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帥誠 廣州報道)剛從會議室結束社工督導工作,梁秋莎又趕忙走進一間資訊室,裡面是等候多時的穗港跨境家庭一家三口。每個月要從香港來廣州兩三次,每次來都要去三次個社工組織進行督導,工作時間總是安排得很滿,幾乎不容喘息。逢源跨境家庭綜合服務中心是這次內地督導工作的最後一站,結束工作後便要馬不停蹄的趕火車會香港。
赴穗工作19年 見證社工行業突飛猛進
百忙之中,梁秋莎終於空出半小時接受採訪,在逢源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一間不足5平米的小型資訊室裡,神情疲憊的梁秋莎將自己近20年的社工經驗娓娓道來。香港素來與國際接軌,社工行業也早已發展成熟,梁秋莎讀的社會工作專業,從本科到碩士畢業,年年都有參與社工的實踐工作,可以說一畢業就是一名合格的社工了。97年香港回歸,也是梁秋莎最初來內地做社工的日子,然而初次到內地,大陸對社工概念的缺乏仍然讓她大吃一驚。「來內地工作住旅店,當時需要填寫工作職位,我寫下社工的時候,服務員卻說完全不知道社工是什麼,要求我改成常見一些的工作。」無奈之下,梁秋莎把自己寫成了家庭主婦。
如果說早年內地社工行業的貧乏讓人出乎意料,之後短短九年間社工行業的突飛猛進也同樣讓梁秋莎感到驚訝。隨著內地對社會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廣東越來越多的城市成立了社工委, 05年廣州成立穗港青少年服務中心,梁秋莎正式開始在廣州多個社工組織擔任社工督導的工作。談到內地社工行業的發展,她不禁用到突飛猛進這個詞,05年督導至今,廣州從最初的20個試點到156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彷彿轉瞬之間。
內地社工環境優於香港 社工素質亟待提高
內地政府對社工行業的逐漸重視,財政投入的不斷增加,加上社工環境、標準的寬鬆,讓社工體系很快搭建起來,硬件設施上也完全做到了與國際接軌,「香港人多地少,社工組織往往在擁擠的環境下辦公,內地許多小型家綜條件都比香港好」。但社工經驗豐富的梁秋莎,很快也發現了蓬勃發展下的現實問題。
梁秋莎表示,在香港,一名合格的社工,不僅大學是社工專業,每年都有大量時間進行社會工作的實習,畢業後還要進行嚴格的考核,通過後才能成為一名註冊社工,而內地社工往往是畢業後就直接去到社會組織工作,期間沒有實習經驗,到崗後也無人手把手教授。「新來的社工全無經驗,老社工只會用企業管理的那一套來指導,並不符合社工組織的運轉方式」。
發現內地社工組織的「軟件」嚴重不足後,梁秋莎在督導工作中更加不遺餘力。在給新社工們做培訓時,她先從社工自己的特長入手,引導他們完成最適合自己的工作,許多跨境家庭的矛盾糾紛往往涉及心理問題,在向社工傾述時情緒波動很大,什麼時候該遞紙巾,什麼時候該給出建議,未經過專業心理培訓的內地社工們常常束手無措,有時甚至因為不合時宜的勸解效果適得其反,久而久之,社工們也產生了畏難情緒,「變成了醫生怕見病人」。
港人內地辦社工組織限制多 社工督導是新趨勢
當記者問到香港社工普遍經驗豐富,是否有意向來內地成立更專業的社工機構時,梁秋莎表示,按照步驟流程,港人需要購買內地的家綜服務,才能進一步發展,但由於涉及到境外資金流向等複雜問題,加上香港社工對內地的生活習慣、文化體制差異均不瞭解,這條路往往行不通。相比之下,直接邀請經驗豐富的香港社工來給內地社工做督導,是目前最為快捷的方法。
梁秋莎還特別強調,社工經驗上的不足可以通過督導慢慢改變,但一些社工組織存在的掛名不做事等「吃空餉」的情況,則需要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督。談到大陸社工的未來發展趨勢,梁秋莎還是充滿信心的,她也希望更多的香港社工來內地擔任督導工作,幫助內地社工組織更快的成熟發展。
錯誤的觀念導致跨境學童心理障礙
雖然已經擔任社工督導十年,但梁秋莎並沒有停止一線服務工作。在接觸的個案中,問題最多的要數跨境家庭中的學童心理問題。
梁秋莎接觸的跨境家庭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父母均為內地人,為了讓下一代享受更好的教育和福利,選擇赴港生子;另一類則是父母一方為港人一方為大陸人,生活方式基本上兩地奔波。第一類家庭佔了問題咨詢的大多數,由於赴港生子的家庭普遍認為香港的教育優於內地,將來就業機會和生活福利也會更好,他們常常選擇讓孩子去香港上學,放學後再過關會內地,這樣兩地奔波的求學生活會給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更加無法融入當地學生的文化中,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心理障礙。梁秋莎表示「其實現在內地一線城市的教育並不比香港差,就業機會更是比香港要多,與其讓孩子冒險奔波求學,不如留在更適合自己的環境中學習」。
在梁秋莎剛剛結束的一次咨詢中,前來求助的一家三口,便是因15歲的女兒徹底放棄學習,甚至在外與人同居,家人勸阻無效後只得求助於家綜。「等孩子長大這麼大年紀也不願意繼續學習,這時候再來想辦法已經非常難了」,梁秋莎無奈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