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A股股災成「壓力測試」 曝監管真空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7-19]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海巖 北京報道)為防範局部市場風險,政府介入市場救市無可厚非,亦是國際慣例。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明認為,本輪A股暴漲暴跌提供了一次「壓力測試」,測試了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以及監管機構的反應能力,結果顯示政府對經濟全局有很強的把控能力,但在具體的救市政策則顯得進退失據,也暴露出監管真空等問題。

從救市的一系列措施看,如證監會暫停IPO、禁止5%以上股東減持、千方百計打擊「惡意做空」等,短期內雖然穩定了市場,但與長期的市場化改革方向相悖,正反映出監管能力和手段的缺失。

在張明看來,股災暴露出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混亂和監管真空問題。在股市暴跌初期,一行三會等部門各行其是,甚至坐等其他機構救市,沒有形成協同效應。例如,在央行宣佈了降息與定向降准政策之後,證監會立即公告了新股發行計劃,這加劇了投資者對政府救市態度的不信任感。

張明認為,在國內金融業混業經營趨勢日益明顯的背景下,分業監管框架面臨嚴峻挑戰。未來中國政府應考慮重新整合分業監管框架,或者再度合併一行三會,或者在更高層面上成立金融穩定委員會來協調分割的監管格局、努力達成監管者的集體行動。

張明還指出,金融監管要具有前瞻性,要在資產價格泡沫形成階段入手進行監管。在股市價格快速上升時期,就應該通過宏觀審慎監管政策,例如限制槓桿倍數、清查民間配資等來抑制資產價格上漲。那種不抑制上漲、只是在下跌過程中救市的不對稱性做法,將會釀成巨大的道德風險。

另外,股災令中國股市「政策市」的陰影加重。張明認為,在股市上漲的過程中,政府非但沒有向廣大股民昭示投資風險,反而通過一些渠道,如《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表態支持股市上漲,給市場造成了一種錯覺,認為是政府在有意推動股市上漲。

「企圖以製造新的泡沫來消化上一輪泡沫的做法只會飲鴆止渴。政府只能做資本市場的裁判員,不能把資本市場作為短期宏觀調控的手段,既不能輕易入市,更不能人為造市。」張明認為,只有推動痛苦的結構性改革才能使得中國經濟重新回到持續較快增長的軌道上來,捨此之外別無他途。

「政府不僅沒有建好場地,規則隨意修改,監管也不到位,甚至反而上場比賽」,在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師鄧海清看來,這正是本次股災的重要教訓。

在救市的具體方式上,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許思濤認為也值得檢討。美國金融危機時,即便花旗銀行股票跌了90%多,但當時美國財政部做的決定是去買銀行的有毒資產,而不是購買銀行的股票。買了銀行的有毒資產之後,銀行就可以繼續貸款支持實體經濟。如果買了銀行的股票,會出現公司治理、如何退出等問題。

許思濤還指出,香港的經驗也值得借鑒。亞洲金融危機是,特區政府入市買股,而後特區政府有一個很清晰的路徑圖,慢慢把它私有化,並在財政出現盈餘時分紅給居民。

      責任編輯:袁虹兒
股災微挫GDP 新一輪「4萬億」將至?      [2015-07-19]
「國家隊」大護盤 如何退出救市?      [2015-07-19]
監管失察釀A股股災 重建信心需時      [2015-07-19]
外資撤離A股?10天賣387億元股票      [2015-07-16]
A股由綠翻紅 滬指上漲0.99%      [2015-07-16]
A股無懼嚴控配資 兩市再掀漲停潮      [2015-07-13]
A股連續大漲 投資者紛紛搶入市      [2015-07-13]
專家:連續多日大漲 A股震盪將加劇      [2015-07-13]
滬指漲逾2% 站穩3900點      [2015-07-13]
A股迎復牌潮 兩市358家公司今日復牌      [201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