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 記者海巖 北京報道)此次中國政府救市,從系統內最大限度調動資金和行政資源,到獲得央行流動性支持,再到協調財政部、銀監會和保監會甚至公安部表態施壓,以及緊急修改規則、以行政方式強力干預市場交易等做法,都將長遠影響資本市場。如何退出這些救市政策,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是決策者面臨的重要考驗。專家認為,短期應規範槓桿透明發展;中期需對「國家隊」持股的退出未雨綢繆,亦可借鑒香港盈富基金的方式,逐漸消化這些股票,降低對二級市場影響;長期則需加快改革,註冊制等改革宜快不宜慢。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災後重建的關鍵是去槓桿和化解有毒資產,並推進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促進長期持續健康發展。
任澤平指出,首先應加強對槓桿的監管,規範透明發展,有效降低槓桿,防止死灰復燃。將場外配資納入管理範圍,規範透明。美國、中國香港等地方,槓桿交易非常透明,易於管理。在開立賬戶前,嚴格審查場外配資客戶的資產及信用記錄等。
第二,嚴控兩融和傘形信託的標的及融資比例。在成熟國家,對兩融標的均進行了嚴格管控。例如,仙股和分單市場股票不能作為融資標的。
在監管方面,由於兩融、傘形信託和場外配資涉及跨部門監管,任澤平建議成立一行三會聯合行動小組。待市場企穩後,恢復IPO,取消對上市公司正常減持、投資者套保等的行政管制,恢復市場正常運行,並系統總結此次救市的經驗教訓,形成成熟的風險處置預案。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救市史無前例地讓國家在二級市場買進了大量各種股票,這些股票如果直接在二級市場拋售,將對大盤構成新的壓力。危機解除之後如何處理這些股票需要未雨綢繆,早點明確,以解除投資者的後顧之憂。任澤平認為,可以藉機發展融券業務,由證金公司長期持有這些股票,建立股票庫存,由此為發展融券業務奠定基礎。此次槓桿災難的一大教訓就是現貨市場沒有完善的做空機制。
亦有專家建議,可將政府救市買入的股票打包,以略高於成本價的價格轉讓給養老基金持有,如果數量較多,還可以適當的價格轉讓給證金公司持有,作為轉融通業務的標的物,還可以打包成立新的基金,類似香港盈富基金,逐漸消化這些股票,將對二級市場的影響降到最低點。
另外,此次救市過程中,政府採取了多種限賣措施,如要求證券公司4500點以下自營盤不許減持、基金公司持倉不得低於90%、保險公司增大對股票投資,要求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管「五選一」增持股票,禁止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等六個月內減持股票等,專家分析指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新的「股權分置」問題,至少在半年內將出現限售股的一級半市場,對A股市場的定價機製造成嚴重扭曲。如何退出這些救市政策,目前並沒有很好的辦法。
在改革方面,任澤平建議推進註冊制改革,長期來看,註冊制是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制度基石。
光大證券首席分析師徐高也認為,未來要維持股市的穩定和健康發展,還要預防泡沫產生。這方面最重要的舉措就是IPO註冊制。當上市企業融資放開之後,如果股票價格過快上漲,就會自動引發上市企業融資規模增加,從而通過增加股票供給的方式來平抑股票價格。這種機制能夠對股市泡沫形成制約。因此,雖然短期內出於穩定市場的考慮暫停了IPO,但從長期股市健康發展的角度看,IPO註冊制改革還必須推出,而且宜快不宜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