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上海科大開學 校長江綿恆致辭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09-19]
放大圖片

開學典禮。

【文匯網訊】9月18日,上海科技大學成立以來的第二批299名本科生和第三批385名研究生出席了開學典禮,至此,在校生規模已達到了1600人。

據澎湃新聞報道,開學典禮中有一場特別的宣讀新生名單的環節,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楊培東、光子科學與凝聚態物理部主任劉志,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林海帆、執行院長吳家睿,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馬毅、副院長丁峙,分別宣讀了本學院研究生和本科生新生名單,他們身後的大屏幕上,則同步展示由學生自己製作的個人介紹,整個過程持續了30分鐘。

上科大新校園建設按計劃全速推進,正在逐步投入使用,計劃於2015年底基本建成。該校除了設立物質、生命、信息三大科技領域的學院,還專門設立了創業與管理學院。創管學院院長李玫在發言中,鼓勵學生在上科大學習期間成為一名探險家,敢於創新和冒險,「我希望你們可以真正地『open your minds』開放思想,『open your heart』打開內心。如果你們帶著開放和開心的心態尋找創新的靈感火花,我相信你們會成功的!」

最後,校長江綿恆做了題為《信息化時代的科教創新》的講話,與在場師生共同探討信息科技領域的發展態勢和上科大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江綿恆從人類社會發展從農業社會(文明或時代)、農業社會(文明或時代)到信息社會(文明或時代)的「大歷史」談起,聚焦於當前方興未艾的信息化浪潮,提到了微信、淘寶、百度、慕課等熱點產品,談及了騰訊、阿里巴巴、谷歌、優步等知名公司,探討了國內外的產業動向和國家政策。他表示,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特別是促進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熱點領域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江綿恆表示,上科大所有的課堂教學資源在時機成熟時都要向社會開放,學校將為實現這一承諾而堅持不懈地努力。目前,上科大周圍已經聚集了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一批大科學設施和科研機構,接下來還要建設自由電子激光、超強超短激光等更多國家級大科學設施。「大科技」和「大學」的匯聚、融合,將形成一個新的科技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江綿恆指出,這是上海實現轉型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上科大實現加速發展的絕佳機遇,學校全體同仁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努力在張江創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附:信息化時代的科教創新——上科大校長江綿恆2015年開學致辭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各位同事、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隆重舉行上海科技大學2015級本科生暨研究生開學典禮,我謹代表全校教職員工,向今年入學的各位新生表示熱烈歡迎,向前來參加開學典禮的各位來賓表示衷心感謝,向為新生開學付出艱苦努力的建設者們表示崇高敬意!

上海科技大學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全新建立的一所小規模、研究型大學,主要圍繞三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前沿科學技術研究的領域方向,即物質科學與技術、信息科學與技術和生命科學與技術,並在造就創業和管理能力方面,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希望他們未來能夠成為這些領域科學研究的佼佼者,技術創新的引領者,大眾創業的成功者。

去年我們迎來了首屆本科生和第二屆研究生,在去年的開學典禮上,我以「未來中國能源的科技創新」為主題,和大家探討了上海科技大學在能源科技領域的發展理念。今天,我們迎來上海科技大學第二屆本科生和第三屆研究生,我想借這個機會,以「信息化時代的科教創新」為主題,和大家共同探討這一領域的發展態勢和機遇挑戰。

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按照社會生產力發展階段的不同,可以分為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或者稱為各自的文明或時代。生產力發展水平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標誌,一是生產力發展所依賴的能源和資源,二是生產力發展所使用的生產工具。

農業社會(文明或時代),生產力發展所依賴的能源和資源是天然的自然稟賦,如太陽(能源)、土地、河流(水資源)等,所使用的生產工具主要是手工的農耕工具,也包括用牲口來替代人的勞力。

工業社會(文明或時代),生產力發展所依賴的能源和資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和礦產原料,仍然是物質世界的自然稟賦;工業社會(文明或時代)生產力發展所使用的生產工具可以籠統地稱之為機器,包括蒸汽機、燃氣機和電動機等,其本質是提供比人的體能大成千上萬倍的動力,是人類體能的巨大擴展和延伸。

人類利用信息並非現代的事,早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用烽火台來產生敵軍入侵的信息,並通過火光向遠方傳遞信息; 「馬拉松」長跑是為了紀念雅典人斐迪庇第斯傳遞勝利信息的壯舉,信鴿則是武俠小說中最常用的信息傳輸方式,印刷術是人類把信息固定在物質介質上的存儲技術。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文明向信息社會進化。信息社會生產力發展所依賴的能源將不再是化石能源,而是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例如太陽能、核能和氫能;信息時代所依賴的原材料將是數據信息,其生產工具是信息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所形成的各種能力手段,包括信息的產生、獲取、傳輸、存儲、處理、和應用,其本質是人類智能的巨大擴展和延伸。

如今,信息的利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工作和生產的所有方面,並由此催生了信息技術製造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兩大新興產業,形成社會生產力發展新的生態系統,人類社會則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

何謂「化」?「……『化』者,徹頭徹尾徹裡徹外之謂也」(毛澤東主席語),它既是狀態的描述,也是過程的表達。當代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特點,就是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和信息化三化並舉。

      責任編輯:高峰
江綿恆上海科大談誠信 憶留美經歷      [2015-05-10]
劉延東聽取上海科大校長江綿恆工作匯報      [2015-02-12]
江綿恆不再擔任中科院上海分院長      [2015-01-08]
中國高超音速驗證機試飛成功 比黑鳥更快      [2015-09-19]
上海科大開學 校長江綿恆致辭      [2015-09-19]
平邑拆遷血案鎮委書記鎮長被停職      [2015-09-19]
李小鵬:有些地方和部門仍不作為      [2015-09-19]
劉鶴:將開展電力石油等領域混改試點示範      [2015-09-19]
楊春光升任蘭州軍區副參謀長      [2015-09-19]
25歲女子成特大詐騙案犯      [201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