了異國的土地上,這條公路也被稱為中巴友誼公路。

中國烈士陵園坐落於吉爾吉特東郊的丹沃爾村,沿喀喇崑崙公路而建。在蒼松翠柏的掩映和鮮花環繞下,白色大理石紀念碑矗立在陵園中部,紀念碑後便是中國建設者的墓地。和喀喇崑崙公路一樣,這片陵園也早已成了中巴友誼的象徵。

艾哈邁德是丹沃爾村人,個頭不高,膚色較深,絡腮鬍子已經斑白,談吐間給人的最深印象就是樸實。

講起最初從事這份工作的緣由,艾哈邁德告訴記者:「在公路的修築過程中,我親眼看到中國人為巴基斯坦的發展進步晝夜勞作,為我們犧牲,他們讓我非常感動、很受鼓舞。1978年陵園建成後,我就決定要為這些來自中國的英雄們做些什麼。」

於是,當時年僅22歲的艾哈邁德自願向當地政府遞交了看護陵園的申請。政府很快便聘用了他,他在這裡一幹就是37年。

「陵園是我生活的全部」

艾哈邁德也是陵園的園丁,陵園裡的700多棵花草樹木很多都是由他親手種植。陵園裡樹木茂盛,落葉頗多,艾哈邁德和他的同事每天要清掃三到四次。他說,他要讓英雄們安息的地方一塵不染。

37年間,艾哈邁德幾乎每天都會到陵園工作,風雨無阻。「我的整個人生似乎都是在這裡度過的,」他說,「陵園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多年來,艾哈邁德每月只能從地方政府那裡得到為數不多的補貼,生活非常艱苦。但他說:「雖然經歷過很多困難,但我從未想過放棄這份工作。」

由於對中巴友誼做出了特殊貢獻,艾哈邁德曾於1997年和2004年兩次受邀前往中國。談及對中國的印象,他說:「中國人民對我非常好,他們把我當成家人。」

艾哈邁德有時也會被邀請前往首都伊斯蘭堡。他說,不論身在中國或是伊斯蘭堡,他都時刻掛念著陵園。「雖然我人在外面,但我的心永遠在這裡。」

「我的兒子必須幹下去」

37年彈指一揮間,曾經22歲的年輕人現已年近六旬。每個人都有走向生命終結的一天,艾哈邁德希望在他去世後,政府能在他的兒子中至少聘用一個,「讓我的家庭繼續為陵園服務」。

艾哈邁德有四個兒子。他們告訴記者,小時候,父親常給他們講喀喇崑崙公路建設者的故事,從那時起,巴中友誼便在他們的心裡紮下了根。長到10來歲,他們就開始幫助父親在陵園幹活。

二兒子阿比德對記者說:「父親是我們的驕傲,因為他一直從事著促進巴中友誼的工作,並得到中方的讚揚。父親很早就告訴我們,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我們必須繼續幹下去。」

小兒子阿里夫告訴記者:「受父親影響,我們從小就熱愛陵園,熱愛中國,我們也願意像他一樣將一生奉獻給陵園。不僅我們會這樣做,我們的後代也會將這份工作傳承下去。」

在巴基斯坦,有千千萬萬像艾哈邁德一樣默默守護巴中友誼的人,正是這些對中國懷有樸素而深厚感情的普通人,構成了巴中世代友好的堅實民意基礎,成為兩國全天候友誼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

      責任編輯:賈銘
中國將宣佈對巴460億美元投資計劃      [2015-04-17]
習近平20日起將訪問巴基斯坦      [2015-04-17]
新型武直10在巴基斯坦試飛照曝光      [2015-04-16]
巴國瓜達爾港本月啟用 中國獲40年運營權      [2015-04-14]
美無人機空襲巴基斯坦致4人亡      [2015-04-12]
巴基斯坦:習近平訪巴時啟動瓜達爾港      [2015-04-06]
中國首次專門幫外國撤僑 巴基斯坦感謝援助      [2015-04-04]
巴基斯坦批准購買8艘中國潛艇      [2015-04-02]
巴基斯坦閱兵靠中國造武器撐場      [2015-03-25]
巴基斯坦扣46名非法越界印度漁民      [201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