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資料圖:逾百年歷史的香港仔龍舟競渡大賽。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早在六千多年以前,香港的沿海地區已經出現了人類活動,他們以捕魚為生,並且懂得使用石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完全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內了。
不過,在宋代之前,香港還只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落腳處,到了宋元以後,來此停靠的人才逐漸多了起來。內地人口大量南遷,在此建起了小村寨,並把這裡當作廣東南部轉運香料的集散港,因此取名為「香港」,意為「芳香的海港」,小村寨則叫做「香港村」。
清朝康熙年間,廣東封海休養生息,香料出口也從此落敗,只留下「香港」兩字引人遐想。這便是香港名字的來歷了。
那麼,香港的英文名「Hong Kong」又是怎麼來的呢?港島南區的赤柱是英軍首次涉港的登陸處。1841年,英軍在赤柱登陸後,由一名叫陳群的當地女性原居民帶路向北走,經過香港村時,英軍詢問該處地名,陳群用客家話答稱"香港",英軍即以陳群的口音「Hong Kong」記之,並用以稱呼全島。
在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中,香港作為全島的名稱被正式確定下來。「香港村」則被稱為香港仔。在香港日治時期,香港仔一度更名為「元香港」,也就是「香港起源」的意思。
「仔」在廣東話裡有「小」的含義,比如「刀仔」、「碗仔」就是小刀、小碗的意思,香港仔呢,顧名思義,就是「小香港」。不過,它的英文名卻不叫「little Hong Kong」,而是為了紀念推動英國外交發展的時任英國外相鴨巴甸勳爵,以他的名字「鴨巴甸」,也就是「Aberdeen」命名英文官稱。
香港仔是港島南區的核心地帶。田灣以東、黃竹坑以西、石排灣以南、鴨舌洲以北,都是香港仔的範圍。香港仔昔日是香港地區的主要轉口港,古時候香港地區生產的石磚,大多先運到香港仔的海灣分行排列,以便運往廣州,因此,這個海灣便被命名為「石排灣」。
早在香港開埠之前,有已經有不少漁民在香港仔居住了。開埠後,除了漁業以外,香港仔一帶也開始發展工業,1857年建成的夏圃船塢,是香港首個大型船塢。
隨著時代發展,香港仔很多漁民在1950年代開始陸陸續續搬到陸地上居住,香港仔海灣也在1970年代被填海,發展成了現在南區一個大型的私人屋苑——香港仔中心。
香港仔和它以南的鴨舌洲,以獨特的漁村風味和海鮮名產,成為聞名中外的熱門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