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地高辛片從原來的1瓶6.7元暴漲到68元。 【文匯網訊】據華商報報道,在藥店看見自己每天吃的地高辛片從原來的1瓶6.7元暴漲到68元時,家住西安市桃園路的岳先生驚呆了:「難道6月1日藥價放開後,藥品就可以這樣離譜地漲價?」
市民驚訝
「藥價漲了約10倍,太離譜了」
岳先生說,他患有心臟病,最近一直在吃地高辛片,是上海一家企業生產的,前幾個月買的時候每瓶6.7元,這兩天到桃園路上一家藥店去買時,發現一模一樣的藥竟然漲到了68元1瓶,規格、成分都一樣,都是0.25毫克x100片裝。
「這藥價漲了約10倍,也太離譜了。」岳先生說,不僅價格漲幅大,藥還不好買,他找了好幾家藥店都沒貨,可這種藥療效還不錯,所以他還是忍痛買了1瓶,幸好每天只需要吃半片,1瓶能吃半年多,算下來每天的花費倒也不多。儘管如此,他還是很擔心,國家從6月1日起放開了多數藥品的限價,如果藥品都像地高辛片這樣大漲的話,就可怕了。
記者走訪
有的藥店稱漲幅大沒法進貨
昨日,記者先後走訪了西安市不同地區的多家藥店,其中科技路上的老百姓大藥房、互助路立交附近的怡康藥店、長樂坊的華珍大藥房以及邊家村附近的泰生藥店、怡康藥店和天仁大藥房,均沒有該藥銷售。有的藥店工作人員說斷貨了,有2家藥店工作人員表示因為這種藥漲價太厲害,一下子從幾元錢漲到了60多元,幅度太大,藥店沒法進貨,擔心進貨了消費者不買。長樂坊的華珍大藥房工作人員表示該店仍賣8.5元1瓶,這幾天問這種藥的人還很多,進了一些貨都賣完了。
昨晚8時許,在西安順天大藥房大慶路店裡,地高辛片1瓶售價為90元。據店員說,該藥半個月前賣60元,只有一個廠家生產,有的藥店嫌貴都不進貨了。醫院情況如何?西安市第九醫院藥劑科主任付聯強查詢後告訴記者,該院有地高辛片,售價是1瓶69元,進價漲幅很大,以前醫院的售價是8元多,但因為不少心內科患者需要,所以醫院仍要進貨。
據瞭解,地高辛片作為一種處方藥品,適用於高血壓、瓣膜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由於以前的價格較為親民以及患者用藥的持續性,不少老年人長期服用。據付聯強介紹,作為心臟病藥品,與同類藥相比,地高辛片比較專業一些,對心衰等療效不錯,臨床上還離不開,但同時毒副作用大,不能隨便亂吃,用量要精準,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經銷商解釋
原料靠進口導致藥價高
據瞭解,地高辛片的生產廠家為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華商報記者在網上查詢該藥價,有的網店售價58元,還有的網店報價77~98元。
根據藥盒上的電話,記者聯繫到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地高辛片的全國總代理銷售商,對方稱每個月都有貨,也有庫存。該藥價格為何漲幅巨大?他表示原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國內沒有,原料價格上漲很快,以前國內有三四個工廠在生產,現在只剩這一家企業生產了。此外,該藥漲價有幾個月了,並非是6月1日後才漲。
昨日下午,負責該藥陝西經銷的一位張姓經理表示,去年由於原料緊缺,該藥供貨不太正常,但現在市場貨源正常,在陝西銷量一般,並非該公司的主打產品。她介紹說,該藥的原料以前國內有,但現在國內沒有,進口原料價格高且手續多,所以影響到市場供貨,價格也上漲了。
物價部門
將對異常漲價進行調查
通過網絡檢索可以發現,在山西太原、山東棗莊等地,近期地高辛片都出現了價格暴漲的情況,經銷商的解釋也是「因為藥品的原材料短缺造成的」。
昨日,記者將地高辛片價格暴漲的情況向省物價局進行了反映,工作人員表示將進行調查。據介紹,雖然6月1日藥價放開,藥價市場說了算,但放開不等於不管,而是放管結合,從事前定價管理轉變為事後對價格行為的監管。近期,物價部門也將對市場藥價進行動態監測,對於異常漲價現象進行調查。如果市民發現有藥品異常漲價,可向12358反映。
6月1日起,我國絕大部分藥品取消政府定價,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由生產經營者依據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情況,自主制定價格。
近日,華商報記者採訪普通市民、藥店、醫藥公司以及醫院,瞭解目前市場上的藥品價格亂象,以及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對這一藥價新政的反應。
6月1日起,藥價開始放開,華商報記者走訪西安朱雀路、吉祥村、科技路多家藥店,發現市場反應平靜,各藥店幾乎都有促銷活動,幾種常用藥,如京都念慈庵咳嗽糖漿、小兒氨酚鈉敏顆粒、黃連上清丸、雙黃連口服液等價格均未變。
「市場反應會有一定的滯後性,目前還沒接到哪家藥企漲價的通知。」在朱雀路經營藥店的李先生說,目前多數藥企應該都在觀望,即使有提價的打算,體現到藥店還需一定時日。他分析,常用藥品價格不會有太大波動,但市場緊俏的專利藥品、血液製品等具有漲價空間。
而此前記者關於藥品取消政府定價的各方反應做了一番調查。
兩盒藥一模一樣 一家賣16元另一家賣3元
提起藥價,很多市民不由得搖頭,不是覺得藥價太貴,就是感覺藥價亂得沒譜。
最讓人不明白的是,明明距離只有幾十米甚至門對門,兩家藥店同一藥品的藥價就能差很多。
高陵的張先生最近就因為藥價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以前知道每家藥店價格都有點差別,但沒想到同樣的藥能差上百元,這也太沒譜了!」他說,因車禍後身體受損,醫生建議購買一種提高免疫力的注射藥品,可在門對門的兩家藥店裡,一盒藥居然相差了100多元。他跑去賣價高的藥店質疑,想退貨,卻被以「進貨渠道、質量不一樣」的理由拒絕。
家住長安區的郭女士也有同樣的遭遇。她在家門口不同藥店購買一種清熱解毒消滯和胃的液體藥,第一盒16元,隔天換了家藥店,竟變成3元。兩盒藥一模一樣,都是每支10毫升、每盒6支裝,從外包裝上也分辨不出差別。
5月29日,記者選取幾種常用藥品,分別在5家藥店進行了價格對比。其中,京都念慈庵川貝枇杷膏150毫升裝,在西安高新區科技路上的老百姓大藥房、怡康大藥房以及高新四路的藻露堂藥房,售價均為23元,在邊家村附近的泰生藥店售價20元,天仁大藥房售價18.5元,最高價與最低價差4.5元。而300毫升裝在這5家藥店中,售價最高達38元,售價最低則為31元,差距達到7元。
藥品有商品名和化學名之分,化學名專業難懂,很多藥品為了知名度會起一個好聽的商品名,但其化學成分均與同類藥相同。另外,很多藥品儘管成分相同,但差價很大。郭女士就發現,比如板藍根,白雲山的就貴點;還有些藥,像小兒咳嗽藥,成分相同,有四五元的,十幾元的,也有二十多元的,到底該買哪個,令人糾結。
記者調查也發現同樣的問題。例如兒童常用藥——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為例,同一藥店內,神苗牌20袋裝價格為2.8元,三九牌10袋裝價格為14.8元,小快克10袋裝12.6元,利寶牌12袋裝15元。
那麼,應該怎麼選藥呢?對此,西安市第九醫院藥劑科主任付聯強說,只要是合格產品就可以,基本療效差不多。關於藥品的國家標準都一樣,但廠家不同,內控質量標準不同,現在市場上藥品質量良莠不齊且有假冒藥品,應盡量選擇大廠家的優質產品。另外,買藥一定要到正規渠道購買,不要相信路邊攤或者輕信一些不正規的講座培訓售藥。
廉價老藥難覓 換個包裝就提價
「有時候買藥是碰運氣,如果不是老買某一種藥的人,壓根兒就搞不清誰家貴誰家便宜,碰上哪家是哪家。」市民李女士說,孩子經常有點小的頭疼腦熱,自己就去周邊的藥店買藥,總體感覺藥品價格一直在上漲,有的從塑料袋換到盒裝漲價,有的是減少藥量,看起來價格沒變,可實際上以前一盒藥能吃三天,現在一盒藥只能吃1天。
因為老上火,家住西安市朱雀路的張女士經常購買三黃片,以前是5毛錢一包,一包12片,每次吃兩到三片。可她最近找不到這種老包裝了,只有6元錢1盒的,裡面有3板,每板16片。經過比價,價格提高了3倍。
不僅張女士,還有不少市民發現一些藥品在悄悄地換包裝提價。家住高新四路的張先生經常購買黃連上清丸,以前都買9.8元一盒的,可現在這種老包裝找不到了,問了幾家藥店,黃連上清丸有的15元,有的19.8元。「問原來的老藥,藥店說不賣了,廠家沒有通過認證,停產了。」藥店銷售員這樣解釋。
記者在多家藥店嘗試尋找以前售賣5毛錢的廉價藥,發現這些以前會放在藥架最低層、價格最便宜的藥品如今已經很難找到,如牛黃解毒片、三黃片、銀翹片、干酵母片等,取而代之的是換了包裝的同類藥品,當然,價格成倍上升。
在邊家村一家藥店內,記者好不容易找到了貴州百靈生產的維C銀翹片,售價為1袋7毛錢,12片。「來買這個藥的人其實還挺多,是老藥了。」店員介紹。
中藥分等級 以次充好患者難區分
另外,價格捉摸不定的還有一些中藥價格。因患有冠心病,70歲的王師傅最近拿著處方去藥店抓中藥,他跑了3家藥店,總價最高的和最低的相差幾乎1倍。同樣包括熟地、藏紅花、牡蠣等藥材的一服中藥,在鐘樓附近一家藥店每服15.6元,另一家藥房每服12.9元,還有一家每服8元。藥店工作人員解釋說,各家進貨渠道、藥材質量不一樣,價格當然不一樣。
上個月,家住西安市小寨附近的劉女士因為身體不適,找一位中醫朋友開了個藥方進行調理。她在小寨附近一家大藥房買了可以喝一周的中藥,總共花費100多元,贈送了一個標價168元的被罩。藥喝完之後,又到西安市中醫醫院開了一周的中藥,價格200多元。「兩回買的藥相同,醫院有一味藥沒有,在藥店上單價是28元。」劉女士說。對此,小寨這家藥店的工作人員表示,各家藥店進貨渠道不同,而且中藥分等級,等級高的精品藥價格自然比普通中藥價格高。中藥飲片是按照農副產品管理的,隨行就市,執行的是市場價格。
西安市中醫醫院藥劑科主任李江英說,常用的中藥品種有450多種,由於大小、部位、成色、效價、等級、產地等質量層次不同,進貨渠道差異,價格差別很大,不一定是賣得貴的東西就好。她說,在中藥市場,以次充好、摻假等現象也層出不窮,作為普通患者只能簡單地看色澤大小,質量很難區分。
「醫院專供藥」價格高 藥廠向醫院推介的砝碼
在市民印象中,醫院的藥品由於有加價,因此比普通藥店價格要高。因此,不少市民在醫院看病後,會把處方帶出來,到藥店買藥。這也是大醫院周邊藥店聚集的主要原因。但往往是,拿著處方,卻在藥店裡找不到同廠家的藥品,此時,藥店工作人員都會推薦其他同類廠家的產品,而市民也不明白,為什麼廠家要給醫院有專供藥,專供藥質量更好嗎?
市民秦先生在醫院就醫時,醫生開了一種治療胃病的膠囊藥,醫院售價45元,他拿著處方到藥店買,同樣規格、同一廠家的找不到,但有別的廠家的,一盒18.5元。他打電話問這種胃藥的生產廠家,吉林一家製藥公司的工作人員說,秦先生購買的是專供醫院的藥品,和走市場的規格不一樣,而供應醫院的藥價格都比較貴,因為中間有很多環節。但他表示,市場上有不同規格的這種藥品,方便消費者購買,除了規格不一樣外,療效其實都一樣。
家住紅廟坡的李女士因眼睛不適到醫院去看病,醫生開了一種40多元的藥,吃完後到藥店去買,可找了好多家藥店都找不到。打電話問廠家,對方稱該藥品是處方藥品,專供醫院。這讓李女士很納悶,為什麼廠家要把藥專供給醫院?
這種簡單到底有怎樣的奧秘?一位藥廠銷售人員透露說,醫院專供藥是指凡是進醫院的藥,不能在零售渠道流通,這是為了保證醫院開藥的「霸王」地位,進醫院的藥都有加成,價格一般比藥店貴。如果醫院銷售的藥品很容易就在藥店買到了,而且價格便宜很多,勢必相當多的患者都會拿著處方外面買去了,這對於醫院來說就是很大的損失,而醫院專供藥也是藥廠向醫院推介的砝碼。還有一種情況是,醫院和藥店銷售的規格、包裝不同,這是廠家的一種市場細分,通常醫院的規格會大一些,包裝好一些,是為了抬升招標採購的價格。
據西安市第九醫院藥劑科付聯強主任介紹,目前醫院專供藥不少,幾乎都是新藥,價格較高,廠家重點在醫院推廣,比起藥店櫃員來說,具有專業水準的醫生更容易「促銷」藥品,患者更相信醫生,只要醫生說這種藥療效好,患者就會趨之若鶩;還有一種可能是有些藥品不良反應較多,專供醫院更容易掌控風險。他坦言,如今慢性病患者日益增多,很多人長期服用同樣藥品,如果都能在藥店購買,對於市民來說更實惠方便。
為何同一種藥 不同藥店價不一樣?
家住東郊田王的錢女士是一位慢性病患者,今年55歲,患有慢性腎炎十多年。去年開始,因為添了心悸的毛病,她又開始服用心可舒片。最近,聽說6月1日開始藥價要放開,沒有最高限價了,她擔心藥價會不會上漲,便多買了點藥儲存起來。
錢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每天要吃3種藥,分別是治療腎炎的金水寶膠囊,補中益氣的參芪顆粒和治療心悸的心可舒片。其中金水寶膠囊醫院42元,藥店有的是35元、33元,辦理會員卡後可以買到29元,每6天吃1瓶,每個月需要5瓶,花費約150元;參芪顆粒有的賣19元,還有的35元,最低的會員價18元,每3天吃1盒,每個月10盒,花費約180元;心可舒片有的21元,有的20元,會員價17.5元,每4天1盒,每個月花費約140元。3種藥總共算起來,每個月花費470元,一年下來僅藥費就6000元左右,對每個月僅有2000多元退休工資的她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為什麼同一種藥品在不同店銷售價格差距那麼大呢?西安市太白北路一家連鎖藥店負責人解釋說,各藥店有價差很正常,這和藥店的規模實力、進貨渠道、盈利模式、定位都有關係。一般情況下,廠家的藥是先進入大醫藥公司,醫藥公司再批發給藥店,藥店賣給消費者。因為要「佔地盤」,同一廠家負責不同區域的銷售人員也會競相壓價,甚至有時虧本賣藥,造成價格差異增大。
他說,藥店競爭非常激烈,往往一條街道上開幾家,隔幾十米甚至門對門,各家都在促銷,送雞蛋、送禮品、會員打折,藥店使出渾身解數,就是為了吸引患者。他表示,在國家規定限價之內,藥店會自己定價,搞促銷,基本上走薄利多銷路線,通過低價來吸引長期固定的消費群體。
「我店裡,很多藥品都是低於成本價銷售的。」這位負責人說,這些藥賠一些,其他藥賺一些,只要有總盈利就可以。
為了搶佔消費者,西安有實體藥店推出了網上藥店,消費者關注其微信公眾號後,即可查詢價格,確認後就會有人專程就近上門送藥。還有公司聯合藥店,推出了藥品比價的APP平台,實現藥品信息網絡集成,讓患者體驗網上選藥、線下取藥的全新消費體驗。
另外,關於藥品價格,我省一位多年從事醫藥行業的業內人士說,當前藥品市場中,約20%的藥品價格當年是虛高定價,給「回扣」等灰色利益提供了空間;40%的藥價比價公道,有合理的利潤空間,還有約40%的藥品價格倒掛,藥品企業嚴重虧損。藥價放開後,沒有了政府的干預,市場的價格將更真實,競爭也會更殘酷,優質優價將是未來的市場趨勢,誰家藥品質量好、患者使用率高,誰就是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