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鄭治祖)28名議員執意否決2017年特首普選法案,扼殺香港500萬名合資格選民的投票權利,普選特首又再變得遙遙無期。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坦言,政改被否決後,香港民主前路很難走下去,現有政制在可見的將來或終極不變。他又認為,經過兩次政改紛爭,香港大多數市民同樣期望特區政府未來一年應專注民生、社會和經濟發展。
陳弘毅20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反對派誤以為透過違法「佔領」行動可威脅中央,堅持否決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框架下的法案,並以所謂「公民提名」叫價迫使中央讓步;另一方面,中央則誤以為反對派會考慮民意等因素,最終會回心轉意支持法案。
明年立會選舉 反映政制發展
他認為,今次特首普選法案被否決後,香港未來的民主路將很難走,市民要作心理準備在「一國兩制」下,政制可能一直維持不變,因政改需要中央與立法會達成共識,但香港社會仍對政改意見紛歧。「如果中央對香港政策不變,『8.31』決定不改變,而市民仍然有百分之三十多人反對,立法會也有超過三分之一市民反對,政改就沒有可能實現。」但陳弘毅認為,明年立法會選舉仍可窺見政制如何發展,因市民將通過選票選出立場相近的候選人。
陳弘毅又指,民主發展只是「一國兩制」其中一個環節,港人不應該因為民主發展受到挫折就不滿「一國兩制」,因在「一國兩制」下,仍有許多事務屬香港高度自治範圍,而人權自由等方面仍獲得保障。他認為,社會對於過去兩年的政改爭拗感到相當煩厭,不想永無止境地討論下去,同意未來一年應該專注民生、社會和經濟發展,希望立法會正常運作。而特區政府在餘下任期,也應集中處理經濟民生,預料會得到市民支持。
宋恩榮:激進派缺系統組織力
同場的「十三學者」方案成員、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宋恩榮估計,反對派未來在新界東北發展、興建第三條跑道等議題上,會繼續被激進派騎劫,但認為雖然近年「本土」主義盛行,但他們缺乏系統和組織能力,毋須過分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