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一線城市排名大洗牌 深圳超越廣州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5-10]

【文匯網訊】據經濟觀察報報道,在內地傳統的四大一線城市排名中,「北上廣深」的城市格局已悄然發生變化。根據廣東社科院近日發佈的《2014年廣東省現代化進程》測評結果,廣州不但在總分上輸給了深圳,還在五大單項指標上,錯失了「省內第一」。

而在前段時間,世界知名房地產咨詢機構——仲量聯行發佈2015城市動力指數(CMI)報告中,中國7城上榜,北京排名第三,深圳第四,略勝上海,讓人好奇的是,多年位列深圳之前的廣州卻榜上無名。

事關內地城市的各種排行榜中,深圳超越廣州已成趨勢,「北上深廣」的城市格局或將成為中國內地一線城市的新常態。而按照目前的趨勢,深圳不排除再進一步的可能,未來取而代之的或將是「北深上廣」。

競爭力不斷上升

仲量聯行每年都會發佈城市CMI報告,通常會將目光聚焦那些全球變化最快的城市。CMI報告的樣本覆蓋了全球120座城市,通過對所在城市短期社會經濟發展動力變量包括人口、航空客運量、企業總部設址率等指標;以及一些長期變量,如學院和基礎教育設施的配備、創新能力以及科技公司和風投公司的數量,來衡量一個城市的發展動力。

通過歷屆的指數和報告分析,CMI報告傾向於技術雄厚的城市,深圳入選,很大程度來自它的科技實力。一份研究機構的報告未必能完全說明問題,但卻間接說明了一個事實——深圳的城市競爭力在不斷上升。

創新成為深圳經濟增長內在動力,它已連續三年位居《福布斯》中國大陸創新城市排行榜首位。在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較少的深圳,申請科研專利竟能達到全國第一。根據統計顯示,2014年上半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3725件,佔全國44.6%。

新興產業引擎作用凸顯,「深圳質量」發揮效應。深圳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連續九年穩步增長,2010年度、2011年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分別為90.19、90.25,位居中國大中城市第二位。根據最新統計,2014年深圳港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40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26%,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三。

生態環境也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參考標準。這一點,深圳均優於北京、上海和廣州。根據環保部2014年對74個城市空氣質量調查顯示,深圳空氣質量排在第四位,是四個一線城市中唯一上榜城市。與此相對應,北京在去年已經數次成為空氣質量最差城市,進入「黑榜」,且持續惡化;上海居中,一年之中也多次霧霾;廣州在珠三角地區經常「墊底」。

2014年10月,中國社科院發佈《城市競爭力報告2014》藍皮書,深圳在中國294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當中脫穎而出,位列第二,香港第一,廣州位列第五。

直追上海?

深圳為何有可能成為第二,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2015年5月4日,深圳市統計局公佈了第一季度經濟數據,GDP為3494.4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8%,去年前三月,深圳GDP為2953.25億元,這意味著繼續保持著穩中上升的態勢。

在過去30多年,深圳用一種驚人的「深圳速度」狂奔,GDP年均增長一直保持在25%,讓其在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方面成績喜人。2014年,深圳人均GDP為14.95萬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為24336美元,相當於2013年韓國水平,位居中國內地副省級以上城市首位。

南山是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強區,它被外界譽為中國硅谷的有力競爭者,此前北京中關村一直保持著這個稱號。深圳南山區希望打造「科技金融一條街」,放大其創新基因,吸引更多海外留學人員和優秀人才到南山創業。

深圳南山區正在朝著「中國硅谷」奮鬥。初步核算,2014年實現本地生產總值3464.09億元,增長9%。南山區人均GDP去年達到30.87萬元,比上年增加2.11萬元,增長8.5%,已經是深圳市平均水平的2.1倍。如果按照人均GDP水準,南山區已經超過香港,接近新加坡。

作為一線城市,金融業的發展狀況是重要衡量指標。從四大一線城市的金融業增加值排名來看,北京3311億元,上海3268億元,深圳是2238億元,廣州僅為1300億元。但如果深圳前海成為國際化金融中心,直追上海也指日可待。

相比其它城市,深圳的後勁十足,它是中國最具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根據目前情況,深圳第三產業比重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兩大產業比例發生結構性改變,證明深圳產業轉型與升級效果初顯。「第三產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增加,甚至超越第二產業,這說明了一座城市的成熟度。」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這四座城市,在中國的城市競爭中關係微妙。除了北京是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短時間難以挑戰外。其他三個城市都存在相當程度的競爭關係。

超越廣州之後,上海已成為深圳最大的參照系和競爭對手。兩座城市在很多領域都存在著競爭關係,都希望在金融中心的打造上有所成就;發展路徑也十分接近,都在特定時期在中央特殊政策的支持下進行了突圍。

九十年代末期以後,深圳一度「失寵」,中央在資源分配時給了上海更多資源。作為深圳的意見領袖,金心異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在上海的華貴面前,深圳被掃為村姑。」

雖然憑借「深圳速度」在30年間超越同省兄弟廣州,但深圳要想追上甚至超越上海依然難度不小。畢竟兩座城市的根基不一樣,深圳三十年前只是一個小漁村,而上海在上個世紀20、30年代就已經是東方國際化現代都市。從目前的發展速度看,深圳擁有趕超的實力。

從目前情況和趨勢分析,與廣州相比,深圳的優勢明顯。由於在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和現代物流業三大支柱產業上基礎紮實,深圳在經濟上的實力雄厚。況且未來深圳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將會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為何在《2014年廣東省現代化進程》測評中,廣州總分和單項指標都輸給深圳的原因。

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中,深圳是最年輕的城市,也是最有吸引力、最包容的城市。這一點從小學生招生人數和在校生人數就可以看出,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深圳是四座一線城市當中人口增長最為迅猛的。數年後,深圳在校下學生人數可望突破100萬人。

有媒體用「深圳旺丁,北京旺財,上海廣州圍觀」來形容現在的局面,也有人認為,這恰好證明了深圳未來的潛力。

深圳下一步

深圳的價值越來越明顯,在經濟下滑、環境惡化的語境下,唯有深圳在中國各大城市中保持著投資率最低、環境最好、負債率最低、創業環境最好以及發展模式最具有可持續性。

判斷地方市場經濟是否發達有幾大要素,第一有市場配置資源;其次政府是否干預市場過多。

「中國再也找不出另一座城市比深圳更接近市場經濟,深圳這一點自信還是有的。它真正能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導,受政府干預市場相對比較少。」深圳政協委員金心異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深圳歷屆主政者只有一個工作重點——「謀改革」和「促發展」,提高城市的競爭力與話語權。

「深圳猶如一支股票,剛剛抬頭,唯有深圳猛竄才能影響區域經濟和全國格局。目前中國經濟比深圳強的還有,比深圳技術好的也有,上海、北京、天津,各有特色。深圳地處的位置也很獨特,北可以影響全國,南可以影響香港,東可以影響台灣。今天1.6萬億並不代表什麼,如果深圳深化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未來完全可能翻5至10倍,那才是深圳對中國的貢獻。」深圳人大代表楊勤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

這一切來自他個人的判斷,但這些判斷基於一個前提——「唯有深圳讓政治和經濟改革同步走,才能起到槓桿和撬動作用。」

根據他的分析,目前深圳可發展的物理空間已經受限,它將意味著深圳未來有可能「死水一灘」,沒有土地,讓深圳產業聚集到常人無法想像的地步,目前,深圳車公廟已經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僅1平方公里的地方卻集中近20萬人,流動人口達到了30萬,將近8000多家企業聚集在那裡。

楊勤曾經提出過一份幾乎是狂想的大膽建議——如果想讓深圳在物理空間上有進一步擴張,如果國家政策允許,可以讓深圳和珠海合併成一個大行政特區。

他認為,深圳和珠海兩個經濟特區擁有極強的的互補性,從人口的角度,深圳多,珠海少,從地理的角度,珠海大,深圳小,珠海的海域更是深圳的三倍。

兩者的合併意味著深圳在土地上將會獲得100年乃至200年的發展空間,深圳不僅能發展高新技術,還能發展海洋經濟,而且海洋經濟的速度定會超過全國其他地區,因為深圳擁有良好的金融和物流業作為支持。他認為,唯有這樣,未來深圳的GDP才有可能增長5—10倍。

在楊勤看來,現在深圳政府的改革大多只是羞羞答答的「微改革」,充其量只是一些修修補補的工作,而不是像上個世紀80年代那般豪氣沖天的「破局之策」。

如果國家想要順利實現深港一體化,不能只是在經濟上動小手術,而是要在政治和經濟上同步改革才能發生根本變化。無論是政治體制、司法、經濟包括金融建立一套完整的體系,這個體系要優於香港,才能讓深港進一步合作。

      責任編輯:連檣
世界陸遊業中國排名大幅提升至第17位      [2015-05-07]
全球旅遊業競爭力排名:香港排第13      [2015-05-07]
港3所大學躋身世界年輕大學排名前30      [2015-05-02]
兩岸文創競爭力排名:北京居首      [2015-04-30]
沙排名將薛晨傷癒復出 奧運季軍期再征里約      [2015-04-19]
全球護照自由度排名港列第11名      [2015-04-16]
兩岸四地消費信心指數 港排名墊底      [2015-04-08]
全球最擁堵百城內地占21席      [2015-04-07]
不夠國際化台灣大學全球排名退步      [2015-03-21]
內地生活成本排名上海第一高      [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