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海航等幾家航空公司在航班上加收選號費,一百元錢一個座位,先到先得 【文匯網訊】據錢江晚報報道,海航等幾家航空公司在航班上加收選號費,一百元錢一個座位,先到先得,搬出了一大堆自證公平的理由,認為這是在考慮舒適安全公平等因素基礎上的差別化服務。
這套因為差異化所以更公平的說辭貌似很有說服力,比如飛機上哪些座位更舒適一點,哪些座位更安全一點,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條件好的多收點,願意的就多付點錢,不願意的就別付錢,這很公平啊。可是,怎麼來確定這個位置就值100元的選座費,為什麼不是10元?又是怎麼通過一套複雜的方程式,將座位的號碼、空間、安全性,與金錢的多少一一對應的?這畢竟不是頭等艙和經濟艙的區別,差異性遠沒有航空公司描述的那麼大。
飛機可以,那汽車火車行不行?航空公司搬出的那些理由,在汽車火車上一樣成立。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差別,汽車上體現得更明顯,前面舒適後頭顛簸,這可比飛機上的那點細微差別大多了。還有,既然飛機上選個好座位要加錢,那火車上買張站票是不是要少點錢呢?連座位都沒有,這個差別比坐前面一點還是後面一點要大得多,如果監管部門對飛機的選座費大開綠燈,那公眾有理由要求對火車站票區別定價打開綠燈。 如果選座費的邏輯成立,那長得胖的人是不是要多收點票錢,苗條一點的能不能少收一點?要說差別,這才是真正的差別,一個百來斤的少女和一個200斤的壯漢,費的油是一樣的嗎?佔用的寶貴空間是一樣的嗎?這個理由可比選座費靠譜多了,那麼航空公司是不是也打算搞個區別對待呢?
不是只要有人願意出錢,就是兩廂情願的買賣,市場交易還得講公平的原則,還得遵守一套交易規則。相比於消費者,航空公司處於強勢地位,航空公司一意孤行這麼做了,消費者很難拒絕,甚至不乏有人出於對面子的追求,把選座費當成了炫富的機會。消費者有對座位的各種要求很正常,但航空公司也鑽這樣的空子,難免有種雁過拔毛的盤剝感。
不管是以選號費的名義,還是以所謂的公平的名義,其實都是對定價權的濫用。巧立名目,不但讓票價漲起來了,還能脫離監管部門的監管。這種做法看起來高明,其實很短視,天上有飛機,地上還有高鐵,在航空公司服務不怎麼樣,正點率又無法保證,甚至效率也不佔優勢的當下,航空公司又有多大的把握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地吞下這杯苦酒?在這種事情上玩花招,用障眼法,那最終的結果是,消費者很有可能就不陪你玩了。
航空公司不可能把所有的差別都考慮在票價的因素裡,你得接受人分肥環瘦燕、高矮不同,否則很容易掉入公平的糾結中。飛機上不止有買賣,還有對價值觀的堅守。這種價值觀就體現在對人的尊重上,不以金錢為上,不以身份為重。所謂的更舒適更安全的感覺也更多只是心理層面的,不但不能體現公平,相反,它是在製造不公平,而這種對公平的曲解會成為整個社會的負面價值,成為助漲社會對金錢決定論的風氣的源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