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記者 葛沖 北京報道)中國擬於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特赦四類服刑罪犯,相關消息24日一經公佈立刻引發各界廣泛關注。專家認為,此舉展現中國開放、民主、文明、法治的大國形象,體現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理念,將激發全民愛國熱情,促進社會和諧,彰顯了黨和政府的寬大、仁政,創新了憲法實踐,積累了德政,展現了執政自信。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進行了7次特赦,最近的一次是1975年。此後40年沒有再特赦。此前多次提出特赦建議的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刑法室主任劉仁文向內地媒體指出,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刑事政策經歷了從「嚴打」到「寬嚴相濟」的政策調整。所謂「寬嚴相濟」,在當前的主要時代意義是「以寬濟嚴」。為了實現「以寬濟嚴」,激活中國憲法中的特赦制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刑法學研究會顧問儲槐植,以及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平在媒體撰文指出,特赦是為了表示對曾經參加過的正義戰爭行為的高度認可與獎勵,將極大地激發全體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利於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並萬眾一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微信公號「人民日報政文」亦引述專家分析指出,特赦是國家對特定的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罰的全部或者部分的執行,對像往往包含年長或年少的罪犯,是人道主義刑罰執行制度,是法治文明的體現。在70週年前夕,特赦一批罪犯,展現出中國開放、民主、文明、法治的大國形象。
分析認為,特赦將體現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理念,提高全民憲法意識,激發全民忠於憲法、信仰憲法。分析稱,此舉將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激發全民愛國熱情,促進社會和諧。新中國歷史上7次特赦每一次特赦都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彰顯了黨和政府的寬大、仁政。
此外,一些專家學者認為,特赦還可以使中華法治文明進一步發揚光大,創新憲法實踐,積累德政,展現執政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