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推薦】  【關閉】  

五年規劃變遷 體現治國新理念


http://news.wenweipo.com   [2015-10-27]

【文匯網訊】(記者海巖 北京報道)中國自1953年制定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到2006年「十一五」(2006-2010年)改稱「五年規劃」,而今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出台在即。如今,五年規劃不僅是中國國家治理的手段,也是評價國家治理績效的依據,折射出新的治國理念。與上一個五年規劃相比,「十三五」中國將弱化經濟增長的規劃,進一步增加科技創新、資源環境、民生改善方面的約束性指標,推進實施「教育強國」、「綠色發展」、「健康中國」等新戰略,來實現以人為本的全面科學發展。

在新的五年規劃中,弱化經濟增長規劃已成共識。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表示,中國的五年規劃已從過去的促進增長變成了約束甚至管理增長。增長不是唯一目標,增加一些約束性內容和要求是為更加長期、更加協調、更加全面的增長。

早前國家發改委與多家智囊機構均提出,「十三五」制定「7%左右」的GDP增長預期目標,比較適宜,而6.5%是實現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的底線。而近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有關「中國經濟無需固守7%,6.9%已是來之不易」的表態,則顯示,7%將不再是「十三五」死守的底線。

專家指出,未來五年,中國經濟逐步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將明顯下一台階,經濟發展最主要的任務是提質增效、健康可持續發展,淡化GDP增長的規劃已是必然。

從指標設計看,「十三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認為,中國的十三個五年規劃(計劃),從過去的經濟指標為主轉向公共服務指標為主,反映了政府職能的重心從經濟領域逐步轉向公共服務領域。

胡鞍鋼認為,「十三五」可以比「十二五」進一步減少經濟指標,可只設置國民生產總值(GDP)、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兩個預期性指標,來衡量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非經濟指標比重則超過九成,並大大增加約束性指標,強化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責。

從未來五年的發展形勢看,中國面臨著科技創新、資源環境、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短板」待補,小微經濟體(亦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體)運營水平不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資源環境約束取代資本技術約束,上升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瓶頸,基本醫療、基本養老、基本保險、基本住房、基本教育等存在很大差距。為補「短板」,專家預計,「十三五」規劃中,有關科技創新、資源環境、民生改善等方面約束性指標將進一步增加,與之相對應的,國家將優先推動「教育強國」、「綠色發展」、「健康中國」的新戰略。

頂層設計 勾畫藍圖——十八屆五中全會
      責任編輯:劉健
生態建設將首次寫進五年規劃      [2015-10-27]
上合組織將制五年規劃 項目近千億      [2015-09-16]
「十三五」規劃推教育強國戰略      [2015-10-27]
「十三五」規劃推健康中國戰略      [2015-10-27]
「十三五」規劃推綠色發展戰略      [2015-10-27]
首屆青運會閉幕 港獲「參賽紀念獎」      [2015-10-27]
五年規劃變遷 體現治國新理念      [2015-10-27]
內地養老金入市將於明年啟動實施      [2015-10-27]
21個地區調整最低工資標準      [2015-10-27]
肇慶原副市長劉惠祥被查      [2015-10-27]