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已經年過八旬的劉存才 【文匯網訊】(記者曹宇 河南報道)86歲的劉存才,是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的一名退休教師。今年的高考剛剛落下帷幕,延津縣近20名寒門子弟在他的幫助下圓了大學夢。二十多年來,劉存才已經先後籌措資金達250多萬元,惠及了當地600餘名貧困學生。
1992年,64歲的劉存才離開了工作近四十年的講台。本該頤養天年的劉老退休後依舊心繫學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繼續幫助一些家境貧寒的優秀學子。經過協商,他又回到延津縣一中負責該校教育獎勵資金會的管理工作。從此之後,他就每天東奔西跑,籌措基金會資金,收集貧困生資料,建立資助制度,保證不讓每一個考上大學的貧困孩子失去改變命運的機會。
不辭奔波 遊說善款
為了解決基金會資金斷問題,年邁的劉存才不顧嚴寒酷暑去工廠車間,深入基層單位,為人們介紹助學的意義,喚起群眾的愛心。他還孤身前往鄭州、北京,到各種公益機構為孩子們遊說資金。並先後與河南宋慶齡基金會、博研助學基金會建立聯繫,募得近百萬元善款。
此外,劉存才還要經常暗自深入農村家訪,為的就是讓實實在在的貧困學生能得到幫助。 「在社會上募集到的錢是一種關愛也是一種責任,因此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這些年,延津縣凡是考入大學的寒門子弟,劉存才都會給他們發放獎學金。劉存才說,這是為了激勵當地的孩子好好學習,因為「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如今,曾經很多被資助過的學生都在國內頂尖大學就讀,甚至有些已經留學到海外深造。
助學望為國家添棟樑
「我現在身體還算硬朗,只要我還能動一天,我就要把這件事做到底。」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是劉存才精氣神依然很足。談到助學之路的艱辛,劉存才表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教書育人是教師終身的義務,幫助學生走到更大的平台才是最終目的。他希望能源源不斷的為國家貢獻人才,待他們學成之時能報效祖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