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錢大梁和釋永信 【文匯網訊】「中國武術發源地少林寺正陷入史上最大危機。」在中國鬧得沸沸揚揚的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被「釋正義」舉報一事,也被海外一些媒體持續報道,並放大成整個少林寺的最大危機。有關釋永信未能如期赴泰國參加交流活動的消息和猜測也成了2日中國互聯網上的一個熱點。「天下稱第一,是禪不是拳」。少林寺能喊出「天下第一」,除了1500年的歷史,還有各國媒體經常提到的設在海外的40多個少林文化中心或分支機構。在西方人看來,這些機構正在弘揚中國的軟實力,而且「宣揚精神健康」的少林機構越來越受歡迎。近日,接受《環球時報》駐外記者採訪的一些活躍在海外的「少林人」也呼籲,希望國內有關部門盡快查清事實真相。
「還少林寺一個清白」
據泰國「頭條新聞」8月2日消息,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未能隨團抵達曼谷,參加原定的交流活動。但有報道說,活動開幕式上讀了釋永信的賀信。對國內有媒體稱「釋永信沒去泰國、正在少林寺內接受宗教局調查」,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大梁通過環球網表示否認,稱「該報道失實,嚴重誤導讀者」,並曬出釋永信在方丈室、藏經閣接待客人的圖片。
採取法律手段解決目前的風波,在釋永信看來「是唯一的方法」。釋永信近日表示:「這樣能以正視聽,還少林寺一個清白,還佛教界一個清白,我個人還無所謂。」他說:「我個人真正有問題的話,不用通過網絡這種貼大字報的形式,可直接到有關部門。」釋永信還表示,少林寺的網站每年都被人攻擊、癱瘓好幾次。
泰國之行只是少林寺及釋永信今年對外交流的一站。據瞭解,少林寺僧人每年約有400人次到世界各地出訪。釋永信說,他每年都要多次出境,有的是幾年前或一年前就安排的,也有幾個月前安排的,但臨時突然出境的情況很少。少林寺也想為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出力,計劃把少林的禪、武、醫、藝等文化做成一台能交流、體驗和學習的綜合性項目,到世界各地做一些互動。
談及釋永信在國內陷入風波時,海外一些與少林寺有各種聯繫的機構同樣十分關注。《環球時報》記者7月底在採訪紐約「少林武術中心」的果林大師和超海大師時,兩人均表示「不相信這是真的,這是對師傅懷恨在心的人在進行誹謗」。據果林大師介紹,加利福尼亞州州議會已將每年3月21日定為「少林日」,美東地區也在全力推動,力爭設立自己的「少林日」。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希望有關部門查清事實真相。
「中國武術發源地少林寺正陷入史上最大危機」。近日,韓國MBC電視台把釋永信捲入的風波冠以少林寺寺史「之最」。在韓國,很多人都看過與少林寺有關的影視劇,並對中國武術和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不少韓國旅行社的「中國行套餐」中,少林寺都是不可或缺的項目。2014年11月,中國原創大型舞劇《風中少林》在韓國演出,韓國前總統金泳三特致信祝賀,並回憶起他2000年參觀少林寺的情況。
「少林是中國文化的一張名片」
像韓國電視台這樣關注少林寺的世界媒體不勝枚舉。《西班牙》等國媒體前幾年也轉載過有關少林寺方丈有私生子之類的傳聞。但平時,有關少林文化和少林在海外影響的報道也很多。少林寺被海外輿論持續關注,離不開與少林寺有各種聯繫的分支機構。「練功夫擺脫日常生活煩憂。」奧地利《標準報》7月9日以此為題,報道離維也納一家難民中心不遠的「奧地利少林寺」。文章說,幾個星期前,少林寺為難民提供功夫課程,講解佛教理念。訓練開始時,難民都會相互說「阿彌陀佛」,即使天氣酷熱,他們也練得很努力,因為這些課程讓他們找到生活中的「一些平衡」。
德國少林寺坐落於柏林聯邦大道215號。這座古香古色的中式建築中,《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看到供奉的觀音菩薩像、中國書畫,還有身著練功服的洋弟子和中國武僧。來自德國下薩克森州的斯溫學過12年功夫,他對記者表示,這座少林寺本世紀初剛成立時,德國出現了一股少林文化熱,現在這股熱沒過去那麼強了,「少林秀」也少了。不過,在他和其他歐洲習武者眼中,少林寺很純粹,就是一個傳播中國武術和佛教文化的地方。
德國少林寺據稱是少林寺在海外的最大「分號」,成立14年來也經歷了一番風雨。一開始該寺設有少林功夫、禪學和中國醫學,但「少林寺中國醫學中心」因拿不到德國有關部門發的中醫工作許可而關門。2005年,因經營理念差異,德國方面突然撤資。德國投資者希望寺院能廣收門徒增加收入,而少林寺方面的初衷是弘揚中華文化,傳播中國武術。德國少林寺的招牌2004年曾改成「少林文化中心」,不過記者看到目前其網頁上又改回「少林寺」。德國少林寺的住持曾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該寺不接受國內少林寺的資助,日常經營收支相抵,收入途徑就是通過設立德國少林寺公益有限公司,教授德國人學佛法、功夫。
少林寺的對外交往還加深了中國佛教與國際宗教界的交流。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很多緬甸人只看過劉德華主演的電影《新少林寺》,而且認為和尚不應打打殺殺,因為信小乘佛教的緬甸僧人沒有練武的習俗。但這不影響緬甸宗教界與少林寺的交流。去年6月,緬甸宗教部代表團參訪少林寺,並與釋永信法師友好交談。2013年9月,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裡爾在會見隨同中國宗教代表團來莫斯科參加「紅場鐘樓」文化節的釋永信時,連聲稱讚「東方武術大師有特有的智慧與情操」。去年10月,少林文化代表團一行70人到英國出席「第三屆(歐洲)少林文化節」,與英國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等不同宗教和派別的人士多次交流,共同傳揚世界和平的理念。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大主教說,「希望這樣的交流方式能在全球複製」。
在釋永信看來,「少林寺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少林文化是東方文化的傑出代表,是中國文化的一個亮點,一張名片」。他認為,這種文化體驗性比較強,可以植入人們的生活,幫助人們追求健康和幸福,甚至不需要語言(交流),就能從少林文化中受益。」釋永信說:「少林文化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體驗的文化,不受宗教、政治、國家的影響和限制,可以出去交流、互動,交到很多朋友。」據瞭解,現在少林寺與上百個國家和地區有交流和互動。到少林寺學習、體驗的境外弟子每年在2000人左右。
美國作家賈斯汀·伯格曼2013年6月曾以「功夫和軟實力:中國政府為何不能利用頗為流行的傳統武術」為題撰文稱,有著1500年歷史的少林寺直到近年來才借助武打影片和大眾旅遊引起全球關注,少林寺也不再為保護其修行方式而大門緊閉。如今,在全世界已有40多家少林文化中心,為各個年齡段的人提供武術和禪修課堂。在某些方面,這些機構與孔子學院發揮著同樣的作用——通過文化和語言弘揚中國的軟實力,而且宣揚精神健康的少林文化中心越來越受歡迎。但伯格曼也提到:「儘管如此,有人還是擔心少林寺變得過於商業化,並與其核心價值漸行漸遠。」
「少林方丈不應身兼兩職」
少林寺的「商業化」是西方媒體最關注的話題。英國《每日電訊報》7月28日報道稱,少林寺已轉化為一個重要的功夫「品牌」,但其「具有侵略性」的商業化卻有悖於佛教根基。文章說,許多中國人認為,作為一名「虔誠」的僧人,釋永信的生活方式過於奢華。印度報業托拉斯稱,作為中國最早擁有MBA(工商學管理碩士)學位的和尚之一,釋永信被媒體稱為「CEO和尚」,由於使少林寺「過度」商業化並向全球擴張,他總是處於爭議中。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月29日報道稱,從釋永信在1999年成為方丈以來,爭議就從未遠離過他。在人們看來,熟諳政治且對媒體友好的釋永信經常手持iPhone手機周遊世界,忙著與英國女王、蘋果公司CEO等政要名流交談。文章說,釋永信最受外界詬病的是一味宣揚少林品牌,並將其轉化為一項龐大的商業。在今年初回應有關少林寺斥資在澳大利亞建分寺的質疑時,釋永信曾對中國媒體表示:「中國人可以引進迪斯尼,為什麼國外就不能引進少林寺?文化走出去是件很體面的事。」
對於外界有關少林寺過度商業化的議論,少林寺有不同的看法。釋永信認為,雖然少林寺的知名度很大,但少林寺的收入、佔地面積、建築面積在全國(宗教場所中)排不到前一百名。少林寺佔地面積是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因公共空間佔去大半,僧人真正生活的空間很小。少林寺每年接待300多萬香客、遊客,有十多萬來自境外。釋永信希望,少林寺的財產歸為國有,這樣都更有利於保護,有利於傳承。釋永信說:「寺產歸國家所有,僧人負責管理和使用,我認為這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是非常有利的。」
德國柏林中國問題專家夫羅裡揚·盧佩告訴《環球時報》,「所謂的少林寺過度商業化有些被誇大。實際上,少林寺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有商業項目,作為經濟品牌,並不意味著會破壞習武和修禪的根本。」盧佩說,實際上,西方的許多教堂也在辦實體,比如房地產、出版社、學校等。不過,少林寺的一些商業行為應該有獨立的CEO來經營,而不是由方丈出面。盧佩說:「少林寺的方丈是精神領袖,如果身兼兩職,那麼他就很難再在精神領域扮演純粹的角色。」
盧佩給摸索著走出去的少林寺提出幾點建議,也為中國的這張名片對外傳播提供幾個選擇:一是打「少林文化中心」牌,綜合性推廣功夫、佛教、中醫等;二是打「少林文化+商業投資」的牌,但這條路會有風險;三是突出「少林功夫牌」,這條路最好走,只突出其體育性,讓中國武術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