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聶曉輝)強積金制度自2000年底至今推出接近15年,雖一直被人批評「收費高、回報低」,但確能為「打工仔」的退休生活添一份保障,是香港重要的退休保障支柱之一。為配合強積金制度邁向15周年,積金局邀得4名包括僱主及「打工仔」在內的不同界別人士拍攝短片,向公眾分享他們的「積金路」,並講述強積金如何協助他們或員工作退休準備,冀藉此讓市民進一步了解強積金。
4個故事均屬真人真事,以紀錄片形式拍攝,內容全是他們的真情剖白。其中一名主角、工聯會飲食業職工總會主席、點心師傅郭宏興入行36年,見證着強積金從無到有;從最初被同行抗拒,至今逐漸為員工所接受。他稱,最初勞資雙方的確存在「老闆出多些,員工少了糧」的概念,但慢慢已接受。
郭宏興:現很少僱主欠供強積金
曾打過數份工的郭宏興指出,高峰期曾擁有5個強積金戶口,現已將之整合為一,方便管理。他又謂,工會不時轉介「打工仔」遭僱主欠供強積金的求助個案至積金局,現時已十分少僱主蓄意欠供強積金,因為不值得犯險。
同為故事主角之一的邱貴榮從事泥水工程,他在短片中指「三行」工人普遍賺多少便花多少,儲蓄比較困難。現為自僱人士的他稱,強積金的推出為他提供儲蓄機會,帳戶現已滾存了逾10萬元,連同事都驚嘆他儲了那麼多,「如果沒有強積金,相信我的工資早就全花光了!」
「80後」梁曉華雖年紀輕輕,卻已深明投資時間對可滾存儲備有莫大影響。梁又指,他讀大學時曾任積金局學生大使,推行各項教育活動,令他明白到「積穀防飢」的重要性。
至於一間社交媒體市場推廣公司合夥人的司徒廣釗則認為,自己有責任關顧員工,而他聘用的僱員以年輕人為主,大部分均對理財、投資及強積金不太熟悉,有必要加深了解。他說:「作為僱主,希望可協助僱員得到他們的回報,並有助他們建立較為正面的退休保障概念。」
「精華版」短片 明起電視播
積金局機構事務總監鄭恩賜稱,4段短片均備有長約1分鐘的足本版及30秒的精華版,後者由明日起在電視播出,足本版則在巴士及港鐵播放,為期約1個月。所有短片均會於同日上載至積金局網站及YouTube,稍後亦透過文字媒介向外宣傳。他指出,退休保障是長線工作,冀透過短片告知市民如何管理強積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