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經緯 【文匯網訊】遍佈海內外的潮商一直被譽為「最優秀商幫」、「最團結族群」,多年來,潮人不斷繼承和發揚獨特優秀的傳統,憑藉著勤勞與智慧,吃苦耐勞,勇於開拓,奮鬥在世界各地和國內各省市。一代又一代的潮人不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為所在地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時刻心繫祖國、情系家鄉,是建設國家和家鄉的重要力量。身為潮人潮商的一份子,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中國商會主席、經緯集團主席陳經緯一直深以為榮。
在6月23日舉行的國際潮團第五期實務研討班開班儀式上,陳經緯發表主旨報告,誠摯呼籲海內外廣大潮人潮商積極抓住國家倡導「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機遇,利用智慧和財富反哺家鄉、支持、參與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建設以重振潮汕經濟;也期望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內的廣大華人華僑、海內外有識之士、企業界朋友能共享時遇、感恩時代,共同擔負起協力振興中華和家鄉發展的歷史使命,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在新的經濟大潮中取得更大作為。
以下是他的報告摘錄:
《國家倡導「一帶一路」建設對廣大華人華僑和大潮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在國際潮團實務研討班上的主旨報告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中國商會主席、經緯集團主席
陳經緯
(2015年6月23日 汕頭)
非常高興出席今天的活動。首先請允許我對第五期國際潮團實務研討班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對五湖四海相聚在此的各位嘉賓和各位鄉親及新老朋友表示誠摯歡迎,對主辦機構為此次活動所做的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天,很高興能夠與大家共同探討「一帶一路」框架下的責任與使命和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中共十八大提出,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不斷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在本月15日,我參加了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親耳聆聽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張高麗副總理在會上所作的關於緊緊圍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科學制定「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思考報告,其中特別指出:「一帶一路」是我國今後相當長時期全面對外開放和對外經濟合作的一個管總規劃。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帶一路」的宏偉構想,其實質就是,我們要和沿線各國人民一道共商、共建、共享人類新的文明成果。共建人類文明必須堅持交流互鑒。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是各國人民共同創造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能力和取得的成果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中國在這方面的成果,完全可以與沿線國家共建共享。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雖然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全方位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這過程中也走了不少彎路。在「一帶一路」的建設過程中,中國更應該把自己走過的彎路告訴他們,讓沿線國家和人們在經濟發展中少走彎路。但由於受當前國際上複雜的政治因素影響,沿線有部分國家因缺乏有效溝通平台,政府與政府間的合作還存在著不少疑慮。因此需要高度重視各方的關切,採取有效措施,需要在政府引導下利用市場的力量,推進民間合作先行,同時充分發揮海外華僑華商及其商協會、社團、智庫等民間平台的優勢和獨特的作用,堅持與周邊沿線國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這對於「一帶一路」的建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有物質文明,又有人文交流,我們要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推進沿線國家發展戰略的相互對接,使人類新的文明更好更快地造福於「一帶一路」各國人民,為人類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今天我的報告主題分為兩部分:
一、國家倡導「一帶一路」建設是廣大華人華僑發展自身事業和服務祖國發展規劃的新機遇
——海外華人華僑是「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參與者和擔當者。廣大華商是構成東南亞多個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在東南亞上市企業中,華人公司占70%左右。初步估計,生活在東南亞各國的華人華僑超過4000萬。在全球華商企業約4萬億美元的總資產中,有1.1-1.2萬億美元的資產集中在東南亞地區。世界華商企業500強中也約有1/3在東盟國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海外華人華僑憑借雄厚的經濟科技實力、成熟的生產營銷網絡、廣泛的政商界人脈以及溝通中外的獨特優勢,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參與者和擔當者,可以大顯身手。
——海外華人華僑是連接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天然橋樑和紐帶」。建設「一帶一路」的核心是要實現「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尤為關鍵,是社會根基。如果得不到沿線國家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一帶一路」將佈滿荊棘、舉步維艱。而「一帶一路」沿線的華人華僑,既熟悉駐在國的政策法規、文化環境與風土人情,又與祖國鄉親血脈相通、同種同源,心本來就是通著的,是連接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天然橋樑和紐帶」。因此吸引和鼓勵華人華僑華商積極參與和主動發揮獨特作用,對幫助企業「走出去」、溝通聯絡沿線各國民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建設「一帶一路」的一條捷徑。
——華人華僑是構建海內外各類商協會、社團及智庫的中堅力量,通過聚集合作成為重要民間組織,服務和團結海外華商。在國家倡導「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過程中,利用華人華僑在所在國政商界的影響力,民間機構先行,有助於疏通各「一帶一路」參與國間互信度不夠等一些可能遇到的障礙,提前為政府間合作創造條件,打下良好合作基礎。因此,應發揮商協會、社團、智庫網絡平台等優勢,通過合作研究、舉辦論壇、開展培訓、交流訪問等多種方式,促進沿線國家民間商協會、社團、智庫對「一帶一路」目標、內容、方式,以及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的理解和認同,由此推動民間雙向投資先行,使之與沿線各國增信釋疑、凝聚共識,進一步實現國家間政治互信、政策協調。同時,要利用華人華僑的溝通作用,促進建立常態化、機制化的國家和地區間商協會、社團和智庫合作體系,這樣既有利於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也可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舉措,將給地區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應該認識到,在此背景下,更會為遍佈全球的華人華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華人華僑,特別是廣大華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積極把握「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提高自身競爭力:
——推動人民幣區域化。隨著中國與東盟經貿關係日益緊密,人民幣在東盟地位僅次於美元,東南亞是人民幣區域化的重要方向。東南亞華商在東盟經濟、金融行業中占重要位置,在中國有大量經貿投資。進一步發揮華商金融橋樑和管道作用,推動人民幣更廣泛使用,將對地區經貿發展和金融穩定產生積極作用。
——參與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華商企業與具有豐富海外工程承包經驗的中國企業聯合,在高鐵、公路、港口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不僅將為區域經濟一體化奠定基礎,同時會給企業帶來長期穩定的資本收益。
——推動產業梯度轉移和轉型升級。多年以來,全球華商,特別是東南亞華商及港澳台同胞在與各國合作中已形成一定規模產業和資本佈局。若能依據比較優勢,通過產業轉移與承接來實現多贏,將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和擴大就業帶來成效,進而提升區域產業鏈,特別是亞洲製造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優勢地位。
——深化海洋經濟開發與合作。在建設「一帶一路」過程中,海內外華商可依靠在運輸業、倉儲業、船舶、貨運代理、能源開發等領域的堅實基礎以及廣泛人脈網絡,通過參與海洋經濟開發與合作,推動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與友好關係,為區域治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創造條件。
——構建科技與智力支撐網絡。建設「一帶一路」需要新發展思路、科技和智力支撐。華商經濟若能有效配置區域智力資源,與科技和資本更好結合,將對「一帶一路」的建設產生廣泛和基礎性影響。
——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華商應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模式。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因此,華人華僑特別是廣大華商應抓住機遇,積極與「一帶一路」建設有機銜接,發揮自身聯繫廣泛、溝通中外等優勢,實現服務國家發展規劃,在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帶去實在利益的同時,促進華商經濟自身的轉型發展,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
二、國家倡導「一帶一路」建設給大潮汕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
眾所周知,潮汕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有著超過500公里的綿長海岸線,多優良港灣,自古為中外尤其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重要商貿口岸。作為粵東、閩西南、贛南地區進出海口、主要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的汕頭,清末曾經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五口通商之一。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其中深圳為香港而設,珠海為澳門而設,廈門為台灣而設,汕頭為東南亞而設、因僑而立。
正如前面所講,國家倡導「一帶一路」建設的順利實施和推進離不開廣大華人華僑的力量,而潮汕地區是我國著名的僑鄉,在華人華僑中,潮汕籍人士憑借與生俱來的經商天賦享譽全球,在世界各地擁有龐大的潮汕籍營商網絡,讓潮汕大地具備區域、海港、人脈、資本、營商網絡的綜合優勢。因此,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於2014年9月應運而生。如果說汕頭經濟特區的建立是國家和全國人民給予汕頭的第一次發展機會,那麼華僑試驗區的設立則是 「一帶一路」規劃給汕頭帶來的第二次發展機會。憑借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試驗區必將在日後對「一帶一路」發展及潮汕大地的再飛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豐富的華僑華商資源是試驗區的鮮明特點也是寶貴財富。華僑試驗區通過廣泛動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所在地的廣大華人華僑,特別是領軍企業,並積極推動港澳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及其社團與試驗區之間的深度融合發展,能夠在實現試驗區功能最大化的同時,推動「一帶一路」沿線的華僑華商互通融合,成為「建設性的合作夥伴」;另一方面,華僑試驗區也可通過從引進港澳地區、海外華人華僑企業的投資、交流、合作入手,促成我國「走出去」的企業與海外華人華僑聯合在駐在國投資、合作,並進一步發展成服務國家「引進來、走出去」投資、交流合作平台。
「一帶一路」規劃推動下應運而生的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是新時期下大潮汕的新機遇。通過發揮生態、區位和港口綜合優勢,集聚海內外資源,大力發展文化、金融、信息、能源、海洋等產業,試驗區在迎來自身發展的同時,必將進一步帶動經濟腹地協同發展,提升整個潮汕地區的區域競爭能力。
我認為當前,發展華僑試驗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華僑試驗區本身的改革創新。新常態下,要推進投資、貿易的便利化,根本出路在於制度創新。因此,華僑試驗區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要明確在制度方面的改革創新要求,拿出當年深圳創辦經濟特區的精神、勇氣、魄力。特別是在政府簡政放權、功能轉變、投資監管模式、貿易監管模式以及金融的改革創新方面,要作為核心內容進行。「試驗區」就是要大膽先行先試,就要在這些核心問題上統籌安排,有計劃有步驟地研究、論證,根據條件適時試驗、推廣。這不僅為推進「一帶一路」的投資、貿易的便利化創造了最好的制度條件,也為華僑試驗區自身吸引廣大潮商潮人回饋鄉梓、反哺家鄉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政策。
——華僑試驗區可積極創新投融資體制,運用「PPP模式」將大有可為。汕頭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方面的資金缺口不斷增大,僅靠財政資金投入難以滿足需要。因此,在華僑試驗區建設過程中,基礎設施投資空間巨大,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的PPP合作模式對加快華僑試驗區的建設大有可為。
「PPP模式」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或是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夥伴式的合作關係。PPP模式是由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利益分享和風險共擔,不僅帶動了企業投資建設的積極性,也幫助政府規避經濟風險,減輕財政負擔。同時,該模式拓寬了投融資渠道,改變了管理方式,重塑了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契約關係,是對投融資模式的創新探索。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去年9月底,財政部發佈了《關於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認識和推廣運用PPP模式,為PPP模式開展實踐試點提供了政策基礎。國務院的批復中也明確支持汕頭進一步研究放寬外商投資市場准入,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積極創新利用外資管理體制。汕頭僑資僑力、民資民力豐富,廣大潮商熱心家鄉建設,大力推廣合理運用PPP模式可以吸引海內外潮商資本、社會資本參與到項目建設中來,為華僑試驗區的建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和不竭動力。
——把華僑試驗區建設成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廣大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東盟是潮汕籍華僑集中居住地,與大潮汕有著天然的聯繫。華僑試驗區可以充分利用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設的政策,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在內地與台港澳及東南亞區域經濟合作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並帶動自身轉型升級,開創發展新局面。比如,從投資意義上說,華僑試驗區可以通過金融創新帶動潮汕地區的企業到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進行直接投資,通過提供融資租賃等便利化服務,打通不同地區和國家的貿易通道,進一步延伸華僑試驗區的輻射功能;從互聯互通的意義上說,當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也是「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中重點發展的方向。借此機遇,華僑試驗區可積極組織有關國內企業「走出去」,參與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以及跨境光纜等通訊幹線網絡建設等等。總之,「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特別是東盟地區的國家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五大「互通」,對華僑試驗區發展來說大有文章可做。
——以聚僑心、凝僑力、引僑資為根本,發展華僑試驗區,打造大潮汕新經濟增長點。華僑試驗區是「因僑而立」,因此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廣泛聯絡、動員沿線支點國家、地區所在地的廣大華人華僑特別是潮商潮人參與華僑試驗區建設,積極推動華人華僑及其社團與華僑試驗區深度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他們作為連接中國與周邊國家「天然橋樑和紐帶」作用。具體上,以發展跨境貿易、跨境金融和文化產業為重點領域,從引進華人華僑企業與我國工商界建立夥伴關係,在華僑試驗區投資、交流、合作入手,進一步達到我國工商界與華人華僑聯合到其駐在國投資、合作發展,成為「建設性合作夥伴」,將華僑試驗區建設成為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的投資交流合作平台,打造汕頭經濟特區的經濟增長點,帶動潮汕地區振興發展,同時也為華人華僑特別是潮商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