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專訊】(記者 李自明)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自去年起,不斷以「學術討論」作包裝,大量發文公然鼓吹「港獨」等分裂國家的言論。在《學苑》最新出版、名為《除魅》的所謂「雨傘革命特刊」中,就再度刊登多篇煽動「港獨」的「訪問」及所謂「學術文章」,盲目論斷「香港與中國很難再成為共同體」,要港人「理清與北京的政治關係」,更明目張膽聲言未來要喚醒港人的「主體意識」,以反抗力量爭取「香港自治」 。
《學苑》最新出版的「雨傘革命特刊」,刊載了15篇所謂的「學術討論」及「訪問」,專題探討「香港人與中國人身份認同」、「香港與中國不是共同體」、「爭取香港自治」、「革命推翻」等主張,繼續借「學術自由」作「擋箭牌」,鼓吹「港獨」分裂言行。
「唐同學」:港人非中國人
一篇題為《雨傘:主體視角下的多重定性》的文章,藉訪問曾經參與「雨傘革命」及暴力衝擊校務委員會的「唐同學」,不斷渲染「香港與中國的對立」。文中,「唐同學」斬釘截鐵地稱,「我是香港人而非中國人」,又指自己從小就有「愛國不愛黨」的心態。隨着「港中矛盾」浮現,越來越不想被稱為中國人,更對中國人身份感到厭惡。
「唐同學」在訪問中聲稱,「香港與中國」距離很遠,很難再成為一個「共同體」,又深信將港人的「身份認同」推至「民族認同」,將「明確區分中國人與香港人」。他又稱,衝擊比遊行更有效,「雨傘運動」更應稱為「雨傘革命」,否則失去「推翻」及「革命」意思。
梁天琦:逢亂世為港而戰
另一篇題為《躬逢亂世 為香港而戰》文章,同樣藉訪問「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梁天琦,鼓吹所謂「香港自治」。梁天琦聲稱,「本土民主前線」是「老粗」,提倡「社會自治」及「自己社區自己拯救」,未來要喚醒港人主體意識,以足夠反抗力量爭取「香港自治」 。
「雨傘革命特刊」並刊載多篇「特邀文章」,東拉西扯,不斷鼓動港人「理清與北京的政治關係」。在《「中國因素」氣旋下的台港抵抗運動》文中,有學者不斷「唱衰」稱「一國兩制」及「港人治港」的承諾「食言」,香港作為「依賴政體」,促發了強調自保「自治」的「城邦論」,又聲言「自主」及民主的香港,應與台灣構成微妙「相互依存」關係。
除大量「港獨」言論外,特刊又刊載多篇「唱衰」香港特區政府及警方的文章。評論員練乙錚在《佔領運動與外來政權》文章中聲稱,「外來政權很中性」,但特區政府的「壓迫本質凌駕港英政權,管治手腕愈來愈惡劣」,而「佔領」期間更「急促向廿世紀60年代以前英港殖民管治看齊」,而「不為大多數民眾接受成為『外來政權』,終要被推翻」。
戴耀廷:「公民抗命」博同情
「佔中三丑」之一的戴耀廷在《戴耀廷與未竟的「佔領中環」》文章中,則承認「公民抗命」的邏輯就是「博同情」,「不採取公民抗命的方式嗎?還有其他選擇嗎?暴力革命?......香港人身份認同主體意識必須強化,這是唯一可以與北京談判力量所在。」
儘管面對全城抨擊,《學苑》仍然死不悔改,堅持打着「港獨」旗幟,刊登大量「港獨」文章大肆宣揚「香港自治」。《學苑》新聞編輯李濼沂早前接受傳媒查詢時詭辯稱,「雨傘革命特刊」全面檢視「佔領」行動一周年,並無預設立場,更非鼓吹「港獨」,「但《學苑》不會因批評有顧忌,讀者可以不認同『港獨』,但不可抹殺別人討論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